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该病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7-9月。
猪附红细胞体病传播途径是通过舔食断尾的伤口、相互殴斗或喝被血污染的尿而进行直接传播。间接通过蚊子、疥螨、虱子等吸血昆虫传播。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阉割刀、剪尾钳、耳号钳等也是不容忽视的传播途径。此外,配种也可传播该病。
从近几年的流行情况看,附红细胞体病以母猪和架子猪多发,子猪也有发生。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原因引发的疾病,只有在应激和肌体抗病力降低的情况下才会诱发此病。比如饲养管理不良、天气突变、突然换料、更换圈舍、密度过大等应激因素或患猪瘟、猪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慢性病时,最易并发和继发附红细胞体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是病猪体温突然升高为40.5℃-42℃,皮肤发红,指压退色,故有“红皮病”之称,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怕冷聚堆,咳嗽、流鼻涕,呼吸困难,尿液淡黄。发病中期,病猪行走时后躯摇晃,喜卧厌立,便秘或拉稀,精神沉郁,呼吸困难;血液稀薄,色淡,往往随注射针孔流血不止;皮毛枯燥,背腹部毛色铁锈色,皮肤苍白,耳内侧、背侧、颈背部、腹侧部皮肤出现暗红色出血点,可视黏膜轻度肿胀,初期潮红,后期苍白,轻度黄疸;尿液淡黄、淡红或呈红褐色,卧地不起。后期,病猪耳朵变蓝色、坏死,排血便和血红蛋白尿,最后四肢呈游泳状划动,呼吸困难,衰竭死亡。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早产、产弱子、流产,但胎儿或死胎皮肤黏膜苍白,皮下脂肪黄染,胸腹腔有淡黄色或淡红色的积液。产房母猪分娩后,常伴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后感染和泌乳不良、缺乏母性等特征。病愈母猪死胎率明显升高,哺乳母猪发情延迟。哺乳子猪通过母乳感染,表现消瘦、拉黄色稀便、黄疸、背毛黄染、贫血、呼吸困难,病死率为30%-80%,死后耳尖、尾根、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肤发绀。
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必须对症下药。一是解热。当病猪体温超过40.5℃时,可用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安痛定等解热。二是纠正水与电解质失衡和酸血症。可给病猪灌注口服补液盐、静注糖盐水和5%的碳酸氢钠溶液。产房子猪和哺乳母猪往往病情严重,易导致死亡,因此静脉输入含有葡萄糖、维生素C、安钠咖、葡萄糖醛酸内脂和三磷酸腺苷的解毒保肝溶液,有利于缩短病程,减少死亡。三是通便排毒。病猪阴虚内热,常发生便秘,致使后期低热不退,不思采食,因此可根据病情,缓泻通便。对体质较好的可灌服少量的芒硝、硫酸镁,对体弱的可灌服液体石蜡等。四是防治继发性感染。常见的继发性感染有猪瘟,蓝耳病、败血性链球菌病、弓浆虫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五是促进血细胞的生成。料中加入的有机铁,连喂20-30天或注射牲血素和维生素B12,连用2次。钟龙
【相关链接】
双管齐下加强防治
搞好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在减少应激因素(闷热、拥挤等)刺激的同时,严格做好注射器、针头、剪牙钳、断尾钳、耳号钳和去势刀的消毒工作,防止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消灭体内外寄生虫。杀灭成蚊可选用氯氰菊酯、敌百虫、敌敌畏等夜间喷洒蚊虫易于附着的墙壁、顶棚、栏舍等处。灭螨、虱可采用螨净、辛硫磷、敌百虫等喷洒猪体,且可选用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肌注或内服灭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