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理学加工
(一)机械加工
机械加工是指利用机械将粗饲料铡碎、粉碎或揉碎,这是粗饲料利用最简便而又常用的方法。尤其是秸秆饲料比较粗硬,加工后便于咀嚼,减少能耗,提高采食量,并减少饲喂过程中的饲料浪费。但试验表明,切短和粉碎的饲料可增加采食量,但缩短了饲料在瘤胃里停留的时间,会引起纤维物质消化率下降和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生成速度和丙酸比例有所增加,引起反刍减少,导致瘤胃内pH下降。
铡碎:利用铡草机将粗饲料切短成l-2厘米,稻草较柔软,可稍长些,而玉米秸较粗硬且有结节,以1厘米左右为宜。玉米秸青贮时,应使用铡草机切碎,以便于踩实。
粉碎:粗饲料粉碎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便于混拌精饲料。冬春季节饲喂绵、山羊的粗饲料应加以粉碎。粉碎的细度不应太细,以便反刍。粉碎机筛底孔径以8-10毫米为宜。如用作猪、禽配合饲料的干草粉,要粉碎成面粉状,以便充分搅拌。
揉碎:揉碎机械是近年来推出的新产品,为适应反刍家畜对粗饲料利用的特点,将秸秆饲料揉搓成丝条状,尤其适于玉米秸的揉碎,可饲喂牛、羊、骆驼等反刍家畜。秸秆揉碎不仅可提高适口性,也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是当前秸秆饲料利用比较理想的加工方法。
(二)热加工热加工主要指蒸煮和膨化。
蒸煮:将切碎的粗饲料放在容器内加水蒸煮,以提高秸秆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农 民,多年来都有蒸煮稻草的习惯,有时还添加人尿或牛尿, 以增加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配合科学饲养措施,培育出了优 良地方品种--延边黄牛。据报道,在压力2.07×10的5次方帕下 处理稻草1.5分钟,可获得较好的效果。如压力为7.8- 8.8×10的5次方帕时,需处理30-60分钟。
膨化:膨化是利用高压水蒸气处理后突然降压以破坏纤维结构的方法,对秸秆甚至木材都有效果。膨化可使木质素 低分子化和分解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从而增加可溶性成分。 内蒙古提出的热喷处理工艺,麦秸在气压7.8×10的5次方帕处理 10分钟,喷放压力为1.37-1.47×10的6次方帕时,干物质消化率 和动物增重速度均有显著提高。但因膨化设备投资较大,目 前在生产上尚难以广泛应用。
(三)盐化
盐化是指铡碎或粉碎的秸秆饲料,用1%的食盐水,与等重量的秸秆充分搅拌后,放人容器内或在水 泥地面上堆放,用塑料薄膜覆盖,放置12-24小时,使其 自然软化,可明显提高适口性和采食量。在东北地区广泛利 用,效果良好。 (四)其他 除上述3种途径外,还有利用射线照射以 增加饲料的水镕性部分,提高其饲用价值。有人曾用γ射线 对低质饲料进行照射,有一定的效果,但尚处于试验阶段。
二、化学处理
利用酸碱等化学物质对劣质粗饲料--秸秆饲料进行处理,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中部分营养物质,以提高其饲用价值。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碱化、氨化和酸处理三方面。
(一)碱化处理
碱类物质能使饲料纤维内部的氢键结合变弱,使纤维素分子膨胀和细胞壁中纤维素与木质素间的联系削弱。溶解半纤维素,有利于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提高粗饲料的消化率。碱化处理所用原料,主要是氢氧化钠(NaOH)和石灰水[ca(oH)2]。
1.氢氧化钠处理 早在1921年德国化学家贝克曼(Beckmann)首次提出湿法处理,即将秸秆放在盛有1.5%氢氧化钠溶液池内浸泡24小时,然后用水反复冲洗,凉干后喂反刍家畜,有机物消化率可提高25%,此法用水量大,许多有机物被冲掉,且污染环境。1964年威尔逊(Wilson)等提出了改进方法,用占秸秆重量4%-5%的氢氧化钠,配制成30%-40%溶液,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积数日,不经冲洗直接喂用,可提高有机物消化率12%-20%,称为干法处理。这种方法虽较湿法有较多改进,但牲畜采食后粪便中含有相当数量的钠离子,对土壤和环境也有一定的污染。
2.石灰水处理 生石灰加水后生成的氢氧化钙,是一种弱碱溶液,经充分熟化和沉淀后,用上层的澄清液(即石灰乳)处理秸秆。具体方法是:每100千克秸秆,需3千克生石灰,加水200-250千克,将石灰乳均匀喷洒在粉碎的秸秆上,堆放在水泥地面上,经1-2天后即可直接饲喂牲畜。这种方法成本低,生石灰到处都有,方法简便,效果明显。前苏联在三四十年代就广泛应用,我国在许多地方也有采用此法的。
(二)氨化处理
氨化处理秸秆饲料始于70年代。秸秆饲料蛋白质含量低,当与氨相遇时,其有机物与氨发生氨解反应,破坏木质素与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链间的脂键结合,并形成铵盐,成为牛、羊瘤胃内微生物的氮源。同时,氨溶于水形成氢氧化铵,对粗饲料有碱化作用。因此,氨化处理是通过氨化与碱化双重作用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秸秆经氨化处理后,粗蛋白质含量可提高100%-150%,纤维素含量降低10%,有机物消化率提高20%以上,是牛、羊反刍家畜良好的粗饲料。氨化饲料的质量,受秸秆饲料本身的饲料质地优劣、氨源的种类及氨化方法诸多因素所影响。氨源的种类很多,国外多利用液氨,需有专用设备,进行工厂化加工或流动服务。我国广大农村多利用尿素、碳酸氢铵作氨源。靠近化工厂的地方,氨水价格便宜,也可作为氨源使用。由于氨化饲料制作方法简便,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显著,近年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我国自8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应用,每年制作数量达2150万吨。
(三)酸处理
使用硫酸、盐酸、磷酸和甲酸处理秸秆饲料,其原理和碱化处理相同,用酸破坏饲料中纤维素结构,以提高饲料的消化率。但酸处理成本太高,在生产上很少应用。
(四)氨-碱复合处理
为了使秸秆饲料既能提高营养成分含量,又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把氨化与碱化二者的优点结合利用。即秸秆饲料氨化后再进行碱化。如稻草氨化处理的消化率仅55%,而复合处理后则达到71.2%。当然复合处理投人成本较高,但能够充分发挥秸秆饲料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潜力。
三、生物学处理
生物学处理主要指微生物的处理。微生物种类很多,但用于饲料生产真正有价值的是乳酸菌、纤维分解菌和某些真菌。应用这些微生物加工调制的饲料如青贮饲料、发酵饲料和一些微生物制剂。如新疆海星农业科学技术应用推广服务站推出的秸秆发酵活干菌,也是在厌氧条件下,加入适当的水分、糖分,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乳酸发酵。国内外许多微生物学家,多年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企图寻找某种微生物以分解低质粗饲料中的纤维素和木质素,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但多数因操作技术复杂,投人成本太高,而难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粗饲料加工调制的途径很多,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多种方法结合应用。如秸秆饲料粉碎或切碎后,进行青贮、碱化或氨化处理,如有必要,可再加工成颗粒饲料、草砖或草饼。加工调制途径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生产条件、粗饲料的特点、经济投入的大小、饲料营养价提高的幅度和家畜饲养的经济效益等综合因素,科学地加以应用。具有一定规模的饲养业,饲料加工调制要向集约化和工厂化方向发展。广大农村分散饲养的千家万户,要选择简便易行、适合当地条件的加工调制方法,并应向专业加工和建立服务体系方向发展,以促进畜牧业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