猪是恒温动物,冬季寒冷的气候不利于猪的生;长发育。生猪为了抵御寒冷,常常消耗体内营养,极易掉膘,生长缓慢,甚至死亡。所以,冬季养猪必须注意做好力口强防寒保暖等一系列工作,才能确保肉猪安全越冬。1搭建暖棚保持温度农村养猪大都是开放式猪舍,应在低温季节到来之前,在舍前覆盖薄膜,搭建暖棚。因为生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25℃,正常生长的温度一般也应在8℃以上。为了保证生猪正常生长发育,冬季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暖棚饲养,即用较厚的塑料薄膜将圈顶全部覆盖,覆盖要有30度左右斜面,以便于采光,中午圈温过高可放气通风。同时,注意堵住猪舍风洞,门口挂草帘,密封猪舍窗口,舍内铺上垫草,以增强保暖效果。要注意防止圈内的鼠洞、裂缝、缺口等风口吹进“穿堂风”和“贼风”。同时要注意下雪天及时清掉薄膜表面覆盖的积雪,以防压塌棚舍。2人工增温提高温度在寒冷的环境中,猪群会加大采食量以增加机体代谢产热来维持体温,采食量的加大,日增重的降低,会增加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因此,人为的提高舍温是十分重要的。提高舍温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采用热风炉、煤炉、暖气等设备提供热源提高舍温:也可以适当增加饲养密度,靠猪群自身温度的散发,来提高舍温(适用于育肥猪);对初生仔猪,在使用供暖设备保持产房温度在22~25℃的同时,也应选用仔猪电热板、红外线灯泡等加热设备为仔猪保育箱提供热源,使仔猪有一个温暖干燥的生存环境,减少因温度低引起的腹泻及其他疾病的发生(保育箱温度应保持在33~35℃范围内)。值得重视的是,在使用以煤炭做为燃料的供暖设备时,应注意煤炭燃烧是否充分,烟道是否通畅,避免因排烟不畅,一氧化碳滞留舍内,而导致猪群一氧化碳中毒。3强化管理调节湿度、猪舍湿度以50%~80%为宜。在冬季,空气越潮湿其导热性则越强,猪体热量发散得越快。猪体发冷,容易造成挤伤压伤甚至出现死亡,疫病也易发生。同时,冬季由于天气寒冷,猪一般不愿到舍外排便,尿窝猪增多,使舍内湿度增大。猪睡在潮湿的窝内,可导致体热大量散失,皮肤病患病率增加。有试验证实,猪舍内湿度在75%的情况下,猪生长良好,当湿度达到85%~95%时,在饲养时间、饲料供应等不变的情况下,增重降低5%左右。因此,应尽量降低舍内湿度。一是定时驱赶猪群到舍外排便,养成定点排便的习惯:二是应该勤打扫舍内粪便,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降低舍内湿度,降低因粪便存积而产生的有害气体的浓度,在保持温度的前提下,加大通风量,最大限度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因有害气体超标而诱发的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4增加光照时间强度适当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可以增强机体的代谢和氧化过程,加速蛋白质和矿物质沉积,促进生长发育,并可提高繁殖力和抗病力。同时,充足的光照,太阳紫外线能杀灭空气中的有害病菌。种公猪每天光照100~150Lx/8~10h,则物质代谢正常,精液品质改善。肥猪在40~50Lx光照下,对物质正常代谢有利,并能增强抗应激性和提高日增重。母猪、仔猪和后备猪在50~100Lx光照下,每天14~18h,有利生产。光照调节要有规律,否则各影响机体生物节律,从而影响生产力健康。如果猪长时间在黑暗的栏舍内饲养,没有得到充足日光的照射,猪体内的胆固醇就不能转变成维生素D,造成猪维生素D缺乏。而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磷在机体内比例的平衡,保持骨骼健康正常,维生素D缺乏,仔猪易发生佝偻病,成年猪易发生骨质疏松,表现出生长缓慢与发育不良等一系列病变。5增加日粮能量浓度在寒冷的冬季,给猪群提供营养完善的日粮尤为重要。冬季冬天舍内温度相对较低,如按正常标准喂给能量饲料,就无法满足猪正常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冬天的饲料配方应在保持蛋白水平不减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猪只日粮中的能量饲料,一般比平时增加10%~30%,可采用玉米、稻谷等含能量较高的原料,必要时可添加动植物油脂。有试验证实,在日粮中添加2%~3%的动植物油脂,可使猪增重提高12%~15%,每千克增重节约饲料8%~10%。冰冷的饲料在冬季对猪群的影响更大,尽量饲喂干粉料,或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有条件的应提供清洁的温水,供猪自由饮用。在冬季,昼短夜长,猪群晚间空腹时间长,在夜间,增喂一顿夜食,有利于猪只日增重的提高,可以缩短饲养周期。在增加日粮能量浓度的同时,要注意饲料营养必须全面,要在饲料中补给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6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冬季养猪为了取暖的需要,一般要适当增加猪只的饲养密度,但其密度并不是可以无限加大,若圈养密度过大,会直接导致舍内空气浑浊,造成猪只应激,致使猪只以强欺弱和相互咬斗现象增加,使整个群体大小不均,影响生产性能地发挥。生产中,圈养密度一般以每头猪占0.8~1.0平方米面积为宜。7防病治病张弛有度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猪的消化道疾病、呼吸道疾病、传染性疾病等很容易发生。特别是黄痢、白痢、红痢及传染性胃肠炎、传染性腹泻等疾病均能造成猪拉稀、腹泻以至脱水,给防治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加强对猪冬季常见病和易发病的预防,经常保持圈舍清洁、干净、卫生,定期进行圈舍刷洗消毒或喷药消毒。按计划对猪只进行疫苗注射,并要备有常用药物,尽量做到有病早隔离、早治疗,使整个疫病防治工作做到张弛有度。
相关文章
-
夏养蜜蜂如何强群强势
一、调换蜂王 在夏季到来之际,应把老劣蜂王全部换成新的优良蜂王。因为新蜂王产卵早,繁殖新蜂快,在过夏后就能在短期内使蜂群恢复和扩大,提高采蜜能力。 二、调整群势 将蜂群尽可能调整为强群6~7框,一般群7~14框的群势。因为群势过强,当缺乏蜜源时,会增加消耗;群势过弱,如遇不利环境,恢复壮群困难,不利于秋季生产。 三、紧...
2189 养殖饲料配方 动物养殖技术 养殖饲料品牌 -
浅谈南美白对虾疾病防控要点
虾病暴发与病毒感染没有绝对的关系;病虾的致死原因应是细菌(弧菌)而非病毒;病原菌相的变化和其致病力的强弱与虾病的暴发及病虾的死亡有着绝对的关系虾病难治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一大瓶颈。虾的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性决定了虾病防重于治,否则等到大量发病时治疗一般为时已晚或者即使花大力气控制住也可能得不偿失,毫无经济效益可言。本文将从五...
2008 养殖手册 浅谈南美白对虾疾病防控要点 养虾技术 养殖 -
高蛋白豆粕饲料养殖青鱼技术
美国大豆协会、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和辽宁省沈阳市水产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该池塘养殖试验,示范了用高蛋白豆粕饲料养殖青鱼的经济效益。养殖试验于2006年分别在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开展,以评价在中国东北地区以含粗蛋白36%的豆粕饲料养殖2龄和3龄青鱼的生长性能以及渔民的养殖效益。青鱼的最适饲料2005年在安徽和黑龙江省开展的以美...
626 养殖手册 高蛋白豆粕饲料养殖青鱼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
鸡场发生鸡新城疫的处理
鸡群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亦应深埋或烧毁。封锁鸡场,禁止转场或出售,立即彻底消毒环境,并给鸡群进行Ⅰ系苗加倍剂量的紧急接种;鸡场内如有雏鸡,则应严格隔离,避免Ⅰ系苗感染雏鸡。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两周后,并通过严格消毒,方可解除封锁,重新进鸡。...
799 养殖手册 鸡场发生鸡新城疫的处理 养鸡技术 养殖 -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
乌鳢又称乌鱼、黑鱼,经济价值很高,目前售价为15-20元/公斤。我们采用"二段法"池塘集约化养殖乌鱼,每亩纯收益0.9-1.2万元。一、建池要求:一般成鱼塘均可养殖,池底最好泥质。池塘四周用砖、篱笆或塑料网加高0.5米,以防乌鱼逃逸。池塘水深以1-1.5米为宜,水源要充足,中性或偏碱性,水温不超过30℃。鱼种池以500...
787 养殖手册 乌鳢两段法的高产养殖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
抓好奶牛春季的饲养管理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和产生热量,既有助于消化,又能增强体质和抗寒、抗病能力。运动量不足会使奶牛发生难产和胎衣不下的比例大大提高,胎儿容易出现发育不良、胎位不正等。所以在气候寒冷,不宜放牧的季节,可通过驱赶来加强运动。每天上、下午都要坚持40分钟以上的运动。在晴暖天气,每天至少让奶牛运动2小时,然后牵至背风朝阳的地...
2381 养殖手册 抓好奶牛春季的饲养管理适当运动 养牛技术 养殖 -
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
在浙江沿海地区,三疣梭子蟹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笔者在总结多年三疣梭子蟹养殖生产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通过指导养殖生产获得了较好的成效。三疣梭子蟹分级养殖技术是根据三疣梭子蟹生长发育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生态要求,将三疣梭子蟹养殖全过程划分为种蟹培育期、苗种繁育期、中间培育期、养成...
595 养殖饲料窍门 养殖饲料排行榜 动物饲养技术 -
神龙鱼友的养鱼心得(一)
我买龙鱼快一年了,一年中有欢乐也有心酸,养了那么长的时间,我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其间的喜怒哀乐,借此发表一点自己的愚见也让想养龙或者刚入门的新手有所了解养龙的一些大概情况。挑选龙的基本方法很多网站和书籍上已经说明的很清楚了,我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我先谈谈当时买龙的情况,去年成都新开了家比较大的水族...
646 养殖手册 神龙鱼友的养鱼心得一 养鱼技术 养殖 -
提高肉鸡品质的几种优质饲料添加剂
添加剂肉用鸡虽然生长迅速,但是肉质不好,味不佳。下面提供几点改善肉鸡品质的方法,以供借鉴。 添加调味剂 在育肥肉鸡的饲料中添加调味香料(如丁香、生姜、甜辣椒等),不仅能刺激鸡的食欲,还能改善鸡肉品质,使鸡肉味道更好,并可以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因为这些香料具有防腐和防病的双重功效,能改善鸡肉肉质,延长保鲜期。调味剂的配方如...
2734 养殖手册 提高肉鸡品质的几种优质饲料添加剂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