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的螃蟹塘投喂量普遍高于去年同期10--30%,特别是苏北兴化、建湖地区,更加明显,说明今年的螃蟹产量要比去年高。稻田养蟹,可以搞成蟹饲养,也可以搞扣蟹培育,还可以搞稻田鱼蟹,稻田虾蟹等多种生产模式。这样做既避免一些投资风险,又能达到平衡水产的市场,确保稳产高效的目的。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稻田养殖主要误区,稻田养蟹技术。 稻田养殖主要误区
误区之一:认为养蟹稻田环沟越大越好。有的开挖环沟面积达整个稻田面积的40-50%。
根据多年的经验看,稻田养蟹的环沟,应根据养蟹需求结合圩埂用土情况确定,一般环沟面积不应超过总面积的30%。这样既可以节约开挖土方开支了,也可以少挖废粮田,同时也能防止市场变化,效益不高时,再返耕种粮。
误区之二:认为养蟹苗种越多越好,有的每667米2的蟹苗种2500-3000只,以为苗多成活多,安全系数高。
而实际上,稻田养蟹每667米2放苗种量应以五期幼蟹1200-1500只,蟹放600-1000只为宜。如果超过这个数,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所产的成蟹规格小,上市价格低,影响经济效益。
误区之三:过多投喂精饲料。不少养蟹户大量投喂小鱼、黄豆、蚬肉和螺蛳等,但产量并未提高多少,效益也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稻田养蟹的饲料,除了稻田自然饵料外,应根据不同季节、螃蟹各个生长期的不同营养需求来确定。幼蟹时期饵料应以动物性精料为主,确保成活率;壮膘期应以植物性精料为主确保产量;其余大部分生长期应实行精粗结合,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达到增收节支的目的。
误区之四:生产模式单一化。不少农户都搞稻田养成蟹,结果一哄而上,蟹贱伤农。
稻田养蟹,可以搞成蟹饲养,也可以搞扣蟹培育,还可以搞稻田鱼蟹,稻田虾蟹等多种生产模式。这样做既避免一些投资风险,又能达到平衡水产的市场,确保稳产高效的目的。
稻田养蟹技术1、稻田的选择与整理
稻田养蟹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通畅、地势平坦、无污染的稻地。养蟹稻田用排毛埝、中间埂埝及稻田周围埝,一要宽,一般在0.5m左右;二要坚固、牢实无漏洞;三要高,一般在0.6m左右。
2、防逃设施
防逃设施是稻田养蟹成败的关键措施,也是投资重点,一般是周围田埂用水泥板或砖块砌成两面光滑的防逃墙,墙高0.5m左右,墙基入土0.2m左右,注意墙体两侧脱空,使内防蟹逃,外御敌害进田。
3、河蟹放养
稻田在放蟹苗一周前,必须停止施用农药和化肥,并将稻田水排干、晾晒一天左右,以达消毒洁田之作用。并用生石灰乳液全田泼洒,杀灭病菌和敌害生物,稻田消毒后,在放养前可先施腐熟的人粪尿,以培肥水质。然后,在直播三叶期或移栽定植7~1o天后,选择大小规格一致,个体重30g以上的小蟹,每亩放养3000~3500只,若放蟹苗或幼蟹一般每亩可放1.5~3.5万只,放养时要注意均匀分散投放,以避免过于集中,而引起自相残杀,降低成活率。
4、饲养方法
河蟹为杂食性动物,既喜食动物性饵料,又爱吃植物性饵料,因此,稻田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生长壤为重要。因为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物均可被河蟹食用,所以,稻田养蟹投饵量要适宜,如果投喂太少,河蟹饿而不长或自相残杀;投喂太多,既加大成本,又污染水质。
蟹苗期投喂蛋黄、蚕蛹粉、蟹种期后,则以米糠、稻谷、浮萍、谷粉,还有鱼粉、豆类、动物内脏等均可作为河蟹饲料,投料应做到定时、定位,一般一天投喂两次,投喂量每天应掌握在河蟹总体重的3%~5%左右。还应根据稻田水质好坏、天气情况、剩饵多少灵活掌握确定。
5、水质管理
养蟹稻田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并经常维持畦面有5~6cm深的水体,不能任意变化水位或脱水烤田。一般每3~5天换一次水,高温季节应每天换水,每次换水量掌握在田间正常规规定水体的1/3~1/2,换水时间定在上午10时前后为宜、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超过3℃,并防止急水冲灌,干扰河蟹正常生活。
6、施肥
养蟹稻田以施有机肥为主,在施足基肥后,尽可能减少追肥次数,如确实需要追施化肥时,应施尿素、不宜施碳酸氢铵。
7、防逃防害
蟹苗放人稻田后,每天都要进行巡池,以防天敌侵害。要彻底清除养蟹田内的青蛙、蛇、鳝鱼、泥鳅、老鼠等天敌。
养蟹稻田应避免使用农药,在必须使用农药时,也应选择高效低毒农药,而且只能单用一种,不能交替使用几种农药,施药时应先灌注新水加高水位,施农药一般应在下午4时以后,施药后,要注意观察河蟹的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换新水。
大面积进行稻田养蟹,应突出抓好两件大事。一是防盗,二是防逃。防盗主要依靠专人管护解决防逃则需要防逃设施坚固实用。墙面要牢固,严防被水冲垮、被风刮倒及埂埝出现洞穴。另外,建防逃墙时不要离水稻太近,防止河蟹长大后顺水稻秸轩槌至稻顶部越墙逃走。
8、水稻收割后蟹的管理
水稻在10月下旬或1月收割后,为延长河蟹养殖期,通常水沟内仍保持九成满的水位,以满足河蟹对水体条件的要求。适量投饲,做到防逃,按市场需要起捕,捕蟹通常在夜间,先放干沟内水,等多数河蟹爬出洞穴,借灯光捕捉,捕后再放水,如此反复捕捉3个夜晚,大部分可捕净。
水稻如为双季稻,在早稻收割二晚插秧期间,河蟹应集中到蟹沟蟹池中暂养,在二晚返青后再放入大田中饲养。
9、防病关
河蟹长时间自然生长,抵御病害能力较强,人工养殖河蟹时问较短,蟹病发生亦较步。但在生产上,应注意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目前,应突出抓好细菌性病害和原生动物病害两种病害的防治。
大闸蟹养殖前景
1、我国的螃蟹于九十年代初就形成产业规模,之后以年均约3万吨的增幅迅猛发展,2006年达到了4.5万吨,已经成为我国享誉世界、独具特色的水产新兴产业。它经历了由沿海到内地、由天然捞苗到人工生态育苗、由粗养到围网精养这三个极具标志性的发展阶段。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说,我国的河蟹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养殖实用技术推广,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2、随着中国居民经济水平的提升,老百姓的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闸蟹已经走进寻常百姓人家的餐桌,而且消费者对大闸蟹的外观、口感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样对河蟹的挑选也是越来越严格,不仅要规格大,更要“膏满黄肥”,因此市场上一些红膏蟹、富硒蟹、清水蟹等高品质的螃蟹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未来养蟹第一个方向就是品质。
3、我国的“互联网++”战略,全新定位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互联网也逐步渗透到水产行业,阳澄湖大闸蟹进驻淘宝、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已经操作的非常成熟,将来销售渠道的增加、电商平台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水产品的可追溯性、冷链物流的发展和运输方式突破等势必给水产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互联网+的应用改变水产行业必然成为趋势,而大闸蟹的前景市场也将会更好。
螃蟹产量稳中有升的趋势
1、目前,各地的螃蟹塘投喂量普遍高于去年同期10--30%,特别是苏北兴化、建湖地区,更加明显,说明今年的螃蟹产量要比去年高。
2、各地螃蟹养殖模式逐渐成熟,养殖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应对恶劣天气能力增强,螃蟹养殖更加可控,产量稳中有升。例如:苏南的井水加底增氧模式,预防了伊乐草烂草。无为的节节草模式,泛高淳、泛兴化区域的水韭菜模式,螃蟹可以安全度夏,生长良好。湖北的分段养殖模式,苗种筛选,准确放养,前期保苗,后期保生态,产量更加可控。
3、今年前期风调雨顺,螃蟹前三壳长势良好,苗种成活率高,前三壳的投喂量普遍高于去年同期10-20%。第四壳遇异常高温天气,伊乐草烂草和蟹塘缺氧,导致部分以伊乐草为主的地区,产生损蟹减产约10-20%。
4、螃蟹养殖面积今年继续增加,特别是苏北的金湖、建湖、阜宁、盐都等地,大规模新开塘,苏北区域保守估计今年增加10万亩以上,养蟹面积的增长也导致了今年螃蟹总产量进一步增加。
以上都是关于稻田养蟹技术,大闸蟹养殖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