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鸡是什么鸡?茶花鸡俗称原鸡、红原鸡、野鸡、烛夜。闻名于中国西南地区,产于西双版纳周边地区的深山老林。由野生红色原鸡经长期驯化选育而成,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原始鸡种。
茶花鸡品种介绍
茶花鸡个体寻常略大,是家鸡的野生祖先。雄鸟上体具金属光泽的金黄、橙黄或橙红色,并具褐色羽干纹。脸部裸皮、肉冠及肉垂红色,且大而显著。雌鸟上体大部黑褐色,上背黄色具黑纹,胸部棕色,往后渐变为棕灰色。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热带森林、次生竹林中,集群生活。以植物的果实、种子、嫩竹、树叶、野花瓣为食,也吃白蚁、白蚁卵、蠕虫、幼蛾等。雄鸟独处,或与众雌鸟配偶,或其他雄鸟群栖。取食于地面但飞行能力强,夜栖树上。分布范围包括印度次大陆北部、东北部及东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爪哇。引种至其他地区。现为中国二级保护动物。
外形特征
茶花鸡体型较小,近似船形,性情活泼,好斗性强。头部清秀,多为平头,也有少 数为凤头。翅羽略下垂。喙呈黑色,少数黑中带黄色。单冠,少数为豆冠,呈红色。肉髯呈红色。虹彩黄色居多,少数呈褐色或灰色。皮肤多呈白色,少数为浅黄色。胫呈黑色,少数黑中带黄色。
公鸡羽毛除翼羽、尾羽、镰羽为黑色或黑色镶边外,其余呈红色;颈羽、鞍羽有鲜艳光泽。尾羽特别发达,大镰羽、小镰羽有墨绿色彩。母鸡羽毛以黄麻色、棕色、黑麻色、灰麻色、酱麻色为主,少数为纯白、纯黑和杂花色。雏鸡绒毛以褐色居多,灰褐色、黄灰色、白色次之,腹部绒羽为浅黄色,头部至尾部有深褐色条纹。
生活习性:
原鸡是喜欢结群生活的鸟类,除繁殖期外,大多结成7~8只以上的群体,多可达20多只。性情机警,受惊后便迅速奔入树林、灌丛中,或飞到山坡之下。夜间栖息于树上,清晨即下到地面活动。杂食性,主要以植物叶、花、幼芽、嫩枝、幼嫩竹笋、草莓、榕果、草子、浆果和种子为食,有时也到耕地啄食谷粒,甚至到村落附近的耕地上与家鸡混群觅食。觅食方式也和家鸡相似,用爪刨和用嘴啄,常常边走边觅食,尤其早晨和傍晚觅食活动为频繁。除植物性食物外,原鸡也吃昆虫和昆虫幼虫等动物性食物。
国内分布:
分布于云南的潞西、永德、镇康、耿马、双江、西盟、景洪、勐海、勐腊、思茅、景东、绿春、金平、河口与富宁,广西的靖西、百色、那坡、巴马、崇左、龙州、宁明、凭祥、大新、天等、防城、上思、武鸣、邕宁、上林、膝县、岑溪、马山、田林以及博白、红水河等地,广东的徐闻,海南的霸王岭、吊罗山、文昌、琼海、白沙、万宁、乐东、琼中、鹦哥岭、尖峰岭、东方、保亭和陵水,均为留鸟。
生长繁殖
繁殖期2~5月。进入繁殖期后雄鸟叫声频繁,常常发出近似‘遏遏-遏遏’的啼叫,其声有似‘茶花两朵’,故中国云南许多地方称原鸡为茶花鸡。主要营巢于林下灌木发达、干扰较小的茂密森林中,也有在村落附近的小片树林内营巢的。巢多置于树脚旁边或灌丛与草丛中地上,巢甚简陋,通常为地面的一小凹坑,或由亲鸟在地面稍微挖掘一浅坑,内再垫以树叶和羽毛即成,有时直接产卵于灌丛中地上。每窝产卵6-8枚,偶尔少至4枚和多至12枚。卵浅棕白色或土黄色、光滑无斑,椭圆形,大小为42-48mm×31-36mm。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鸟承担,卵化期19-21天。雏鸟早成性,孵出不久即能随雌鸟活动。
开发利用情况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城镇居民的食品与营养保健意识有了很大的,市场对质量高、无污染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将大幅度上升,为茶花鸡生产提供了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已创办的大青树牧业科技拓展有限公司,注册了茶花鸡商标,取得了“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书”和“无公害农产品证书”。现代肉鸡业中不断加强对胸肌和腿肌的选择,以肉鸡的产肉性能,茶花鸡胸肌发达,在地方品种中名列前茅,可以进行适当的杂交利用,其他地方鸡种或引进鸡种的产肉性能。茶花鸡是和改善地方鸡种胸肌率宝贵的遗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