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的病害是指由于外源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而引起牧草生长发育的异常生理状态,即病变。近几年发生较多且比较普遍的主要有霜霉病、锈病、褐斑病、白粉病、菌核病、菟丝子等。
一、霜霉病
牧草的霜霉病是霜霉病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豆科牧草如苜蓿、三叶草、草木樨等。该病发生的基本规律是病菌以菌丝侵染病草植株的地下器官越冬或者以卵孢子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季随植株生长,在地上产生孢囊孢子,侵染其它植株。致病菌主要危害牧草的叶部,病株叶子顶部萎黄,病叶向背方卷曲,叶背面生出淡紫色的霉层,严重时叶片枯死;发病严重的地块,产草量会下降30%~40%。对牧草种子生产危害更大。
防治方法:①种植抗病的牧草品种。牧草抗霜霉病的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可以因地制宜选择高抗品种,以降低病害的发生。② 尽早对牧草刈割,减少菌源。尤其是注意早日铲除发病的植株。③ 合理灌溉,防止草地过湿。④ 草地有发病植株出现时,可喷洒波尔多液、代森锌、福美霜等药剂,具体用量可根据病害的发生情况和药品的使用说明使用。
二、锈病
牧草锈病是锈菌引起的。既侵害豆科牧草又侵害禾本科牧草。发生的规律是:该病菌为转主寄生菌,它可以菌丝在牧草或者大戟属植物的地下越冬。越冬的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孢子,侵染转主寄主植物大戟属植物,在转主寄主植物上产生锈子器和性子器。锈孢子随风传到牧草上对其进行侵染。锈病对牧草的正常发育,特别是对再生草的品质影响很大。严重时受侵害的牧草都不再适宜饲喂畜禽。
防治方法:①消灭寄生植物,如大戟属杂草及其它豆科杂草,减少寄主,搞好田间管理,消灭病残植株。② 对发病的草地应及时刈割,不宜收种。③ 选种抗锈病的牧草品种。④ 药物防治。对发病的草地,用20%萎锈灵乳油配制成200~400倍液喷雾,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即可。用敌锈钠效果也不错,以200~250倍液喷雾,在发病初始即应喷药,每隔7~10天喷一次,2~3次可喷好。在喷洒治疗锈病的药物时,应注意不要将石灰、硫酸铜、硫酸亚铁等混用,以免生成不溶性盐而降低药效。
三、褐斑病
该菌主要侵害豆科牧草。在牧草的叶、茎、荚果上出现褐色的病斑。出现在叶片上的圆形病点,就是病菌的子囊盘,病菌以子囊孢子进行侵染。在气温10℃~15℃、空气湿度达到55%~57%时,病害会大量发生。严重时,落叶率达40%~60%。侵染菌的来源主要是种子、土壤以及寄生寄主。
防治方法:进行种子的清洗和消毒,合理施肥,保持氮、磷、钾肥的合理使用比例,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当大面积发生时,可以喷洒波尔多液与石灰硫磺合剂进行防治。在用这种方法进行防治时,应避免与松脂合剂、砷酸铅、棉皂油、铜汞制剂混用。另外在夏季高温、早春低温时,使用该药剂后应用清水将皮肤清洗干净,对盛药的容器也要及时进行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