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来食草畜禽市场行情看好,饲养效益高,给发展种草养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各地积极调减麦棉种植面积,也使推进种草养畜工作成为可能。种草养畜已成为当前养殖业结构调整的热门话题之一。但如何种好草,养好畜?很多养殖户还存在很多片面的理解,这里归纳出目前养殖户对牧草认识上的几个误区,提醒种植者注意把握,以减少失误。
误区之一:什么都是草
其实不然。人们通常所指的草是自然状态下自生自灭的野(杂)草,其特点是早春萌发力强,抗旱、抗瘠,但其营养价值差、适口性差、产量低。现在我们所提倡种的草,是指经过人工培育出的饲用优质牧草,其特点是早期萌发力弱,对生长有一定的条件要求,但其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甚至是野(杂)草的成百倍,如高产优质饲料牧草菊苣,年亩产鲜草量可达2-3万公斤。而且富含许多动物必需的氨基酸。由此可见,我们现在提倡种植的草,是专指用于饲喂畜禽的优质牧草,而不是泛指自然状态下生存的野草。
误区之二:什么地方都能种草
对优质牧草而言,不同的品种对土壤有不同的要求,譬如,盐碱地只适合种植耐盐碱的牧草,如沙打旺、黑麦草及籽粒苋等,而其它牧草则不宜,否则种下去、长不出;如在果树园中套种牧草,则必须选择耐荫牧草,北部土壤中性偏碱,适合品种有紫花苜蓿,沙打旺等,南部土壤中性偏酸,适宜品种有红三叶、白三叶等,否则同样是广种薄收;如低山丘陵山区,大多土质差,水资源缺乏,则应种植耐瘠、耐旱、覆盖性好的牧草,如紫花苜蓿、三叶草、高羊茅、早熟禾、百喜草等。
误区之三:种草不需要什么技术
这是当今种草热中最危险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的存在,特别是一旦指导于生产实践,极有可能对刚刚兴起的种草养畜热造成致命的打击。在基层调查时发现,群众对牧草的农艺特性很不了解,大部分的牧草用工少、肥力薄、苗情差、杂草多,严重影响了牧草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优质牧草的种植就象水稻、小麦、棉花一样,有一整套科学的栽培技术。如种草之前首先要平整田块,由于草籽远远细于稻、麦、棉种,所以要求打细田块中的土,便于播种均匀;由于杂草的萌发力强于牧草种子,所以一方面种植牧草多选择秋播为宜,使其在秋冬积蓄营养,促进春长,另一方面在出苗初期要加强除草(杂草),使杂草形成不了气候,等到牧草长大超过了杂草,则杂草就长不起来了;由于牧草同样需要肥力的支持,所以要注意施肥。因此,牧草作为农作物中的一个家族成员,对其生长期的田间管理,要像对以往的种稻、种麦、种棉一样,悉心指导,加强田管,除了要除草、施肥、抗旱,同样也要排涝降渍,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预期效益。
误区之四:牧草营养价值不高
草的营养价值真的好于稻、麦、玉米?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为根据。科学分析表明,牧草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如苜蓿干草含粗蛋白质14%-18%,高于稻米(8.3%-8.5%),麦类(10.8%-12.1%)、玉米(8.6%),此外,牧草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素等,这是稻米、麦类、玉米所不能及的。
误区之五:种草就是为了放牧
农区毕竟不同于牧区,草地周围必然与其它农作物和密集的乡村农舍、公路、沟河紧邻,如果放牧,首先不利于管理畜群,容易导致散失;其次容易损坏周围农作物;再且可能因周围其它农作物治虫致牧草污染使畜禽中毒;还有,草地中如有散落的铁丝等尖锐硬物一旦被反刍家畜,如牛、羊误食,极易导致瘤胃穿孔。就饲喂方法而言,不能以草代料,而必须添加一定的精料,以补充牧草中营养不足的部分,如添加玉米,以补充能量,添加粗料,补充体积,填充胃肠,此外,要添加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就饲喂要求而言,不同的畜禽对饲草的要求不同,如喂猪、鹅的鲜草要切短,喂牛、羊的鲜草不宜短,喂兔的鲜草不宜带水,干草喂猪禽以草粉为宜。而且,不同的畜种对牧草也有不同的要求,如多花黑麦草、紫花苜蓿、紫云英、箭舌豌豆、串叶松香草等适宜饲喂各类畜禽,苏丹草、狼尾草适宜喂牛羊等草食畜和鱼。此外,在发展种草养畜要科学测算,确保种养效益的最大发挥,如每头奶牛需规划种植牧草1.5亩,种植1亩黑麦草能饲养菜鹅150只左右,或养羊10只左右。这里必须重申的是,规划种草与养畜比例是以刈割为前提,也是以春夏秋牧草高产季节为时段。
误区之六:种草的效益不高
由于短时期内牧草很难实现商品化,所以仅仅通过种草来提高种植效益是难以实现的,但如果种草与养畜结合起来,牧草的潜在效益就能有效的转化和增值。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调查分析,改麦稻两熟制为牧草饲料作物两熟制发展奶牛,每亩地可增值1476元。当然,必须指出的是,种草养奶牛效益固然较高,但必须注意地理位置,要确保奶产得出、销得掉,因为牵涉到奶的收购与加工问题。江苏省吴江市多管局对屯村镇斜港村种草养鹅进行调查,该村今夏种植黑麦草60多亩,收获鲜草360吨,上市菜鹅1万多只,饲养种鹅1.1万只,通过以草代粮,以粗代精节约精饲料52.5吨,产出经济效益38万元。调查分析表明,种草养鹅,饲养一只菜鹅可节省精料2.5公斤,降低饲料成本4元多,而且省工、省时。
可见,推进种草养畜,关键是要科学认识,把握关键,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