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质管理:适时注水,逐步提高培育池水深。池水的深度,要随气温、水温的提高和鱼体的生长发育,逐步加深,由放养时的50~70厘米,最后加到1.5~2.5米。每周加水1~2次,每次10~15厘米,调节水的pH。与其他鱼类一样,培育池水最好是偏碱性,即pH7.5~8。对于偏酸性水,可用生石灰调节,每亩用量10~1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同时也可防止鱼病的发生。水质过碱(pH高于9),应用江河水或地下水调节,先排去部分老水,再注入新水,可分多次进行,逐步降低pH至理想范围;注水的另一重要作用,是促进池水中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保持池中有较高的溶解氧。但溶解氧的含量有多种因素影响和决定,如水温、池水中有机质的含量、池水中生物的生长繁殖和鱼种的放养量等,都会影响池水的溶氧量,特别在阴雨天、闷热天气,常常因缺氧而泛塘死鱼。此时,要用增氧机增氧,一般在晴天中午开机1~2小时,阴雨天半夜开机至第二天清晨,以增加池水的溶解氧。2.适时投喂:主养池必须投喂饲料。所用饲料可选购商品颗粒饲料或自制配合饲料,配制时要考虑亲鱼的生长和性腺发育,粒径以亲鱼适口为度,日投喂量为池中鱼体重的4%~5%,日投喂3~4次。设置投饵台,每次投喂30~40分钟,采用驯饲技术。鲫鱼的摄食习性在自然水体中与鲤鱼不同,它们分散摄食,因此,驯饲较难,要从夏花幼鱼阶段开始。3.巡塘和防病: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巡塘主要检查池塘进排水、观察亲鱼的生长和活动情况。黎明时有无浮头发生,浮头程度如何;白天结合投喂等工作,检查亲鱼的摄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摄食情况,主要检查食台上有无剩余饲料,以决定第二天的投喂量。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应在半夜前后巡塘,及时防止和处置泛塘发生。记好巡塘日记。平时要经常检查鱼体的健康状况,根据方正银鲫的主要病害、发病季节和发病特点,及时预防。高温季节,每15天或20天,按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泼洒,达到改良水质,杀灭水中病原体的作用。定期用漂白粉1毫克/升或其他含氯物质(根据说明书使用)或0.2~0.5毫克/升敌百虫防病。夏秋季节,亲鱼易感染肠炎等细菌性疾病,可用土霉素等制成药饵投喂,用量为50~80毫克/公斤鱼体重,6天一个疗程,每天投喂1次,第一天用全药量,第2天至第6天药量减半。
相关文章
-
夏季注意猪皮炎肾病综合征
进入夏季,全国各地不少猪场的猪场都发生猪皮炎肾病综合症(PDNS)。,近年来,我国的许多省份的猪场,经常可以见到生长育成猪舍和部分保育猪舍皮肤上出现急性的红色到粉红色甚至紫癜性的皮疹,与疥螨性皮炎、渗出性皮炎和猪痘有明显的区别。有的猪场兽医在猪发病初期以为仅是疥螨引起的皮肤病,但单纯使用敌百虫、伊维菌素、阿维菌素等驱虫...
2568 特种养殖 畜牧业资料 家禽养殖教学 -
初生羔羊假死的病症及防治
初生羔羊假死又称初生羔羊窒息。羔羊产出时呼吸极弱或停止,但仍有心跳的,称为假死或窒息。1.病因⑴对接产工作组织不当,严寒的夜间分娩时,因无人照料,使羔羊受冻太久。⑵难产时脐带受到压迫,或胎儿在产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有时是因为倒生,助产不及时,使脐带受到压迫,造成循环障碍。⑶母羊有病,血内氧气不足,二氧化碳积聚多,刺激胎儿...
1305 养殖手册 初生羔羊假死的病症及防治 养羊技术 养殖 -
大棚一年养三茬南美白对虾模式
1、大棚构造。大棚形状为“人”字拱形结构,采用两道完全分开或相连的拱形,竹木框架,以竹为主,撑桩直径10厘米左右,长4-6米,插入土下0.5-1米,撑桩行间距为5-7米,桩间距为3-3.5米。棚顶由6-7厘米宽的竹片构成,上覆单层塑料薄膜,四边塑料薄膜埋入塘边泥土10-15厘米或塘底泥土20-40厘米中,压紧压实。2、...
946 养殖手册 大棚一年养三茬南美白对虾模式 养虾技术 养殖 -
肉用种鸡限饲阶段注意的问题
对肉用种鸡在育成期进行限制饲养可以防止鸡的脂肪沉积过多使鸡保持最佳体重。但限饲的同时也会给生产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一、造成舍内环境恶化目前对肉用种鸡进行限饲通常采用数量限饲即通过控制饲喂数量来限制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摄入量。在这种情况下因鸡的采食量受到了控制一半左右的鸡便对饮水发生兴趣大量的饮水及颈部...
2212 特种饲养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手册 -
乌骨黑凤鸡养殖场技术(七)
(三)种鸡的饲养管理泰和鸡从150日龄开始由育成鸡转为种鸡。种鸡生产性能的高低,决定于遗传基因和生活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空气等)、充足而全面的饲养管理和营养等。泰和鸡生长到5-6月龄时,其外貌牲已十分明显地表现出来了,公鸡的丛冠很发达,已开始啼鸣,并喜欢爬跨;母鸡也发育丰满,对异性表现好感,开始鸣唱,约有5%的...
1792 养殖手册 乌骨黑凤鸡养殖场技术七 养鸡技术 养殖 -
提高仔猪成活率的8项关键措施
在养殖成本不断上涨、疫病流行更加肆虐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是摆在广大养殖户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众所周知新生仔猪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给生猪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生产中我们针对初生仔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以下得力措施,有效降低了仔猪死亡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养猪...
1626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手册 畜牧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