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常见的有快疫、羔羊痢疾、猝疽、肠毒血症、黑疫等疾病。这些病大多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在临床诊断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容易混淆。一旦发生,会造成很大损失。
一、临床症状
羊快疫是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突然,病程极短,以真胃出血性炎症为特征。主要危害1~2岁、体况较好的羊,常发生于气候骤变时。病羊突然停止采食和反刍、呻吟、磨牙、腹痛、行走不稳、呼吸困难、喜卧。口鼻常流出带血液的泡沫,拉出带血黑绿色稀便并夹带脱落的黏膜。后痉挛倒地,四肢作游泳状运动,常在数内死亡。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可视黏膜充血呈现暗紫色,口、鼻流出白色泡沫。剖检时可看到真胃黏膜出血性炎症,胃底部及幽门部黏膜可看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及坏死区,黏膜下发生水肿,肠道内充满气体,经常有充血、出血,严重的可发生坏死和溃疡,体腔出现积液。肺浆膜下有出血点。心内外膜可见点状出血,胆囊多发生肿胀。
羔羊痢疾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的羔羊,急性型多发生于产羔初期,病羔与母羊分开,精神沉郁,低头拱背,不食、喜卧、剧烈腹泻,排出黄色液体粪便或带血色,有的羊随即昏迷迅速死亡。病羊便血,逐渐虚弱,卧地不起,呼吸急促,口流白沫,头向后仰,如不及时治疗,往往1~2天内死亡。
羊猝疽主要侵害6个月至2岁的羊。在气候骤变时多发。病程极短,往往未发现症状即已死亡,有时可见羊离群、喜卧、无神,然后痉挛以至惊厥而死。解剖可见十二指肠、空肠充血、发绀,黏膜糜烂有大小不一的溃疡,胸、腹腔和心包有大量透明的积液。
肠毒血症是哺乳羔羊的急性传染病,经常在清晨查栏圈时,有膘情良好的羊死于圈中,有时看到病羊背和四肢肌肉发抖,运动不协调,呼吸加快,口流涎,病羊站立与躺卧交替。常见短促的反复惊厥和沉郁,后持续昏迷,四肢呈游泳状,往往1~2死亡。死羊腹部膨大,口鼻流出有泡沫液体和黄绿色胃内容物,胸、腹腔积液,心肌松软,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肺含积液并充满血液呈紫红色,肠黏膜脱落或有溃疡。肾肿大,表面充血,实质柔软,又称“软肾病”,胆囊肿大。
黑疫主要感染2岁以上的羊,羔羊很少感染,其发病急、病程短,往往见不到任何症状,清晨死于圈内。有时可发现肥壮的羊运动不协调,落在羊群之后,沉郁虚弱,体温上升至41℃~42℃,呼吸浅而快,经10~60卧地昏迷死亡。胸、腹和心包有大量透明液体,肝脏充血肿胀,常有1个以上的白色凝结坏死灶。周边常为一鲜血的充血带围绕,有特征性胆囊肿大。
这类疾病在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容易相互混淆,都能造成膘情良好的羊只急性死亡。但其易感年龄大小有所不同,羔羊痢疾主要感染7日龄以内的羔羊,拉稀症状。肠毒血症主要感染稍大的羔羊,解剖肾脏肿大松软。快疫主要危害1岁~2岁羊,受害羊真胃出血性炎症变化显著。黑疫主要感染2岁以上羊,死后皮下静脉充血发黑、肝坏死灶特殊。
二、防治措施
由于致病梭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羊感染的机会多,而且这类疾病发病死亡快,生前病羊、健羊难以区分,使诊断难度加大。加之病程短,往往来不及治疗。即使诊断出来,已是病程的中、晚期,一般治疗效果不好。主要措施是在流行地区注射疫苗。可用羊快疫、猝疽、肠毒血症三联干粉苗,按说明稀释后不论羊只年龄大小一律肌肉或皮下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1年,无不良反应。只要认真做好预防免疫,该病还是可以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