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螯虾原名为克氏原螯虾(P.clarkii),俗称“龙虾”,隶属于甲壳纲、软甲亚纲、十足目、螯虾派、原螯虾属。克氏螯虾原产于北美,20世纪20年代由日本人移入本国养殖,后又移至我国南京一带放养。由于其适应性广,繁殖能力强,种群发展很快,以后扩展至我国多个省市,有的湖泊和地区已发展成为优势种,以江苏为例,在90年代初的产量就达6万吨。近年来,克氏螯虾由于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价格低廉,以及利用虾壳提取的虾青素、几丁质等在食品、医药、保健、造纸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引发大量捕捞,致使克氏螯虾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为此,许多地方已开展了克氏螯虾的人工养殖。但由于克氏螯虾个体之间互相残食现象严重,特别是幼虾和刚蜕壳的虾容易被残食,所以,在生产上产量一直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利用克氏螯虾与鲢、鳙鱼的习性不同进行了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这种新的养殖模式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可以为当前不太景气的淡水养殖业提供一个新的亮点。现将我们的经验技术总结成文,以供参考。1前期准备工作1.1池塘条件及水质要求池塘最好选择在水源充足、地面宽阔、地势略倾斜的地方。周围没有山林或建筑物阻挡,保证通风良好,有利于池塘水的搅动对流。虾塘面积不限,但从便于管理、捕捞看,以3~5亩、长方形为好,水深在0.7~1.5m,不宜过深。池埂应有一定坡度,有利于水草的生长、溶氧补充及鱼、虾的栖息摄食与生长。在适温情况下,以浅水养殖为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水中溶氧5mg/L以上,pH值7.0~8.0。做到排灌分开,有利于水质的调控及疾病的防治。外河水质同样要求良好、清新、无污染。1.2池塘清理及消毒清除池中过多淤泥,最多留10~20cm,清出的淤泥用于修补加固池埂。放养前干塘暴晒15~30天,以池底硬、裂小缝为宜。池塘四周除堤坝坚固外,还可以用一些简易的材料,如塑料薄膜或塑料网围起来,防止虾外逃或敌害生物如蛇、老鼠的侵入。排水彻底的池塘可采用暴晒消毒;有积水的虾池可选择药物处理。常用消毒药物及使用方法见下表:药物有效成分及含量使用浓度(10-6)主要杀伤对象药效持续时间备注生石灰生成Ca(OH)2500~1000鱼类、虾类、微生物7天可调节pH值改善底质漂白粉有效氯30%30~50鱼、虾、蟹、微生物等1天不宜使用金属工具池塘经过1年或多年使用后,池中淤泥、鱼虾的排泄物、残饵及动物尸体、植物碎屑等沉积于池底,形成污染,是造成池塘老化和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有机物到了翌年的养成期时,会因为水温高而大量分解,消耗水中的溶氧,产生各种有毒物质,影响鱼、虾生长或引起发疾病。因此,在放养前必须彻底加以清理。1.3种植水草螯虾喜欢生活在水草茂盛的地方,这样它既有较多的饵料生物(尤其是幼苗期),又有了脱壳生长的隐蔽环境,因此,放养前在池塘四周坡底滩角的浅水带种植一定数量的水草,水最好选用苦草、水花生或水空心菜,可采用草籽泼洒或育苗移栽的方法种植。水草覆盖面占池塘面积10~15%。在育苗移栽时用10×10―6的漂白粉溶液消毒。1.4进水与肥水进水口需安装水滤网,一般采用时60~80目筛绢网,可做成长1.5~2m,圆筒状,进水时,防止敌害生物混入其中。鱼苗下塘前10天进水50cm,然后肥水,培养饵料生物。肥料可用经发酵的鸡、猪粪及杂草等有机肥,亩用200~250kg(新开挖的虾池施肥量可适量增加)。第一次施肥后,根据水色、pH值、透明度的变化,适应追施一次肥料,使池水pH值保持在7.0~8.0,培育水色呈茶褐色或淡绿色,透明度为25~30cm。1.5设置网片在池塘中间设置10×33目的无节夏花网片,用毛竹架固定,按屋架形设置于水面下20~40cm,坡度15~20度,便于螯虾上下爬行。每排网片长3~4m,具体长度因池而定,一般面积2000m2左右的池塘设2排。2放苗目前,螯虾的人工育苗问题还没有解决。但可采用投放野生抱卵虾或投放野生幼虾解决苗种问题。对于抱卵虾的投放量,一般按40~50kg/667m2,于3、4月份投放。在5、6月份野生幼虾量比较大、价格便宜时,可以大量收购,可再投放一些幼虾;如果买不到抱卵虾,也可全部投放幼虾(体长3~4cm),投放量100~120kg/667m2,如果幼虾规格较大(大于5cm),可适当增加投放量。我们在养殖过程中是以虾为主,鲢、鳙鱼的量不宜过大,一般选择个体较大(200~250g/尾)的鱼苗,各按500尾/667m2的量投放。3日常管理3.1投饵3.1.1投饵时间及地点由于虾苗投放量比较大,一定要投足饵,以免因缺饵自残。一般每天分早晨、傍晚两次投放,最好是太阳刚出前和落日后投料,并以傍晚为主(占全天的70%~80%)。投饵方法是“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螯虾摄食情况,确定饵料投量的增减。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上午投料应离滩远些,傍晚投料应近些。也可在虾池四周增设饵料台,以便观察虾只吃食情况。3.1.2饵料的成分及投饲量各阶段投料不同,体长1.5~3cm的幼虾期,投碎细饵料(如鱼肉糜等动物性饵料制成小颗粒),日投饵量是小虾体重7%~8%;5~8cm的中虾阶段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如野杂鱼、畜禽下脚料切成蚕豆粒大小块,山芋刨成丝)再喂,日投饵量大约是虾体重的5%;成虾阶段的饵料可稍粗些,日投饵量大体是虾体重2%~3%。幼虾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中期应逐渐转向一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并搭配动物性饵料;后期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通常以投饵后2~3h内基本吃完为宜,具体投饲量应根据天气、螯虾吃食情况、水温、水质等状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进行调整。3.2水质管理在饲养过程中,使池中溶解氧保持在5mg/L以上,透明度在30cm左右,pH值7~8。适时开启增氧机,晴天中午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如发现有浮头迹象,要尽早开;必要时还须加注新水。平时每半月注换水一次,旺食旺长季节每周2~3次,甚至每天傍晚注换水一次。此外,视水质情况,每隔20d左右用生石灰15kg/667m2配成水溶液全池泼洒。每天早晚巡塘一遍,发现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3.3病害防治3.3.1病害预防螯虾抗病力强,自引进以来还未发现爆发性、流行性疾病,但在人工高密度的养殖中,病害防治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防治工作要以防为主,把好饵料关,管理好水质,苗种下塘之前,可用1%~2%的NaCl溶液浸洗10~15min,防止把病原带进池内。3.3.2几种常见病的防治①出血病:是由气单胞菌引起虾的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肛门红肿,一旦染病,很快就会死亡。发病季节,发现病虾及时隔离,并对虾池水体消毒,水深1m的池子,用生石灰按25~20kg/667m2全池泼洒,最好每月泼洒一次。内服药物用盐酸环丙沙星按1.25~1.5g/kg拌饵投喂,连喂5天。②水霉病:病原是水霉菌。螯虾在捕捞、运输或过池搬运过程中易感染此病,在水质恶化、螯虾体质虚弱也易感染该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当症状明显时,菌丝已经侵入表皮肌肉,向外长出棉絮状的菌丝,在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虾体消瘦乏力,活动焦躁,摄食量降低,严重导致死亡。发病后用1%~2%的NaCl溶液长时间浸洗病虾,效果较好。同时,每100kg饲料加克霉唑50g制成药饵连喂5~7天,疗效更佳。③聚缩虫病:是由聚缩虫病寄生在虾体甲壳上引起的,症状是虾体表污物较多,摄食和活动能力下降,重者在黎明前死亡。主要防治措施是管理好水质,发病时用生石灰按25~30kg/667m2全池泼洒,调节水质。病虾用0.5~1×10-6的新洁尔灭同5~10×10-6的高锰酸钾浸洗,效果较好。④黑鳃病该病由镰刀菌引起,主要危害成虾。病虾的鳃部、体表、附肢出现浅黄色或桔红色斑块。随着病情发展,斑块变为浅褐色,严重时鳃发黑并溃烂,有时附肢斑块也溃烂,最后病虾死亡。虾体受损伤后易感染此病。发病时可用二氧化氯0.3×10-6浓度全池泼洒消毒,并迅速换水。我们在混养试验中,主要以螯虾为主,鲢、鳙鱼放养的密度不大,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由于水质调控比较理想,未发生严重的鱼病。4捕捞螯虾从8月中旬可以开始采取虾笼诱捕,留大放小,延至10月中旬。其好处是避免集中上市,并可逐步降低存塘虾的密度,有利于加速生长。剩下的螯虾在年底可与鲢、鳙鱼共同清塘捕捞。
相关文章
-
户养奶牛高产管理方法
一、常规管理。⑴梳刮:每天必须坚持1次。方法为由前至后,由上到下。⑵运动:1日2次,可在舍外和舍内运动场进行,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⑶护蹄:运动场上应平整,无砖头石子,保持蹄的清洁,半年定期修护蹄1次。⑷防暑保温:冬季防寒保暖,保持适宜的正常温度25-35℃。⑸饲喂定时定量:每日饲喂3次为宜。⑹牛舍定期消毒:可用10%浓...
997 养殖手册 户养奶牛高产管理方法 养牛技术 养殖 -
非反刍动物对脂类的消化吸收
脂类由于是非极性的,不能与水混溶,所以必须先使其形成一种能溶于水的乳糜微粒,才能通过小肠微绒毛将其吸收。上述过程可概括为:脂类水解→水解产物形成可溶的微粒→小肠粘膜摄取这些微粒→在小肠粘膜细胞中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进入血液循环。非反刍动物和反刍动物机体内部都有上述过程,但具体的机制却存在差异。非反刍动物的消化吸收...
2735 特种饲养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技巧 -
减少饲料赖氨酸含量可催肥猪
日本茨城县畜产草地研究所研究人员找到一种提高猪肉脂肪含量的新方法。他们发现通过适当减少猪饲料中的赖氨酸含量,猪肉脂肪含量可以增长两倍。 据日本《读卖新闻》14日报道,为让猪更快增肥,通常在它们长到70公斤至出栏时120公斤这一阶段,需要给它们喂最低含0.6%赖氨酸的饲料。研究人员设想通过调整这一期间投喂饲料中赖氨酸的含...
2791 动物养殖 畜牧业资料 畜牧科普 -
八月份谨防猪锁喉风病及治疗方法
猪锁喉风是猪巴氏杆菌病、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的俗称,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以急性败血症和器官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每年7~9月发病率较高,尤以8月最易发生。一旦发病,如不及时诊治,极易与猪瘟、喘气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一起发病或继发染病。死亡率高达75%以上,是夏季养猪生产的...
2721 养殖手册 八月份谨防猪锁喉风病及治疗方法 养猪技术 养殖 -
典型兔病防治:魏氏梭菌病
是由A型魏氏梭菌及其毒素所致家兔的一种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致死性肠毒血症。 (1)病因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粪便、低质饲料(如劣质鱼粉)及人畜肠道内。当卫生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良,饲料突然改变、搭配不当、粗纤维不足,使家兔肠道内环境发生改变,肠道正常菌群破坏,一些有害菌(如魏氏梭菌等)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使...
1349 动物饲养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技巧 -
奶山羊多产羔产健羔的方法
1、打破发情季节,实行全年配种奶山羊的发情季节性强,多集中在秋季9月~10月份发情,来年2月~3月份产羔。如果采取人工方法,可以打破奶山羊按季节发情的规律,使其在非配种季节发情、排卵和受胎。例如采取浸透氟孕酮的海绵塞入母羊阴道里14天或将浸透前列腺素的海绵放入母羊阴道20天,并同时在发情期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8毫升~...
385 养殖手册 奶山羊多产羔产健羔的方法 养羊技术 养殖 -
细鳞鲳鱼苗的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主要是通过巡塘,及时观察池中鱼苗生长活动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1.巡塘一般每天早晨、傍晚各巡塘1次,仔细观察鱼群游动是否正常,有无离群的鱼苗,一般离群的鱼苗大多为病鱼,应及时带水捞取,进行镜检,诊断鱼病,及时选用药物治疗。观察水色肥瘦、水质变化情况,以决定投饵和注水的数量和时间。发现蛙卵、蝌蚪和...
1321 养殖手册 细鳞鲳鱼苗的日常管理 养鱼技术 养殖 -
防止鸡互啄有啥好办法
①防止发生的最佳方法是,及时移走互啄倾向较强的“原凶鸡”。②剪嘴虽然并不能完全防止,但可减少互啄的发生率。③鸡舍应避免产生强光区,地面应铺高品质的垫料,以转移鸡去啄地面。若能采用沙浴,则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④避免过度密饲,使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及足够的饲槽与水槽。鸡舍应保持良好的通风。...
1701 养殖手册 防止鸡互啄有啥好办法 养鸡技术 养殖 -
如何生产高质量的兔绒
兔毛分细毛、粗毛和两型毛三种类型。细毛又称兔绒,平均细度12~14微米,在三种类型中最短。有明显不规则的弯曲。由于细毛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在毛纺工业中纺织价值很高,一般地讲,其价格也比其他两种类型高。为此,掌握兔绒生产技术,多产细毛,是提高毛兔生产效益的有效手段。1、了解兔绒的质量要求。兔绒应为纯白色,全松毛,无杂质,...
1734 养殖手册 如何生产高质量的兔绒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