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使人们探索自然规律和揭示生物多样性成为可能。20世纪猪育种的最大进步是使猪的日增重突破800克/日,瘦肉率达到60%以上,料肉比达到2.8∶1,出栏猪156天体重达到90千克以上,培育出了真正的瘦肉猪。近几年,随着育种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养猪业发达国家的猪育种已从品种选育逐渐过渡到专门化配套选育,针对各个品系在杂交体系中的不同用途,突出重点性状进行遗传改良,然后系间配套杂交,综合各品系的优势会提高商品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培育配套系,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群亲本的选育以培育亲本系,然后通过杂交配合力测定确定杂交组合,并生产父母代或繁殖群以提供商品仔猪。根据分析,在养猪生产中建立起这一套完整的体系,虽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是在经济上是最有利的(陈润生等,1997年)。此外,如果没有完整的杂交繁育体系,育种工作将没有依托,引入品种的生产性能也难以得到保持和提高,这就是我们建立新杂交繁育体系的目的所在。1 猪的育种目标1.1 决定猪育种目标的因素主要是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动物的育种目标是指育种者选育优良的种用个体,确保生产群体在预期的生产和市场条件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Meuwissen,1998)。同时育种目标受地域、文化、习俗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不同目标、不同地区以及不同时期的育种目标也各不相同。育种目标的发展经历了从注重畜禽生物学特性到追求最大经济效益等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以来,猪的主要目标性状是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胴体瘦肉率。虽然上述的目标已经达到或超过,但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是肌肉脂肪含量(IFM)下降,如丹麦1978-1992年长白猪、约克夏猪、杜洛克猪的IFM下降了50%,长白猪和约克夏猪仅为1%左右,杜洛克也由4.15%下降到2.05%。二是猪的应激综合症发生的比例提高,猪肉的品质下降,PSE肉和DFD肉的发生率提高。1.2 21世纪猪的育种目标必须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调整。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说,需要以最低的成本和大众可接受的方式生产优质瘦猪肉。育种目标有三个不同方向:一是提高已有较高水平的生产性能(包括瘦肉率、瘦肉组织生长速度、饲料效率、胴体品质和体形、每头母猪年产仔数及均匀度)的潜力,二是最大可能的在实际生产中,充分表现这些潜力(包括猪群的抗病力、适应性和抗应激能力)选择限没有追近的信号,因此有理由推测,在下个10年BLUP选择,梅山猪品种和雌激素受体基因二者效应的可能结合产生的遗传改进量可使窝产仔数每窝多4个活仔,30~100千克生长阶段平均日增重高达1千克。第三个育种方向就是品质育种。因为在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买主挑剔、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不断创新优质猪、优质肉、特色肉是最有前途的,如台湾已开始建立台湾优良黑色猪生产体系。1.3 对以猪肉为重要食品的国人来说,必然会对猪肉质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21世纪所培育的猪应具有以下特色:1.3.1 要具有中国猪的高繁殖及哺育能力;1.3.2 生产性能和饲料转化能力高;1.3.3 商品猪瘦肉率高,肉质好,肌间脂肪多,背膘薄而均匀,腹脂少;1.3.4 有良好的体质,抗病及抗应激能力强,免疫机能健全,良好的生活力。2 育种新技术的应用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逐渐进入分子水平,运用联合育种的方式使优良个体性状得以扩大,大大加快了育种的进展,使猪的生产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根据美英等发达国家和FAO的预测,21世纪全球商品化生产的畜禽品种将通过分子育种技术的培育,品种对动物的贡献率将超过50%。2.1 分子生物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在猪育种当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1)猪的基因标志技术(Genemepping),其主要目标是寻找重要经济性状(如瘦肉率、产奶量、抗病性等)位点势与已连锁的DNA标记,并将其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选择的有效性及遗传改进量。目前在猪19对染色体上,已有近3000个标记。(2)猪数量性状、主效基因的检测与利用、定位数量性状位点(QTL)等。常用的方法是分离分析法、候选基因法和基因组扫描法。目前,猪应激综合症基因、窝产仔数候选基因等已在育种中应用。(3)数量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在猪育种中,对遗传力较低(如繁殖性状)、度量费用昂贵(如抗病性)、表型值在发育前早期难以测定(如瘦肉率)或限性表现(如产奶量)的性状,如用标记辅助选择(MAS),则可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和遗传进展,提高育种效率。2.2 联合育种联合育种的目的是解决小群体选育所面临的问题。将计算机、网络、分子生物技术以及遗传育种理论的最新方法等现代科学技术应用到猪育种当中去,增加核心群体的数量,提高选择强度,减缓近交衰退,加快遗传进展,提高猪的遗传水平。主要测定的性状是:达到100千克体重的日龄、产仔数、背膘厚及眼肌面积和肉质性状。育种结构的形式为金字塔形,即由核心群、繁殖群及商品群组成。在核心群主要进行纯种性能的选择提高;繁殖群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良种的数量和生产杂种父母代;商品群主要进行杂种或纯种猪的商品猪生产(Shephe1997)。组织结构由内决策层、中间管理层和底层管理组成。总之联合育种可以提高遗传进展和育种值估计的可靠性,降低近交增量。2.3 计算机信息技术一是遗传评估系统的建立。选种是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正确的选种要基于对畜禽遗传质的准确评定。50年代初,美国学者Charlesr.Herelerson提出了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法,可以大大提高遗传改良的进度,如加拿大自从1985年开始应用动物模型BLUP法以来,背膘厚的改良速度提高了50%,100千克体重日龄的改良速度提高了100%~200%。二是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应用。在猪的育种实践中通过图像可分析B超活体测定的背膘厚以及眼肌面积,不必等屠宰后进行测定,这样不仅降低了测定费用,而且加大了选择强度,提高了选种的准确性。三是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共享,使所有育种者或公司都能收益。
相关文章
-
鸡蛔虫病病原体与生活史
鸡蛔虫是鸡体内最大的一种线虫,虫体黄白色,表皮有横纹,头端较钝、有3个唇片,雌雄异体。雄虫长26-70毫米,尾端有膨大的尾翼和10对尾乳突,肛门前方有1个具有厚的角质边缘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吸盘。交合刺1对,等长,长0.65-1.95毫米。雌虫较大,长65-110毫米,尾端尖细,阴门开口在虫体中部。虫卵呈椭圆形,灰白色,卵...
384 养殖手册 鸡蛔虫病病原体与生活史 养鸡技术 养殖 -
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
由于此时正处于气温、水温双高的季节,正处于夏花阶段的赤眼鳟体质相当娇嫩,活动灵敏、善跳、游动快捷,在练鱼、迁网、出池销售的全程操作中都应小心细致,尽力避免鱼体受伤,以提高出池、转塘、销售、运输的成活率。按上述方法饲养赤眼鳟鱼苗(水花),其成活率可达60%~70%。2.秋片鱼种的饲养方法从夏花养至秋片鱼种,亩有效水面除放...
2938 养殖手册 北方地区池塘健康养殖赤眼鳟 虹鳟养殖技术 养殖 -
新产乳猪妙用麦麸的技巧
在母猪生产前准备好半盆麸皮。母猪生产时,接产人员用左手握住乳猪躯体,使乳猪呈水平状态,右手立即把乳猪口、鼻内的黏液掏净,并用干净的布擦净头脸,防止黏液堵塞口鼻,闷死乳猪。然后将乳猪放入盛麸皮的盆中,往乳猪身上撒适量麸皮,接着用双手从前向后(包括腹下及腿部)搓掉麸皮,这样乳猪身上的黏液均被麸皮吸干,乳猪身上干干净净。用过...
241 养殖手册 新产乳猪妙用麦麸的技巧 养猪技术 养殖 -
仔猪如何增强抗病力减少消化不良性腹泻
体质瘦弱的仔猪或以前没有补好料的仔猪,因为胃肠机能差、免疫力弱,易发各种疾病,所以一吃高蛋白饲料就消化不良,腹泻不止。仔猪出现消化不良性腹泻后,机体的抗病力往往会进一步降低,疾病多,生长速度缓慢。防治方法:每50斤饲料添加一包护仔康1号,即2%比例,饲喂15天,同时,减少配方中豆粕用量,以不超过24%为宜,效果十分明显...
455 养殖手册 仔猪如何增强抗病力减少消化不良性腹泻 养猪技术 养殖 -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
微生态制剂在使用方法上有两种:内服和外泼。笔者在养殖生产中发现虾农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时普遍存在错用的问题,笔者根据所学知识及生产实践经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使用方法。一、放苗前期虾池经清理冲洗消毒后,放入新的消毒海水,次日肥水,待稍有水色后,加入光合细菌,由于新入海水,水中致病弧菌等微生物相对较少,此时投入光合细菌一方面可...
710 养殖手册 微生态制剂在对虾高密度养殖中的应用 养虾技术 养殖 -
养羊增效的技术要点简介
1.分群饲喂:羊的分群具体可分为普通羊群、杂交羊群、公羊群、母羊群、公羔群、母羔群、青年公羊群,青年母羊群、健康羊群、非健康羊群等等。在饲养过程中,按照不同的性别、年龄、生理时期的需要给予相应的饲料进行饲喂,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迅速提高羊的增重速度和肉羊的屠宰率。2.定时饲喂:即固定饲料的饲喂时间,不盲目饲喂。一...
2239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业文章 畜牧常识 -
奶牛产奶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为什么许多奶农养的奶牛产奶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牛奶的组成,然后讲讲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最后再讲应采取的措施。一、牛奶的组成牛奶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据分析证实至少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微量其他物质(如磷脂、维生素、酶、色素、气体、白细胞等)。乳大致可分为水和干物...
1606 养殖手册 奶牛产奶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养牛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