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养禽业表现尤为突出。随着良种改良和推广、市场的逐步完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使得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倍加关注。工厂化养殖由于人为的创造环境饲养密度的加大、防御体系的缺失等使得许多规模化养殖场疾病层出不断,同时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等造成药物残留,使得肉品安全成了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从系统目标、系统原理、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等方面综述了生物学安全工程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近年来,我国畜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养禽业表现尤为突出。随着良种改良和推广、市场的逐步完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等使得人们对安全倍加关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养殖业生产模式已由过去的农户小规模向大型的、集约的工厂化生产模式转变。但工厂化养殖由于人为的创造环境,饲养密度的加大、营养的限制、引种的频繁、防疫体系的缺失等使得规模化养殖场疫病层出不断。同时也由于大量使用抗生素等,造成药物残留,也使肉品安全成了一个主要问题。为了防止疾病发生及向人类提供无病和无害的合格产品,建立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水平的生产体系自然极为重要。众所周知,疾病的发生必然是病因通过一定途径作用于动物机体突破了动物的防御能力而致。传染性疾病则由传染原、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要素构成疾病发生的环节,这三个要素互相作用和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影响畜禽生产力乃至生存的疾病。因此,有效减少和暂时、局部消灭病原,切断传播途径,增强动物抵抗力,降低易感性,是防止疾病发生的关键。生物安全就是一种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包括全部良好的饲养方法和管理实践在内的预防疾病发生的生产体系。1养鸡生物安全工程的系统目标为达到保持鸡群高生产性能,发挥最大经济效益的总目标,系统要达到以下具体目标:(1)保持洁净的环境,控制可能存在的病原体(2)保持繁育和生产鸡群无特定病原体(SPF)化。(3)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和保证鸡群的健康水准(4)对种鸡尽可能提供最洁净和安全的环境。2养鸡生物安全工程的基本原理在养鸡生产中,人们最担心的是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至少受4个因素制约,一是病原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能力。二是环境条件对病原微生物的致病力有重大影响。三是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四是宿主动物的抵抗能力。环境对所有生物的生存、繁殖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鸡来说,不利的环境条件会引起应激反应,会严重影响鸡的生产性能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因此,应尽量减少应激,对于不可避免的可以用药物来减轻对鸡群的损害。养鸡生产时一项经济活动,由于受到成本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把鸡饲养在绝对无菌的环境中。因此,在生物安全中我们要追求的理想环境是对鸡的健康有力的生态环境,而同时又不利于微生物繁殖的微生物生态环境。这一追求越来越体现在专门的鸡舍和设备设计中。养鸡生物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易感鸡群,在集约化生产中,工作的对象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因此,要抓住三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群体的结构、群体的一致性对于生物安全是最有利的;二是必须注意群体之间的影响;三是抓住鸡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所以要通过环境、营养、管理措施使鸡群体质改善有利于提高免疫效果。3生物安全工程的内容和方法3.1养鸡技术设计虽然中国养鸡技术设计水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深入,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经验不足,对生物安全上考虑的不够周密,难以定出统一的技术标准,但至少可以考虑以下设计原则:(1)合理划分功能单元:按照各个生产环节的需要合理划分功能区,尽可能把生产区和生活区分开。(2)一个鸡场只养一个日龄的鸡群,实行全进全出,还可以实行阶段饲养。减少应激和污染3.2鸡舍和养鸡设备鸡舍和养鸡设备必须充分满足技术设备的要求,同时应充分满足鸡的生理和行为学要求,以保证鸡群良好的健康素质和生产性能。如:鸡舍应注意相对密封性好,光照、通风要好;养鸡设备应考虑到耐冲洗、耐消毒。3.3生产和安全管理系统在大型集约化养鸡企业中,生产和防疫的管理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管理系统的要点为:全员防疫、全面监测。认真做好防疫、消毒工作的同时,必须具备监测计划,把所有监测结果和数据应当及时向各部门管理人员反馈,建立档案。这样可以及时发现生物安全上的漏洞,避免了盲目性。监测的内容可以分为:环境参数的监测、饲料饮水质量监测、死淘鸡和废弃物监测等,也可以根据本场情况增减监测项目。4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1生物安全只能把疾病发生的危险降至最低;4.2对生物安全综合防治措施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分依赖生物制品和药物;4.3对生物安全的全部内涵认识不清楚;4.4生物安全缺少大范围、全系统的生物安全协调作用,作用发挥受到限制。4.5生物安全的直接效果不能客观显示出来,长期全面、彻底地执行极为困难;4.6生物安全中对动物的舒适、安宁、福利重视程度差,和世界发展不相吻合。针对以上问题应加大培训力度,系统宣传生物安全在解决防止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通过国家、行政部门等在全国或同一生产体系大范围组织生物安全的实施,确保生物安全效力的充分发挥。在不同管理层次实行“计划-执行-检查-总结”(PDCA)循环这一科学方法,探索和完善适合本企业和本地区客观实际情况的生物安全措施,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相关文章
-
肉羊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技术(一)
肉羊生产中,疫病的防治是增产增收的保障,养殖户应基本掌握肉羊常见传染病的诊断和治疗技术。问:现在肉羊生产中都要注意哪些传染病的发生?答:羊的传染病在我们国家不一定发生过,或者多年没有发生了,但是有些病一旦发生,危害是相当大的,比方说炭疽、口蹄疫、蓝舌病,这些病危害就很大,特别是炭疽病,如果是急性的炭疽会造成大批死亡;另...
1524 养殖手册 肉羊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治疗技术一 养羊技术 养殖 -
网友:给猪用中药保健有效果吗?
现在给猪用中药保健很时髦,我也时常做保健。有一日忽想这种保健有作用吗?它不像治疗药物的效果看得见。猪用了保健药以后处于何种状态,很难有一个尺度来衡量,这样药物的优劣也难判断。这些药物一般每斤十五元左右(不知如今中草药的收购价是多少),一斤能拌料约千斤,吃五天,每头猪一天3g。能有作用吗?我总爱和人作比较,人是否都需要保...
2229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禁忌 畜牧常识 -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防治技术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简称鸡肾传支)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肾型毒株引起的雏鸡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多见于3~7周龄雏鸡,最早见于4日龄。本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又因患病雏鸡发病时排白色稀便,部分病鸡表现甩头、呼吸哕音等症状,临床上易被误认为鸡白痢、慢性呼吸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等,而大量投服氟哌酸、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或抗法...
2548 养殖手册 鸡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早期防治技术 养鸡技术 养殖 -
猪厌食消瘦都是低温惹得祸
核心提示:猪低温症是一种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体内产热不足或散热过多而引起猪体温下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2010年12月,河南省清丰县城关镇孙某饲养的10头肥育猪(体重平均在55公斤左右)出现吃食缓慢,呈间歇性吃食的现象,同时伴有增重减慢现象,于是向笔者求诊。进入猪圈,笔者发现,猪圈潮湿阴冷,所有的猪蜷缩于猪圈一角,...
2845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教学 农业养殖技术 -
哺乳仔猪下痢的综合防治
哺乳仔猪白痢和黄痢在通称为下痢。该病发病率高,传染迅速,虽大部分可治疗,但愈后常转为生长迟滞甚至成为“僵猪”,严重影响生产性能。仔猪下痢的综合防治措施如下。1消灭体外病原体,切断传染源,对圈舍的地面、墙壁和栏柱每周定期消毒1次。2改善环境,夏秋两季尽量开窗通风,保持舍温在15~20℃之间,超过25℃以上,要定时向空间喷...
2365 养殖手册 哺乳仔猪下痢的综合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诊治鹌鹑溃疡性的肠炎
1、发病情况。某鹌鹑养殖户饲养的18000只鹌鹑于15日龄采食急剧下降,排白色水样稀便,并伴有少量血丝,养殖户怀疑是肠炎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投喂氟哌酸和地克珠利治疗,用药2天病情未见好转,死亡增多,次日来站就诊。2、临床症状。鹌鹑精神萎顿,羽毛蓬乱。病轻者食欲不振,下痢,排出尿酸盐及松软环状特征性粪便;病重者精神沉郁、厌...
2667 养殖手册 诊治鹌鹑溃疡性的肠炎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如何保护好本地的种猪
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猪业的兴起,上世纪末,全国掀起了一场猪新品种的革命,大量洋品种猪涌入国内。洋种猪以生长周期短,耗料少,效益高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欢迎,也确实给我国的养殖业创造了很好的效益,为提高我国的猪产品供应,满足人们对猪产品的需求,丰富人们的“菜篮子”做出了贡献。我国是世界养猪大国,同时又是猪产品生产大国,居世界...
2940 养殖手册 如何保护好本地的种猪 养猪技术 养殖 -
雉鸡养殖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雉鸡以其外貌美观、鸡肉坚实而细嫩、味道鲜美而营养丰富以及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强等优点而备受人们的欢迎。近几年,雉鸡在广东尤其是珠三角一带的饲养规模迅速扩大,在珍禽业中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在饲养过程中,由于疫病防治滞后,养殖不断受到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了雉鸡养殖业的发展。根据我们多年的实践经验,综合有关资料,重点介绍饲养雉鸡...
2429 养殖手册 雉鸡养殖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养鸡技术 养殖 -
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生猪传染病一直是困扰养猪业发展的棘手问题,为了控制生猪疫病的发生,我国在预防控制疫病方面制定出整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措施,并在防疫实践中取得了成效。一直以来免疫注射是生猪防疫最为可靠和有效的手段,而猪瘟和猪口蹄疫的免疫注射更是预防这两大重要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国家非常重视这两种疫病的防疫并实行强制免疫,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
2175 养殖手册 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养猪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