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鳖养殖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工程,其病害防治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在龟鳖病害防治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有三个,就是安全、诊断和应激。安全优先是龟鳖生产原则和对人类健康负责的态度;诊断角度要全面是认识龟鳖病害根源和处理病害的正确途径;应激反应是龟鳖养殖中经常发生的现象和不明死亡的主因。1安全优先原则是效益优先,还是安全优先,实际是以钱为纲还是以绿为纲的不同理念。没有效益就不能生存,是效益优先的出发点。因此,效益优先就是采取各种技术、管理和市场手段,获得经济效益最大化。而食品安全意识滞后的结果是,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禁用渔药,最终产品龟鳖商品流入市场,被消费者食用后,产生许多不安全因素,残留药物随食用性龟鳖转移到人的身体中,对人的健康带来危害。安全优先是以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为终极产品推向市场,给消费者带来营养、安全和健康。因此,我们强调健康养殖,就是在生产中杜绝使用国家禁用的渔药,改善养殖环境,投喂新鲜动物饲料和全价饲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饲养管理,养成安全的健康龟鳖。无论出口食品被查出不安全隐患多次在国际上受阻,以及国内将要建立安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这些现象均表明安全养殖生产以及安全优先原则必须坚持最为关键。彻底改变以钱为纲的思想,转变为以绿为纲的新思维。将绿色食品龟鳖生产当成我们的生命线,创品牌,仿野生,无公害,这些技术市场路线已经被实践证明不仅不影响经济效益,反而能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产出的绿色食品符合保障人类健康的终极目标。科学养殖就是要以绿为纲,生产优质高效的龟鳖产品贡献人类。2诊断角度思考龟鳖病害发生后,诊断角度不仅要从环境、病原和龟鳖自身三方面去查找病因,而且要从饲料、应激、操作等方面找它因。病从口入,说明饲料不卫生或变质会带来疾病;天气突然改变,雷暴袭击正在晒背的龟鳖导致应激反应;人为操作不当,将龟鳖苗种直接投放水体中,将水龙头对着龟鳖直接冲水,这些不当操作都是产生疾病的根源。在传统思路上,一旦发病,应从环境、病原、龟鳖自身三方面综合思考,找出病因。比如,温室中换水引起的温差过大,龟鳖苗放养温室需要逐渐升温,龟鳖转移到温室外露天池需要逐渐降温,以及在运输过程中随意加冰,都会导致温差太大,引发应激反应,在龟鳖自身难以调节下,即超出调节的范围,就会发生疾病。我们不能忽视病原对龟鳖疾病的致病作用,但不能只考虑病原因素来进行诊断。在养殖农户中,经常地思考方法就是,发生疾病,首先考虑此病是什么传染的病原引起,立即想用药进行处理,因此,盲目投药,各种药物都投,结果收效甚微,甚至加快死亡。其实,都是没有正确诊断的结果。3应激反应对策实质上,应激是生态环境中,有害的外在胁迫因素产生的致病力超过生物体自身的调节能力,产生的结果。强烈的应激对龟鳖动物致病的打击,会引起无名死亡和难以辨别的症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病害。天气突然变化,雷暴雨袭击,对正在晒背的龟鳖是致命的打击,每年都会引起大量龟鳖的应激死亡;台风后雨水入侵温室,突然降温,致使温室龟鳖受应激停食;环境因子的改变,如异地引种,两地pH高度不一致,龟鳖苗种放养后产生应激死亡;运输前喂食过多,以及在高温季节运输中投放冰块降温,到达目的地后发现脱水并产生无名死亡,其实是应激反应引起的;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对象如黄缘盒龟进行冲水刺激,有时是降温、打扫卫生等需要,对龟头、龟背等直接冲水,受到刺激后,一般会发生应激反应,当然不会马上表现出来,过一段时间,疾病就会出现,显然是应激引起;换水是龟鳖养殖中经常要做的事,如果水温相差很大,就会发生问题,严重的会产生感冒、白眼、流鼻涕、急呼吸、头部反复上抬下垂等应激症状;龟鳖移入移出温室,没有渐进升温或降温,后果很严重,如果温差很大,可引起大量应激死亡;龟鳖放养时,直接将龟鳖投放入水中,会导致应激,正确的做法是让龟鳖自行爬入水中;龟鳖苗放养时,水位太深,放入水体后的龟鳖容易发生呛水等应激,时间过长引起死亡。上述现象都是在实践中常见的,其实还有很多,不一而足。应激是龟鳖养殖的大敌,遇到应激,不要乱下药,必须先查到应激源,采取相应措施。比如在雷暴雨来临前,服用防止应激药物,并将正在晒背的龟鳖赶入水中,在雷暴雨后,再服用防止应激药物。对已经发生的应激病,可全池泼洒抗应激的药物。对应激病,最重要的是采取科学的操作方法,比如采取及时排污、微量换水的微调方法,以保持环境稳定,减少应激发生。使用防止应激的药物进行预防,一般在饲料中经常适量添加维生素C进行应激预防,在应激后添加高剂量的维生素C。并可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5、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等复合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和抗应激。其他用来抗应激的药物还有亚硒酸钠、左旋咪唑、黄芪、补骨脂、淫羊藿等。对应激特别严重的龟鳖可采取注射抗生素、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目前,市售防应激的药物已有很多种类,以复方为多见。
相关文章
-
6~20周龄阶段山鸡饲养管理
6~20周龄阶段山鸡饲养管理是保证育成雉生长发育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转群: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 转群,夏季孵出的雏雉饲养至5~6周龄即可转群。 转群前3天应派专人值夜班 并给予24小时光照。转群时还应注意将弱雏分离饲养,病残雏及时淘汰。...
1787 动物饲养知识 养殖饲料知识 养殖饲料添加剂 -
日美基因技术联合培育抗疯牛病的牛
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研究人员和美国一家风险公司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日前通过基因技术成功培育出抗疯牛病牛。 据《读卖新闻》5月31日报道,导致疯牛病的原因是一种不可溶的变异蛋白质沉积在牛脑部,形成了海绵状的组织。这种蛋白质称为普里昂,其正常形式对健康无害,但变异形式会导致海绵状脑病。研究人员运用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疯牛病”牛天...
1572 特种养殖 养殖饲料禁忌 养殖饲料管理 -
盛夏散养蛋鸭要加强管理
夏季是蛋鸭产蛋高峰期,如在凉爽的时间把散养的蛋鸭驱赶到田间、河旁,可使其采食到大量的落地谷粒和活食,为养殖户节约大量饲料,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夏季气温较高,若管理不善,不仅会导致蛋鸭产蛋率下降,而且会影响蛋鸭的健康。现简要介绍盛夏散养蛋鸭管理要点,希望对养殖业户有所裨益。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鸭舍的布局和结构要合理,鸭舍...
1293 养殖手册 盛夏散养蛋鸭要加强管理 养鸭技术 养殖 -
当前可种植多花黑麦草养鹅
我是订阅贵报多年的盐城读者,有50亩地,想进行种草养鹅。请问种什么品种的草好?怎样种草养鹅?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所长顾洪如研究员,顾洪如介绍说,种草养鹅是一项成熟的养殖技术,在种麦季节种草养鹅是可行的。 养鹅牧草主要有多花黑麦草、冬牧-70黑麦、菊苣、苦荬菜等,当季适合种植多花黑麦草和冬牧-70黑麦。“...
1241 动物养殖 养殖饲料配方 养殖饲料添加剂 -
蛋鸭科学饲养与疾病综合防治技术
近年来,我国蛋鸭饲养业得到迅猛发展,养鸭规模不断扩大,从传统的一家一户饲养,逐渐过渡到养鸭专业村、养鸭生产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加养鸭户或者大型的养鸭企业集团。在养鸭数量和区域不断扩大的今天,蛋鸭科学饲养与主要疾病防治技术已成为养鸭场户关注的焦点。为此,特将生产实践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如下:1科学饲养管理1.1小鸭的饲养管理选择...
415 养殖饲料常识 动物养殖知识 养殖饲料技术 -
冬季猪常发的细菌性疾病防治
一、大肠杆菌病1、仔猪黄白痢。(1)免疫接种:怀孕母猪在产前28天和产后14天分别注射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2次。(2)药物预防:仔猪出生第1天肌肉注射万特肺灵0.3毫升,第5天0.5毫升,可有效预防黄白痢发生,断奶前一天肌肉注射1毫升可有效预防应激腹泻。(3)药物治疗: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必须采取抗菌、止泻、助消化和营养补...
2031 养殖手册 冬季猪常发的细菌性疾病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黑鲟海水网箱养殖(3)
6天~7天子鱼全长6.6毫米以上,增投卤虫初孵幼体0.5个~1个/毫升,第10天~12天,全长达7.5毫米左右,以卤虫幼体为主,保持1.5个~2个/毫升,第25天~26天,全长达17毫米以上开始用切碎的糠虾鱼糜配合饵料等为主。投喂过程中,要保持池水中一定的活饵残量,并通过吸污控制池底过剩的配合饵料。前期培育时,生产50...
222 养殖手册 黑鲟海水网箱养殖3 鲟鱼养殖技术 养殖 -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皮下蜂窝织炎
马皮下蜂窝织炎是发生在马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以四肢皮下肿胀、剧烈疼痛、机能障碍显著并伴有全身症状为特征。西兽医认为,该病主要是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中兽医则认为皮下蜂窝织炎(痈肿)是由外感六淫或内热壅盛,侵入肌肤、经络,使患部气滞血瘀而致该病。笔者采用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皮...
1592 养殖手册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马皮下蜂窝织炎 蜜蜂养殖技术 养殖 -
山鸡养殖的常用饲料添加剂
1.维生素、微量元素添加剂可用于雏雉、育成雉、种雉的正常饲料;雉鸡患病或处于逆境时(尽管日粮配合完善,某些维生素也易感缺乏),也可作为抗逆境添加剂,于运输、转群、注射疫苗、断喙时使用。2.氨基酸添加剂人工合成的氨基酸主要是蛋氨酸和赖氨酸。以玉米、大豆饼为主的日粮添加蛋氨酸,可以节省动物性饲料用量;大豆饼不足的日粮添加D...
2016 养殖饲料原料 动物养殖技术 养殖饲料方法 -
配制药饵防治鱼病有讲究
采用药饵防治鱼病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方法。药饵防治鱼病具有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用药少而集中、防治效果理想等优点。但也有不少养鱼户由于对药饵配制投喂方法不当,不仅达不到防治鱼病的目的,而且造成渔药浪费、延误鱼病防治最佳时机。配制与使用药饵,要根据不同的养殖鱼类来进行。1、固体型药饵。此类型的药饵适宜投喂鲤鱼、鲫鱼、罗非鱼...
2700 养殖手册 配制药饵防治鱼病有讲究 养鱼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