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割草场牧草利用技术
刈割草场就是不放牧,直接刈割牧草进行饲喂牲畜的草场。其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五点。
1、适宜的刈割期。研究表明,禾本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孕穗期,豆科牧草的最佳刈割期为初花期。此时牧草纤维素含量较低,蛋白质含量高,刈割后根部营养充足,有利于牧草的再生。
2、适宜的留茬高度。再生是牧草的一大特性,也是产草量的一个指标。再生与刈割留茬高度是紧密相关,禾本科牧草再生能力较弱,留茬高应保持5厘米至8厘米,豆科牧草留茬为2厘米至3厘米即可。
3、适宜的切碎程度。牧草有各自的特性,牲畜对牧草也有选择性,牧草应切碎饲喂,越碎越好。将牧草铡成3厘米至5厘米的碎节饲喂,可提高适口性和利用效益。
4、适宜的饲草搭配。这点极为重要,有些牧草(如草木樨)有刺鼻气味,适口性较差,但如与苜蓿、无芒雀麦等混合饲喂,效果较好。以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相配合较为适宜,也可把豆科与禾本科牧草各自配合。有些豆科牧草如苜蓿,含有可溶性蛋白和皂素,单一饲喂家畜易患膨胀病,须配合饲喂。
5、适宜处理。适口性差、纤维素含量多的牧草,应先进行青贮、微贮或氨化等处理,使茎秆软化,蛋白质含量增加,提高适口性和营养成份,这样就易于被牲畜消化吸收。
放牧草场牧草利用技术
放牧草场是大范围的草地,放牧时既要使草场能充分利用,又不致于因放牧而使草场发生退化。
1、单播草场的放牧利用技术。单播草场是用于刈割饲喂,刈割几茬后进行放牧。也有直接放牧的,但应注意时间间隔,豆科牧草28天至35天放牧一次,禾本科牧草18天至25天放牧一次,一次放牧不能太重,以免降低牧草再生性能。
2、混播草场的放牧利用技术。混播草场是由多个牧草品种混合建植的草场,最适宜于轮牧,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1)必须进行划区轮牧。所谓划区轮牧,就是把一个季节放牧地或全年放牧地分成若干轮牧小区,每一小区内放牧若干天,逐区采食,轮回利用。根据草场面积及产草量,计算其载畜量,确定小区的数目及面积,然后按照制定的轮收制度放牧,有计划地利用草场。这样才能有效地利用草场,而且能保护草场,使草场能持续、稳妥地利用。
(2)必须注意季节性放牧调节。除冬季舍饲以外,其他季节均为放牧,应严格把握“冬谷夏顶春秋坡”的原则,即春秋季节应安排在山坡上放牧,夏季在山顶放牧,冬季在山谷或山下放牧。把四季气候变化、牧草生长周期与畜群利用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3)确定放牧时期。开始放牧的适宜时期是: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放牧地,应在禾本科牧草开始抽茎时;以豆科和杂类草为主的放牧地,应在腋芽(或侧枝)发生时。结束放牧时间是在牧草生长发育结束前30天停止放牧。
(4)放牧强度。放牧不能过轻,以免牧草得不到充分利用,枯草层增加;也不能过重,以免造成牧草退化,影响草场的质量及草的品质。放牧强度应根据放牧后的高低来确定,放牧后应保持5厘米至8厘米留茬高度。
(5)畜群的合理搭配。家畜对牧草具有选择性,单一畜群放牧,使草场利用效率低下,有部分草将被不采食而抛弃。在放牧过程中应合理搭配畜群,有效利用草场。
(伟才)
摘自:2004.1.20.B3版《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