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水牛:多突然发病,常呈一肢或多肢发病。病初患肢出现间歇性提举,疼痛不安,轻度跛行,蹄冠部微肿,触压患部有增温且有疼痛感。逐渐蔓延至指(趾)关节或腕(跗)关节以上。患部皮肤发红、瘙痒、干燥甚至龟裂。有的病例由于厩舍潮湿继发感染发生坏死。初见局部渗出淡黄色浆液,继后表面有干酪样或淡绿色脓汁附着。部分病例耳尖前后缘以及尾端干裂、坏死,坏死长度分别为3~5厘米、5~15厘米。病情逐渐恶化,局部下端皮肤、肌肉、神经、血管、肌腱等组织变性坏死,乃至变凉且无刺痛感。用手挤压有多量白色乳浆样物溢出,不久第一指(趾)关节脱落。整个病程中食欲、体温、呼吸、脉搏一般无明显变化,患畜卧地难起,多因衰竭死亡。黄牛:病轻,局部病变不如水牛严重。
二、治疗方法
本病以和胃解毒、消肿止痛为治则。
1、外用方:陈石灰50~100克、土一枝蒿30~50克、通泉草500~1000克。将土一枝蒿、通泉草(均为生药)捣烂合陈石灰调匀,用此药包敷患部,1~2日换药1次。
2、内服方:生石灰水1500~2500毫升。取生石灰500克加常水5000毫升搅匀、澄清,取上清液按药量日分2次灌服,连服3~4天。久病体虚之畜,酌用党参、黄芪、白术、淮山、大枣为粉加糯米、猪油煮粥喂服,日1次,连喂4~5次。施治前应停喂有可疑引起本病的饲草饲料,以防畜体继续中毒,影响疗效。
国内外研究认为,本病是由三线镰刀菌、拟枝孢镰刀菌和犁孢镰刀菌产生的一种丁稀酸内酯引起的。国内有关单位研究结果是由拟枝孢镰刀菌、半裸镰刀菌、禾谷镰刀菌、尖孢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的有毒代谢产物被牛采食后引起中毒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