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

时间 : 12-15 投稿人 : 无人及你 点击 :

一、竖鳞病此病又称鳞立病、松鳞病,多数患病鱼体在尾部的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并伴有表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情严重的鱼体的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鱼体腹部向上,2天~3天后即死亡。竖鳞病的病原体是水型点状假单胞菌,当水质恶化或鱼体受伤时,养殖鱼类容易感染此菌。此病主要危害鲤、鲫、鲢、草鱼及金鱼等品种,发病范围广,从鱼种到幼鱼均有发生,流行于冬末初春。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人工插捕、运输、放养等操作过程中要避免鱼体受伤;保持养殖水体的水质清新。2.治疗方法①用3%食盐水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②用5ppm硫酸铜、2ppm硫酸亚铁和10ppm漂白粉混合液浸洗鱼体5分钟~10分钟。二、赤皮病患病鱼体侧腹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皮肤溃烂,鱼鳍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断裂,有的还出现“开天窗”的症状。赤皮病的病原体是荧光假单胞菌。在冬季水温过低、鱼体出现冻伤或插捕造成鱼体受伤后引起病菌侵入而发病。此病主要危害青、草、鲤、鲫和团头鲂等品种。防治办法有:1.发病季节,每个月全池泼洒15ppm~20ppm生石灰1次~2次。2.用有效氯浓度为30%的漂白粉全池泼洒1.0ppm~1.2ppm。3.先将五倍子磨碎,用水煎,全池泼洒,浓度为2ppm~4ppm。三、水霉病当鱼体受伤后,水霉动孢子入侵伤口,吸取鱼体皮肤内的营养而萌发,并迅速生长,菌丝的一端像树根一样吸附在鱼体皮肤组织内,其余大部分暴露在体表外面。水霉菌丝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状在水中飘动,肉眼可见。鱼体寄生水霉菌后,会表现出烦躁不安,由于菌丝吸取鱼体表皮内的组织营养,加之细菌感染伤口,使表皮组织坏死,鱼类因瘦弱而逐渐死亡。水霉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水霉病在晚冬和早春最为流行,进入越冬期的鱼种和成鱼在1月~2月最容易发生,发病范围广,可危害各种淡水鱼类,甚至鳖、蟹等。防治方法有: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可以减少此病的发生。2.拉网捕捞操作时要小心细致,勿使鱼体受伤。3.可用3%~4%的食盐水或食盐与小苏打各0.4‰制成合剂浸洗鱼体5分钟~15分钟。4.若亲鱼感染,则用高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抹。四、鱼波豆虫病此病的病原体是漂浮波豆虫,病原体主要侵袭鱼体的皮肤和鳃瓣。患病鱼体寄生病原体较少时,无明显症状寄生病原体数量多时,则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症状明显。用肉眼仔细观察,可辨出有暗淡的小斑点,体色发黑,皮肤上形成一层蓝灰色的粘液,被破坏的表皮细胞往往被细菌和水霉寄生,形成溃疡病原体大量寄生时,患病鱼体很快死亡。二龄以上的成鱼感染此病,则鳞片竖起,鳞囊中有积水,鱼体经常呆浮于水面,最初1天~2天有少数鱼体死亡,3天~4天后出现大批死亡。鱼波豆虫病可以危害到各种淡水鱼及海水鱼中的鲽类,对幼鱼的危害更为明显,可导致大批死亡。防治方法有:1.用8ppm~10ppm的硫酸铜或10ppm~20ppm高锰酸钾药浴10分钟~30分钟。2.全池泼洒硫酸亚铁和硫酸铜合剂0.7ppm,二者的比例为5∶2。五、粘孢子虫病病原体是粘孢子虫,包括八属100多种,常见的粘孢子虫有饼形碘孢虫、野鲤碘孢虫、鲫碘孢虫、鲢碘孢虫等。病原体往往大量侵袭鱼体的皮肤、鳃瓣、肠道和神经系统,患病鱼体消瘦、体色发黑、离群独游或焦躁不安而狂游。病原体寄生在鳃部,不断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灰白色的点状胞囊,使鳃组织受破坏,影响鱼体呼吸机能,严重感染时可导致鱼体死亡。粘孢子虫病在秋末和冬季(10月~翌年2月)对鱼种危害大,防治方法有:1.预防措施①用生石灰125kg/亩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②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500ppm浸洗鱼体30分钟。2.治疗方法①用90%晶体敌百虫的1%溶液浸洗患病鱼体3分钟~10分钟,同时用0.5ppm~1.0ppm浓度全池泼洒,连续泼洒2天~3天,可以治疗鲤鱼碘孢虫病;②每千克饲料添加0.6g90%晶体敌百虫投喂,可以治疗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六、白点病(小瓜虫病)在患病鱼体体表有许多小白点,可使鱼体表面分泌大量黏液,并在寄生部位形成胞囊;如果病原体寄生在眼角膜,可导致鱼体失明;患病鱼体表现为急躁不安,集群围绕池边游动,并不断地和其它物体摩擦或跳出水面,鱼体消瘦发黑,鳃丝充血,呼吸困难,不久即大批死亡。白点病的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初冬和春末夏初易发生,适宜在水温15℃~25℃条件下生长、繁殖,主要危害淡水养殖鱼类。防治方法有:1.池塘要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水泥池、玻璃容器、塑料容器等也要用高锰酸钾或漂白粉消毒。2.全池泼洒福尔马林15ppm~25ppm,隔天泼洒1次,连续泼洒2次~3次。七、三代虫病病原体是三代虫,共有500多种,我国常见的有2种,即鲩三代虫和秀丽三代虫。患病鱼体的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粘液膜,失去原有光泽,状态不安,经常狂游水中;病原体若寄生在鳃上,可导致在鳃上形成血斑,鳃丝边缘呈灰白色,鱼体食欲减退,最后窒息死亡。三代虫病主要流行于春季和秋末冬初,分布甚广,主要危害幼鱼,养殖密度过大是发病的主要原因。防治方法有:1.当水温20℃~30℃时,用90%晶体敌百虫0.2ppm~0.3ppm全池泼洒。2.用高锰酸钾20ppm溶液浸洗鱼体15分钟~30分钟;或用福尔马林200ppm~250ppm浸洗鱼体25分钟或50ppm浸洗鱼体14小时。3.淡水鱼可用5%食盐水浸洗5分钟。八、锚头蚤病又称铁锚虫病、针虫病,病原体为多态锚头蚤、鲤锚头蚤、鲩锚头蚤等,主要寄生在鱼体与外界接触的部位上而使周围组织发炎红肿,影响鱼体摄食和呼吸,引起死亡;若寄生在口腔中,则鱼嘴一直开着,称“开口病”;若寄生在鳞片和肌肉中,可造成鱼体出血和发炎;老虫阶段寄生部位的鳞片往往有“缺口”,可导致累枝虫和钟虫的寄生,象棉絮一样,又称“蓑衣病”。锚头蚤病流行较广,秋季流行较为严重,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到危害,对花白鲢的危害最大,并且可造成鱼种的大批死亡。防治方法有:1.用生石灰清塘,可杀灭锚头蚤幼虫。2.放养鱼种时,可用敌百虫溶液浸洗鱼体。3.鱼体用10ppm~30ppm高锰酸钾药浴30分钟~60分钟,高温时采取低浓度短时间,而低温时采取高浓度长时间。

越冬期间常见鱼病的防治 | 动物养殖

相关文章

  • 河蟹生态养殖初探
    河蟹生态养殖初探

    2004年我们进行池塘河蟹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结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池塘条件选择2口池塘,共16亩,坡比1∶2.5以上,灌水深在1.5米以上,壤质土,无污染,保水性好,池塘淤泥少,进排水方便,"水、电、路"三通,通讯便捷。2.水源条件水源为我市境内女山湖水,水源无污染,2003年6月经我省...

    1577 养殖手册 河蟹生态养殖初探 养蟹技术 养殖
  • 异育银鲫暴发性出血病及其防治
    异育银鲫暴发性出血病及其防治

    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异育银鲫人工养殖中一种广为流行、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已证实,该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1 临床症状 患病鱼体上浮独游,活力较差,受惊时反应迟钝,摄食量下降或停食;病鱼的口腔、上下颌、眼眶、鳃盖、鳍条皆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病灶部位呈红色或浅紫色斑状(系组织间内出血);病情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鳃丝...

    913 养殖手册 异育银鲫暴发性出血病及其防治 养鱼技术 养殖
  • 治鸡白痢验方四则
    治鸡白痢验方四则

    1.按0.5%的比例将六茜素均匀混于饲料中饲喂,每天喂两次,连用1天~2天,治愈率可达93.7%。预防鸡白痢,可按0.1%~0.3%的比例溶于水中饮服(注意应现用现配,久置可使药效下降)。2.将鲜洋葱捣烂后按20%的比例混于饲料中,充分拌匀,让鸡自由采食,连喂2天~4天。治愈率在83%以上。洋葱富含钙、铁、蛋白质和维生...

    1181 养殖手册 治鸡白痢验方四则 养鸡技术 养殖
  • 蓝孔雀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蓝孔雀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1)选择优良、健壮的个体留种。成年蓝孔雀达到性成熟后就可作为种蓝孔雀来配种。(2)公母蓝孔雀配种合群的时间要适宜,公母蓝孔雀若合群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交配,适宜的合群时间是:经产母蓝孔雀群在4月中旬,初产母蓝孔雀群在4月未放入种公蓝孔雀,正式合群配种前可以试放一两只雄蓝孔雀进入雌群,观看雌蓝孔雀是否乐意接受交配,以确...

    294 养殖手册 蓝孔雀提高受精率的措施 孔雀养殖技术 养殖
  • 蝇蛆养殖: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从
    蝇蛆养殖:多一份清醒,少一份盲从

    目前我国苍蝇养殖尚属实验阶段,浙江农科院的鲍根良同志近几年从事苍蝇饲养的研究,并取得了网箱粗放养殖、蛹料快速分离、废料重复利用等先进经验,但对蝇蛆产品如蝇蛆蛋白、蛆壳几丁质的提取尚未尝试。另据了解,蝇蛆提取蛋白质、蛆油、甲壳素(几丁质)技术难度大,与蛆蛹类似的蚕蛹提取蛋白质、蛹油、甲壳素技术1998年被列为湖北省重点科...

    1643 养殖手册 蝇蛆养殖 多一份清醒 少一份盲从 蝇蛆养殖技术 养殖
  • 小蚕的饲养技术重点与要点
    小蚕的饲养技术重点与要点

    1.桑叶的采摘和贮藏(1)桑叶的采摘:春期1-2龄蚕多以叶色为主参考叶位来选采适熟叶。(2)桑叶贮藏:养蚕生产上小蚕期所用的桑叶的储藏方法有以下几种:①缸储法;②沙坑储桑法;③领条储桑法。2.给桑给桑方法可采用“一撒、二匀、三补”的方法,给桑要迅速并均匀厚薄一致,未撒到桑叶的地方再补桑叶,使条条蚕都能饱食。3龄蚕用片叶...

    1047 养殖手册 小蚕的饲养技术重点与要点 养蚕技术 养殖
  • 夏秋季这样防治猪肺丝虫病
    夏秋季这样防治猪肺丝虫病

    猪肺丝虫病是由后圆科后圆属的线虫所引起的,因肺丝虫寄生于猪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故又称猪肺线虫病或猪后圆线虫病。本病多发生在低洼潮湿地区及夏秋季节,呈地方性流行,主要危害仔猪,严重感染时引起肺炎,可造成死亡,如发病不死,也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和降低肉品质量。症状:猪在轻微感染时,没有症状或不显著,严重感染其症状显著。自感...

    2371 养殖手册 夏秋季这样防治猪肺丝虫病 养猪技术 养殖
  • 米糠喂猪用法咋改进
    米糠喂猪用法咋改进

    米糠俗称青糠,系糙米加工厂过程中脱除的果皮层、种皮层及胚芽等的混合物,其中亦混有少量的稻壳、碎米等。米糠含粗蛋白百分之十一点五至百分之十四点五、油脂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十八,且富含维生素B和锰、钾、硅等矿物质,但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的含量较少。米糠是农家养猪的好饲料,但传统的用法有不尽合理之处,宜加以改进。1、适量...

    1896 养殖手册 米糠喂猪用法咋改进 养猪技术 养殖
  • 春季后期应做好  奶山羊驱虫工作
    春季后期应做好 奶山羊驱虫工作

    阳春三月是奶山羊进入干乳配种繁殖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在河流放牧地带,受河水影响易继发体内外寄生虫,所以在配种前做好驱虫,提高羊自身的抵抗力,为配种做好准备。一、奶山羊寄生虫的种类1.消化道寄生虫的种类:消化道寄生虫主要有圆形线虫、包裹蛔虫、结节虫、钩虫、鞭虫等寄生于羊的肠道内,羊肝片吸虫寄生于肝脏内,羊球虫、羊焦虫、附红...

    1675 养殖手册 春季后期应做好奶山羊驱虫工作 养羊技术 养殖
  • 预防奶牛乳房炎有新法
    预防奶牛乳房炎有新法

    日本千叶县的畜牧科研人员采用“乳头保护浸渍液”预防奶牛乳房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浸渍液是一种由乳酸、辛酸、癸酸等活性剂组成的浓缩液体,使用时盛于杯中,用3倍的水稀释,每天挤奶后,浸渍奶牛的每个乳头。通过对放牧饲养的84头泌乳奶牛连续2个月的实验观察,被试奶牛没有出现乳头发红、肿胀、热感和疼痛等症状。一般使用该保护液2...

    2386 养殖手册 预防奶牛乳房炎有新法 养牛技术 养殖
  • 蟾蜍养殖
    蟾蜍养殖

    蟾蜍俗称癞蛤蟆,是一种极有药用价值的经济动物。蟾蜍耳后腺分沁的白色浆液叫“蟾酥”,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它可以治疗心力衰竭、口腔炎、咽喉炎、咽喉肿痛、皮肤癌等。目前,药市上蟾酥价格已达每公斤2000元以上,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其原因有三一是化工污染使野生蟾蜍越来越少二是野生蟾蜍的自然孵化成活率极低三是蟾蜍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986 养殖手册 蟾蜍养殖 蟾蜍养殖技术 养殖
  • 买饲料应重质量轻颜色
    买饲料应重质量轻颜色

    饲料的颜色指饲料的外表色泽,颜色的深浅主要是由于饲料中各种原料成分的不同而不同;饲料的质量不仅指饲料中的原料构成,更指饲料在制作过程中的科学控制及管理。饲料的颜色是其外在形式,质量才是饲料的内在反映。饲料是由能量饲料(玉米、小麦),蛋白饲料(豆粕、菜粕、豆粉),矿物质饲料(石粉、骨粉)以及添加剂(微量元素、维生素)等组...

    655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技巧
  • 蛋鸡产蛋无高峰,关键细节没做好
    蛋鸡产蛋无高峰,关键细节没做好

    在蛋鸡生产中,经常碰到一群蛋鸡不能进入产蛋高峰,表现为产蛋期短,经济报酬很低,常见原因综合分析如下:■饲养管理方面1.饲养密度太大由于受资金、场地、设备等因素的限制,或者饲养者片面追求饲养规模,养殖户育雏、育成的密度普遍偏高,第一周的育雏密度一般是每平方米30只,而实际高一倍者比较普遍,甚至高2-3倍。有的户从进鸡到转...

    1443 养殖手册 蛋鸡产蛋无高峰 关键细节没做好 养鸡技术 养殖
  • 猪饲料加工三要素
    猪饲料加工三要素

    不少农户在自配或购入的饲料中自行添加药物,希望促进禽畜的防病治病,但常因添加不当,非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造成中毒甚至死亡。饲料添加应注意三点:一忌无针对性选药饲料中添加药物应根据禽畜种类、年龄及生长阶段有无针对性选择用药。幼、老龄和体质较弱的禽畜及母畜应选择毒性低、用量少的药物。配合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应选择易被胃肠吸收...

    1029 养殖手册 猪饲料加工三要素 养猪技术 养殖
  • 接种疫苗后为啥还发病
    接种疫苗后为啥还发病

    近年来,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已成为危害养鸡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这种病发病急,来势猛、传播快、病情重,常常会给养鸡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尤其令广大养鸡户感到头痛的是,发生本病的鸡群,相当一部分鸡是进行过1—2次法氏囊灭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因此,有些养鸡户对这种现象误认为是生产的疫苗有问题,甚至因此与所请的兽医人员发生纠纷。其实...

    1316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