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黑猪,原名黑河猪,在陕西民间被亲切地称为西山猪,这一名称源自其主产于汉中盆地的西北部山区。经过1982年陕西省畜禽品种鉴定委员会的详细普查,这一品种曾被暂时命名为汉中黑猪,涵盖了黑河猪、铁炉猪、水硙河猪和安康猪等多个子类。为了更好地凸显其独特的地理分布和文化价值,终在1983年,这些子类被统一命名为“汉江黑猪”。
一、汉江黑猪独特的外貌与体态
汉江黑猪在形态上可分为两大类型:大耳黑猪和小耳黑猪。大耳黑猪中,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狮子头”和“马脸”两种形态。马脸型猪,体型硕大、头部长而直、身躯修长、腿部较高,但遗憾的是,如今这一形态已非常稀少。现存的主要以狮子头型猪为主,它们头部短而宽,面部微凹,额头皱纹较深,赋予其独特的面部特征。其耳朵大而下垂,形如旧时人们手中的蒲扇,耳根柔软,为其增添了几分憨态。嘴部粗壮,脊背呈现单一直线,腰部微凹,腹部大而下垂,臀部斜倾,形成了独特的体态。四肢较为粗壮,后肢稍有卧系,为其稳健的步伐提供了支撑。公猪的阴囊小而皱缩,皮肤主要呈紫红色,间或有白鼻吻和蹄冠白沙毛的特征,更添几分独特。被毛稀疏且为黑色,尾部有粗长毛,脸部多有长毛,鬃毛粗长,为其增添了几分野性之美。乳头粗大,数量通常在14枚左右。
相对而言,小耳黑猪在形态上则显得更为精致。其头部较小,嘴部尖细,额头皱纹较浅,为其增添了几分灵动。耳朵小而薄,耳根较硬且半下垂,仅达眼下位置,形状如杏叶,为其增添了几分俏皮。脸部同样多有长毛和粗长的鬃毛,被毛同样为稀疏的黑色,但尾部细长,为其增添了几分优雅。皮肤主要呈灰白色,脊背单一直线,臀部斜倾,腹部大,四肢细小且直立不卧系,后肢稍有前踏的特征,形成了独特的站立姿态。乳头细小,数量在12~14枚之间。
二、汉江黑猪卓越的生产性能
汉江黑猪在生产性能上展现出了卓越的实力。在农户饲养条件下,成年公猪的平均体重为61.40公斤,而在国营农场饲养的公猪平均体重则高达137.56公斤。对于母猪而言,农户饲养的平均体重为67.00公斤,国营农场饲养的母猪平均体重为91.93公斤。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汉江黑猪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良好适应性。
在中等营养水平下进行的肥育试验显示,从5个半月龄开始肥育的汉江黑猪,在8月龄时屠宰的体重可达73.75公斤,平均日增重为561克。其屠宰率高达66.01%,这一数据在同类品种中表现。同时,其饲料利用率为1:3.35公斤混合精料,证明了汉江黑猪在饲料转化方面的高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其瘦肉率高达49.28%,肉质鲜红且肌纤维细腻,这一特点使得汉江黑猪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在繁殖性能方面,汉江黑猪的公母猪性成熟都较早。小公猪在20日龄左右就已出现爬跨行为,50~70日龄时便具备了配种能力;而小母猪在60日龄时开始发情。在农村环境下,公猪一般在3~4月龄、母猪在4~5月龄时开始配种;而在国营农场中,公猪通常在6~8月龄时开始被利用于繁殖。这一数据证明了汉江黑猪在繁殖方面的早熟性和高效率。母猪的产仔数也相当可观,初产母猪平均可产下8.33头仔猪,而经产母猪的平均产仔数则达到10头。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汉江黑猪在繁殖方面的性能。
三、汉江黑猪显著的优缺点
优点:
耐粗饲:汉江黑猪对饲料的要求不高,能够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青绿饲料等资源,从而显著饲养成本。
适应性强:无论面对怎样的气候和环境条件,汉江黑猪都能展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其抗病力强,易于饲养管理,为养殖户提供了诸多便利。
繁殖性能好:汉江黑猪性成熟早,产仔数多,母性好,护仔能力强。这些特点使得汉江黑猪在繁殖效率和仔猪成活率方面表现。
肉质优良:汉江黑猪的肉质细嫩多汁,风味独特。这种美味的肉质使得汉江黑猪在市场上具有极高的竞争力,深受的喜爱。
缺点:
生长速度较慢:与其他外来品种猪相比,汉江黑猪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这意味着需要更长的饲养周期才能达到出栏体重,从而增加了养殖成本和时间成本。
瘦肉率较低:随着对瘦肉的偏好日益增加,汉江黑猪的瘦肉率相对较低可能成为一个不利因素。这可能会影响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销售价格。
体型不够理想:汉江黑猪的体型特点包括腹部较大和斜尻等,这些特点可能会影响其商品价值。在追求理想体型的今天,这可能会成为汉江黑猪在市场上的一个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