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养殖技术中雏鹌鹑的饲养管理很是重要,据了解,野生鹌鹑尾短翅长而尖,上体有黑色和棕色斑相间杂,具有浅黄色羽干纹,下体灰白色,颊和喉部赤褐色,嘴沿灰色,谢淡黄色。鹌鹑是一种食用很强的家禽,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食物--鹌鹑肉和鹌鹑蛋,下面是具体的鹌鹑育雏的饲养方法。
鹌鹑的育雏是指1-15日龄的饲养管理。鹌鹑的育雏阶段生长发育迅速,羽毛脱换、生长速度很快。
1、保温
雏鹌鹑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同时,幼雏个体很小,相对体表面积较大,散热量较成鸡多,所以雏鹑对温度非常敏感。保温条件比雏鸡要求更为严格。
育雏时温度头2天应保持35-38℃,在而后降至34-35℃,保持一星期,以后逐步到正常水平。育雏器内温度和室温相同时,脱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为宜。温度掌握不仅仅依靠温度计,更主要的是观察雏鹑的状态,看鹑施温。同时,还应注意天气变化,冬季稍高些,夏季稍低些;阴雨天稍高些,晴天稍低些;晚上稍高些,白天稍低些。
2、通风与湿度
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舍内有害气体,换新鲜空气,只要育雏室温度能,空气越流通越好。育雏的前阶段(1周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人不感到干燥为宜。稍后(2周龄)由于体温增加,呼吸量及排粪量增加,育雏室内容易潮湿,因而要及时清除粪便,相对湿度55%―60%为宜。
3、饮水
雏鹑经过长途运输或在孵化器内呆的时间过长,增丧失不少水分,应及时供给温水,使雏鹑恢复精神,否则会使雏鹑绒毛发脆,影响健康。长时间不供水,会使雏鹑遇水暴饮,甚至弄湿羽毛,引起受凉,产生拉稀。天饮0.01%的高锰酸钾水,连饮三天,以后每周饮高锰酸钾水一次。如经长途运输,天宜饮用5%葡萄糖水溶液。
4、喂料
雏鹑生长发育迅速,所需饲料营养要求高。雏鹑如在24出齐,则16开食,如在15-18出齐,则一般要求在24内开食。开食料采用混合饲料,可用0-14天的专用雏鹑料或小鸡料,一般均采用昼夜自由采食,须保持不断水,不断料。也有采用定时定量喂饲,原则上早、晚2次。但应看具体情况而定。
5、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成活率,小雏生长缓慢,长势不一;密度过小,加大育雏成本,不利保温。因此,应合理安排饲养密度。每平方米面积周龄250-300只左右,第二周龄100只左右,第三周龄75-100只(蛋鹑100只,肉鹑75只),冬季密度可适当增大,夏季则相应减少。同时,应结合鹌鹑的大小,结合分群适当调整密度。
6、光照
育雏期间的合理光照,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光线不足,会推迟开产时间。一般周采用24光照,8-9天后白天不开灯,利用自然光,晚上开灯。
7、辅料
育雏器内的辅料理想的是麻袋片,也可采用粗布片。由于刚孵出的雏鹑腿脚软弱无力,在光滑的辅料上行走时,易造成一字腿,时间一长,就不会站立而残废。因此辅料禁用报纸或塑料。
8、日常管理
育雏的日常工作要细致、耐心,加强卫生管理。经常观察雏鹑精神状态。按时投料、换水、清扫地面及清扫粪便,保持清洁。其日常管理包括以下几点:
(1)要有专人24值班,每天早晚,要观察鹌鹑的动态,如精神状态是否良好,采食、饮水是否正常,发现问题,要找出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
(2)承粪盘3日清扫1次,饮水器每天清洗1次。
(3)每天日落后开灯,掌握照明时间。
(4)经常检查育雏箱内的温度、湿度、通风是否正常。临睡前,一定要检查一次温度是否适宜。
(5)观察雏鹑粪便情况,正常粪便较干燥,呈螺旋状。粪便颜色、稀稠与饲料有关。喂鱼粉多时呈黄褐色,喂青料时呈褐色且较稀,均属正常。如发现粪便呈红色、白色便须检查。
(6)及时淘汰生长育不良的弱雏。
(7)发现病雏,及时隔离,死雏及时剖检。
(8)在1周龄和2周龄时,抽样称重,与标准体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