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梭鱼的繁殖(二)

时间 : 07-13 投稿人 : 棉花糖味的小仙女 点击 :

(五)胚胎发育 梭鱼的胚胎发育。

梭鱼的繁殖(二) | 海水养殖技术

(1)受精卵人水后的变化:据苏炳仁等(1978)的观察,受精卵入水后,卵膜吸水膨胀,逐渐从卵表面升起。与此同时卵本身排出一些物质而稍有收缩,于是卵膜(亦称受精膜)与卵表面之间形成卵周隙。卵周隙狭小,其宽度为0.015一0,020mm。这时,可以看到受精卵是一个晶莹透亮生机盎然的圆球,从外周向中心,可以清楚地依次分出卵膜、卵周隙、卵及油球等各层界线。

梭鱼卵受精后,卵内物质有着剧烈地运动、由于卵质均匀,色浅透明,所以细胞质流动情况不易察觉。但受精后不久,在动物极逐渐隆起形成胚盘,却正是细胞质向动物极流聚的有力证明。动物极出现胚盘以后,卵内不同部位的比重有了变化,卵的中部有一较大的油球,动物极有一胚盘,前者比重小,后者比重大。因此,卵在水中自然漂浮时,油球处于上部,胚盘处于下部,从胚盘发育起来的胚体,倒悬在卵的下方。

(2)卵裂:梭鱼受精卵的分裂,如同其它硬骨鱼类一样,属于盘状卵裂。据苏炳仁等的观察,水温在16.8一22℃的条件下,卵受精后1h15min,开始第一次分裂,将胚盘分裂成大小相等的2细胞。再过30min,进行第二次分裂,这次分裂的分裂沟与第一次的成直角相交,分裂的结果,在胚盘上形成4细胞。第三次分裂沟与第一次的平行,分裂的结果形成8细胞,在胚盘上排成两列,每列4个细胞。第四次的分裂沟与第二次的相平行,分裂后形成16细胞。排成四列,每列四个。受精后3h25min,开始第五次分裂,胚盘上形成32细胞,接着第六次、第七次分裂依次继续下去,细胞数目不断增加,体积逐渐变小,侧面看去,排成多层,成为多细胞期。此后,细胞愈分愈多。

(3)囊胚形成:约在受精后6h,形成囊胚,胚盘像一个盘子覆盖在卵黄上,故称盘状囊胚,囊胚中央部分与卵黄之间有一空腔,称为囊胚腔。

(4)原肠形成:受精后10h左右,囊胚细胞从四周向植物极下包,在下包过程中,由于卵黄的存在,使矿展的边缘细胞受阻而内卷。于是,在胚盘的周边逐渐形成褶叠的细胞层,从而形成胚环。这时,胚胎发育进入原肠期。在原肠期内,原来在囊胚表面将要形成各种器官的物质,通过下包、内卷、集中及伸展等方式移向胚腔的一定位置,进行着三个胚层的分化。胚胎各部分的发育是不均等的,其中背唇部分内卷分化最显著,该处细胞集中增厚形成胚盾。

(5)胚体形成、胚体是从胚盾发育起来的。随着胚盘包过卵黄的1/2以后,胚环四周围成的原口(胚孔)逐渐明显。胚环继续向植物极推进,原口逐渐缩小,在原口接近关闭时,卵黄大部分被包入,只剩一小团露在原口外面,称为卵黄栓。在胚环向植物极推进的同时,胚盾也不断伸展成舌形长条构造。胚盾中央有一增厚的外胚层细胞索,从胚盾基部伸向前缘,这就是神经索。神经索下方为脊索,脊索两侧已分化出中胚层,胚体轮廓逐渐明朗。

受精后约24h,原口闭合,卵黄塞全部被包人胚内,伸长的胚体曲伏在卵黄囊上已达卵之半周,胚体前端神经管膨大形成脑,并在前脑两侧形成眼泡。胚体中部脊索两侧中胚层,分化出最初的第—3对肌节。

再经6—7h,肌节增多到12—14对。尾芽显得隆起,胚体头尾之长已超过卵之半周,前脑两侧之眼泡更显著,后脑两侧之外胚层形成听板。

受精后36h左右,肌节增至17—29对,在胚体头部下方贴近卵黄囊处,能看到心脏原基。胚体尾部已伸离卵黄囊,色素沿着胚体分布,在体节间沟处,有对称分布现象,卵黄囊上也有少量色素。

受精后42—43h,肌节已达26—28对。眼泡已内陷为眼杯,并有水晶休,听囊已形成。并能见到耳石。心脏也能搏动,每分钟达72—74次,胚体在卵膜内扭动。

临近出卵膜时,肌节达30对以上,胚体尾部绕卵黄囊环曲,尾尖伸至头部附近。

(6)孵出:将孵出时,胚体在膜内频频扭动,尾部不断地鞭触卵膜,不久,尾部首先伸出膜外,接着几番抖动,整个胚体蜕膜而出。在上述水温下,历时48h,完成了胚胎发育的全过程,进入了仔鱼生活期。

(六)仔鱼、稚鱼、幼鱼的生物学特征鱼苗的发育阶段,其形态构造、生活习性及食性变化较大,一般分三个时期,即:仔鱼期(包括前仔鱼期和后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据雷霁霖等(1965)的研究,梭鱼鱼苗在水温20—23℃时,各发育期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为:

1.前仔鱼期自破膜孵出到卵黄囊消失。约1—7天,全长1.94—4. 30mm。初孵仔鱼头部倾曲于卵黄囊上,过着漂浮生活。第4—5天,鳃盖出现,口膜破裂,口部直径0.19—0.20mm,消化道只有食道、肠于和直肠之分。5—6天后胸鳍扩大,开始作水平游泳,这时能趋光并开始摄食。至6—7天,卵黄囊全部消失。

2.后仔鱼期从卵黄囊消失到运动器官基本形成之前,约在孵化后的第8—20天,全长4.40—13.80mm,上下颌形成,口部直径在0.40mm以上。胸鳍扩大,其它各鳍也逐步形成。尾鳍由圆形变为方形,而后开始分叉,该期仔鱼多在表层和水体中部活动。

全长5mm的仔鱼,第一鳃弓上出现鳃耙原基。10mm左右的仔鱼梳状鳃耙形成,鳃间距为0.40mm,此时,胃部已经分化出现第二对肠袢和幽门盲囊原基。

3.稚鱼期从各器官发育完备、鳞片开始形成到全身披鳞之前。约在孵化后的21—30天,全长14.00—30,00mm。口部直径在0.80mm以上,鳞片逐渐形成。鳃耙增密,肠袢增至3一5对,尾鳍分叉定型。逐渐转入池底活动,这时,稚鱼外部形态基本上与成鱼相近,唯背腹体色尚不及成鱼灰白分明。

4.幼鱼期自全身披鳞始。约在孵化后30—48天,全长31—50mm,体形和色泽均与成鱼相似,口部直径1.90—2.90mm,口裂水平下位,具不深的吻褶,能使口部前伸。幽门胃肌肉内壁发达,十二指肠基部与幽门胃交接处有幽门盲囊5个、肠袢增至5对以上。鳃耙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完全营底栖生活。

梭鱼随个体的成长,其食性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化过程。即由全动物食性一动、植物混合食性一以植物为主的转变。自孵化到开口之前,靠体内卵黄营养,称为内营养阶段。孵出5—7天,鱼苗平游并开口摄食,此时鱼苗逐渐从内营养转为外营养,这一转化阶段成为混合营养阶段。孵化约8天后,鱼苗之卵黄囊消失,完全靠摄食水中间料为营养,自此便开始了外营养阶段。鱼苗开口摄食时,主要摄食小型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的无节幼体和卵等。随着鱼苗的长大,口裂加宽,可摄食大的桡足类、枝角类、卤虫幼体等。至全长10—14mm,鳃耙初步形成而起滤食作用,摄食浮游植物的数量明显增加,可占食物个体总量的70%以上。浮游植物以硅藻(如圆筛藻)、甲藻(Peridinumsp.)等底生性种类为主,其它为扁藻等。全长14—30mm的稚鱼,因消化道的加长和鳃耙增密成过滤网结构,摄食浮游植物的比例高达90%以上,但仍为动、植物混合食性,并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全长31—50mm的幼鱼,主要以底泥上的底生性浮游植物和有机物质为主食。

相关文章

  • 鱼类烂身病及其防治
    鱼类烂身病及其防治

    烂身病是烂身病属于一种慢性病,病程较长,是当前加州鲈、乌鳢、杂交鲶等多种鱼类养殖最为棘手的鱼病之一。治疗可采用"三部曲":调水、解毒;消毒;内服药物。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名特鱼类养殖也呈蓬勃发展的趋势,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但与此同时这些鱼类的病害也在不断增加,病害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其中危害较大的是...

    1144 渔业常识 渔业文摘 养殖指南
  • 罗氏沼虾和澎泽鲫混养技术
    罗氏沼虾和澎泽鲫混养技术

    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或与澎泽鲫鱼种混养都是可行的,下面分别用1个生产实例介绍它们的主要技术措施。 福建省漳州市水产站1996年进行了180亩罗氏沼虾与澎泽鲫成鱼混养实验,养殖周期180天,亩产罗氏沼虾225.5千克,规格40—50尾/千克;亩产鲫鱼126千克,平均体重0.4千克,最大体重达0.6千克;总产值237万...

    2298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 渔业养殖知识
  • 过滤海水防病养虾新技术首创
    过滤海水防病养虾新技术首创

    “主要海水养殖动物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是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完成的中科院“九五”重大项目,日前该成果获200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该所对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对虾和贝类病害进行了系统研究,弄清了海水养殖主要鱼类弧菌病、粘孢子虫和鱼虱病的病原病因、致病机理和流行规律,研究出有效的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预防技术;首次确定了我国养殖...

    1716 水产养殖技术 渔业养殖常识 养殖指南
  • 山区库区鮰鱼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山区库区鮰鱼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山区库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如库区水面大,水质条件好,水体资源丰富,纯天然,无污染,发展水产养殖潜力非常大。山区库区养殖斑点叉尾鯝除了要因势利导,发挥好自然资源优势外,还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六个方面。1、亲本引进培育叉尾鮰高效养殖种苗是关键。现在其鱼苗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鱼苗繁育的亲本引进时间过长,造成退化变...

    324 养殖技术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前景
  • 绿色饲料添加剂选大蒜好
    绿色饲料添加剂选大蒜好

    大蒜是夏季防治霉菌和生产绿色食品卫生安全的饲料添加剂,是控制药物残留,绿色饲料添加剂来源广、价格低廉首选植物,其特点介绍如下:1、大蒜的生物学特性:1.1大蒜(ALLiumsativum),又名胡蒜,独立蒜,据外包皮膜颜色,实心鳞茎呈月牙状,是天然的多年生草本种植蔬菜类,具有强烈的蒜嗅味和抗生素相似的药用价值,但无抗生...

    1302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前景 水产养殖技巧
  • 鲟鱼的流水水池养殖技术
    鲟鱼的流水水池养殖技术

    流水水池养殖,是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一种养殖鲟鱼的方式,占地面积小、产量高、管理方便,其主要特点是在固定形状、规模的鱼池内,提供稳定的水流量,有保证水交换量的条件下进行养殖生产。水源条件 凡属符合养鲟水质标准的江河水、水库水、泉水、井水等均可作为流水水池商品鲟鱼的养殖用水。养殖用水的水量必须得到保证,设计生产鱼池或做养...

    1494 水产养殖指南 水产养殖禁忌 渔业养殖常识
  • 秋季鳜鱼养殖管理技术措施介绍
    秋季鳜鱼养殖管理技术措施介绍

    一、改善池塘水质1、进入秋季,鱼体采食量增大,每天产生废物较多,容易导致水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过高,因此常换水,每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20厘米左右。2、每5-6亩鳜鱼池面积配备3千瓦增氧机一台,做到晴天中午开2-3小时增氧机,能够起到上下水层的混合,消除氧债,增大鱼池的溶氧贮备。晚上12点左右开增氧机到天...

    1366 养殖技术 渔业相关资料 水产养殖教学
  • 罗氏沼虾:精养好还是半精养好?
    罗氏沼虾:精养好还是半精养好?

    和白对虾相比,罗氏虾在水质适应和抗病方面都有较好的表现。一直以来,除了纯投料养殖外,有不少地方采取在塘里种茜草和投喂螺肉等养殖方式,随着今年以来饲料的涨价,成本增加,养殖中天然饵料的使用也多了起来。纯投料致成本大增肇庆高要市是广东罗氏虾养殖的集中地之一,“两罗(罗非鱼和罗氏虾)”也是当地水产养殖...

    1671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手册 养殖禁忌
  • 青虾春季高产养殖要点
    青虾春季高产养殖要点

    一、适时虾种分养 随着天气的回暖,当水温上升至20℃以上时虾开始脱壳,这时虾体容易碰伤染病。放养前要做好池塘晒池,并采用漂白粉、活性碘等药物快速消毒,有青苔、绿藻、兰网藻的池塘还得用硫酸铜全池喷雾一次。池中无集虾沟的要人工挖出一条沟系,既有利于积水晒池,又便于集虾起捕。每亩放养量视虾的大小而定,一般控制在10~20公...

    2627 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水产养殖教程 渔业养殖知识
  •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和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亲蟹培育和人工育苗技术

    锯缘青蟹俗称青蟹,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青蟹属。其繁殖季节在3~10月。1.锯缘青蟹亲蟹培育选择生殖腺丰满,附肢齐全,活力强的雌蟹作亲本。用10~20立方米的水泥池或小型土池为培育池。以新鲜的文蛤、方格星虫或杂鱼虾为饵料,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10%。在水温24~28℃,盐度19‰~26&p...

    2484 渔业养殖科普 水产养殖妙招 水产养殖
  • 地图鱼
    地图鱼

    地图鱼Astronotus Ocellatus 又名尾星鱼、猪仔鱼。原产地:南美亚马逊河和圭亚那境内。外形:这是一种大型鱼,原产她条件下体长可达30厘米。体呈椭圆形,头大,嘴大。背鳍基部很长,起自胸鳍上方背部直抵尾柄,鳍条前部是锯齿状短硬棘,后部软鳍条较长,背鳍与臀鳍对称,鳍末端略圆。腹鳍胸位,鳍端尖条形。尾鳍后缘圆形...

    2800 水产养殖指南 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常识
  • 鱼饲料中常用的添加剂
    鱼饲料中常用的添加剂

    1.硼砂:在鲤鱼和草鱼的饲料中,每百千克添加硼砂(中药)2克,可提高产量,节约饵料25%,并可防治鱼病。2.油脂:添加6%~8%左右的动物性或植物性油脂,可使鱼苗的生长速度提高20%,死亡率也大大降低。3.醋酸镁:在每千克鱼饲料中添加0.5克,可提高鱼的生长率,使日增重达2.02%,比不喂醋酸镁的鱼提高30%以上。4....

    2337 渔业相关文 水产养殖禁忌 渔业科普
  • 鳜鱼的4种苗种培育技术
    鳜鱼的4种苗种培育技术

    近十年来,鳜鱼的苗种培育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培育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其中现在认为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小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1.孵化环道(桶)育苗。环道是一个特殊水体,它是模拟天然生态条件,...

    1839 养殖技术 渔业教程 渔业养殖知识
  • 海水鲻鱼人工繁殖技术
    海水鲻鱼人工繁殖技术

    一、繁殖场地的条件鲻鱼的繁殖期在我国正值冬季,而繁殖所需的水温在20℃以上,盐度要求在18‰以上,最好在30‰左右。因此仔鱼的繁殖场地必须选在海水盐度较高、水质较好,同时又有良好的淡水水源处。交通方便、电力充足也是必备条件。因为整个繁殖育苗过程需在加温保温的条件下进行,有地热水或工厂热水更为理想,可以节省能源。沿海现有...

    2045 水产养殖妙招 渔业养殖管理 水产养殖教程
  • 三角鲂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三角鲂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技术

    三角鲂(Megalobramaterminalis)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鲂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黄河、黑龙江及东部沿海诸水系,为中下层生活的淡水鱼类,适温范围大,不耐低氧,要求较清瘦的水质,具有食性杂、生长快、体大肉厚、肉质嫩滑、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疾病少等优良性状,成为一个较热门的养殖品种。为了克服外地苗种对养殖...

    763 水产养殖指南 渔业相关文 养殖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