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功能性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有哪些种类?有什么作用?
功能性添加剂指通过饲料添加,进入动物体内发挥一定生物学功能的添加剂。按物质属性可分为营养性添加剂和非营养性添加剂。在化学本质上属于已知的营养物质,但这种营养物质已经超出传统营养的概念,属于营养性添加剂。功能性添加剂按物质功能可分为生长调节剂、免疫调节剂、采食调节剂、代谢调节剂、畜产品品质调节剂和微生态调节剂。
1·生长调节剂
生猪调节剂主要作用是调控、改善、促进生长,或者是在某些条件下,可稳定体重、保持体况的一类添加剂,大部分情况下的作用就是生长。这类添加剂的开发应该从动物的生长调节轴上考虑,这条轴核心的环节是生长激素。目前的研究表明,调节该轴上的环节、节点或者物质种类非常多。
2·免疫调节剂
当前研究应用较多的免疫调节剂有以下几种。
糖类:包括来自植物的多糖以及低聚糖;
蛋白类:包括抗体(Ig卵黄抗体)、氨基酸、小肽;
脂类:PUFA(不饱和脂肪酸);
核酸:核苷酸;
微量养分:矿物元素、维生素;
植物提取物:酮、苷;
其他:抗氧化剂、防霉解毒剂。
3·采食调节剂
采食调节剂调控的方向是采食量和控制采食量,其调控机理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化学、物理调节来达到调节的作用。
目前在采食的神经内分泌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动物生理、营养的热点领域。一些肽类物质,甚至有些是小肽,中枢神经细胞或者外周组织分离的肽类物质对采食量具有的调控作用。可以从外部调控其分泌量,也可从外部直接引入这些物质进行调控。由于很难从外部引入这些物质,所以调控其分泌就成了现在研究的重点。
目前对采食量有调控作用的物质很可能都要通过这些环节发挥作用,如氨基酸、微量元素、矿物元素、维生素、植物提取物、中草药、卵黄抗体等,这些在生产中常用的与采食有关的物质都和神经内分泌有关。
4·微生态调节剂
微生态主要指肠道的内环境,其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消化道形态结构,消化液的组成,食糜的理化性质,pH值,温度,微生物的菌群,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等,这些要素统称为微生态环境。凡是能调节微生态环境的物质称为微生态调节剂。动物的健康是实现高效、优质、生态生产的前提,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持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
动物疫病的防治有两个途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途径。生产中需关注非药物的预防和治疗途径。
具有微生态效应的添加物有两大类:
一类称为添加剂,传统大量使用的抗生素实际上就是很重要的微生态调节剂;另一类就是狭义的微生态调节剂,包括益生素、活菌制剂、有机酸、酶制剂、有机盐以及植物提取物等。
肠道环境的调控单靠这些物质远远不够,关键的因素是进入肠道的大量养分,包括蛋白质、淀粉、NSP和脂肪等。把大量养分通过特殊加工形成特殊的营养性微生态制剂,如淀粉,可通过一定技术转变为低聚糖或抗性淀粉,以及通过不同来源的淀粉实现肠道本身的优化。只有在宏观养分比较合理的情况下,不足的部分通过微生态添加剂来调控,才能实现的效果。
5·畜产品品质调节剂
影响畜产品品质的因素包括营养、遗传、疾病控制、饲养管理以及加工技术等。畜产品品质形成的原理是构成畜产品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凡是能影响肉蛋奶化学组成的物质一定都会影响肉的品质,凡是能够影响肉蛋奶化学结构的物质也会影响肉的品质。对于肉来说,抗氧化剂、有机盐、中草药、甜菜碱、多糖、肉碱等都会对肉的品质产生影响。对于蛋来说,电解质、有机盐、着色剂、酶制剂、中草药、PUFA等都能调控蛋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