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蚯蚓对温度与湿度的适应性

时间 : 04-04 投稿人 : 雨中听海 点击 :

蚯蚓对温度与湿度的适应性

一、温度

由于蚯蚓属于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外界温度不仅直接影响蚯蚓的体温及其活动,而且还影响到它们的新陈代谢以及生长、呼吸及生殖的强度。

不同的温度对生殖的影响很大,例如,背暗异唇蚓和某些其他蚯蚓,在 6-16摄氏度温度范围内增殖的数最增加 4 倍,温度越高蚓茧孵化越快。例如,叶绿异唇蚓的蚓茧在温度 20 ℃ 时36孵化,15 ℃ 时需 49 天, 10摄氏度需 112 天。通常蚯蚓在 5 一 30 ℃ 温度范围内活动,生长和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 20 ℃ 左右。温度在 28 一 30 ℃ 时,蚯蚓能维持一定的生长,若温度在32 ℃ 以上时,则蚯蚓停止生长;温度在 10 ℃ 以下时,蚯蚓活动迟钝,温度在 5 ℃ 以下时,则处于休眠状态,并有明显的萎缩现象,故温度在 40 ℃ 以上, 0 ℃ 以下时,常导致蚯蚓死亡。

不同种类的蚯蚓或同一种蚯蚓而处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适应也有较大的差异。不同种类的蚯蚓生长发育所需的适宜温度、最高和最低致死温度有所差异。例如最高致死的温度环毛蚓为 37 一 37 , 75 ℃ ,背暗异唇蚓为 39 . 55 一 40 . 75 ℃ ,红色爱胜蚓为 37 一 39 ℃ ,赤子爱胜蚓、威廉环毛蚓和天锡杜拉蚓为 39 一 40 ℃ ,日本杜拉蚓为 39 一 41 ℃ 。因随着土壤温度的增高,蚯蚓体表的水分可以大量蒸发,使其降温,故致死的最高温度还可以稍稍升高。当温度降为5-0摄氏度时,蚯蚓便会进入冬眠状态。此时,其抗寒能力最强,在冻土层中可发现大量的红色爱胜蚓。休眠状态的蚯蚓,当温度回升到15摄氏度时,经8-9小时即可自然复苏。温度影响着蚯蚓的新陈代谢活动。因此为了使蚯蚓正常生长繁殖。在夏季高温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可以向养殖床洒水降温,并加以遮盖。随着冬季来临,气温逐渐降低,日照渐短,就必须考虑采取加温,保温的措施。

在自然界,蚯蚓在东面前要经历一个准备阶段,他们的生理活动逐渐减弱,生长、发育和繁殖暂时停止,体内开始积累大量的脂肪和糖类营养物质,以度过外界条件不良的时期。为了加快繁殖蚯蚓,把蚯蚓的冬眠变成东繁,在冬季必须建立人工暖棚,如利用太阳热能,饲料的发酵热或者其他燃料来保温,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蚯蚓的产量。事实上,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蚯蚓一年四季均能产卵、繁殖、生长。

在不同的温度下,蚯蚓繁殖的姗虫取量也有很大不同。一般情况下,在适宜温度范围内当温度下降时,其蚓茧数量减少,当温度升高时,其产卵茧率上升。当温度超过 25 ℃ 时,赤子爱胜蚓的产卵茧率明显下降,当温度下降到 8 ℃ 以下时,则停止产卵茧。

根据试验测定,当温度在 8 . 5 一 35 ℃ 之间时,赤子爱胜蚓每月可产卵茧,最高仅为每条 1 个;最低为 0 . 016 一 0.096个。每条成蚓每年平均可产卵茧 24 个;当温度在 24 一 27 ℃ 时,每条成蚓每月可产卵茧 24 个。在 8 . 5 一 25 ℃ 时,蚓茧的产量与温度的高低成正相关。此外,温度的高低也会影响到蚯蚓产卵茧的时间和卵茧孵化所需的时间长短。一般当温度在 20 一 25 ℃ 时,是赤子爱胜蚓产卵茧和蚓茧孵化的最佳温度,可见产蚓茧的数量与温度密切相关。

蚯蚓从孵化到性成熟生长各期均依赖温度,例如叶绿异唇蚓进人休眠状态。在不热的地下室内 29 一 42 周时间达性成熟,在 15 ℃ 时17 一 19 周, 18 ℃ 时为 13 周。臭爱胜蚓在 18 ℃ 时 9 . 5 周即达性成熟,在 28 ℃ 时只需 6 . 5 周即达性成熟。一般蚯蚓要完成一个世代,其有效积温为 1 075 ℃ 。以日平均温度为 25 ℃ 为发育为例:蚓茧的有效积温为235摄氏度,幼蚓至成熟产卵茧的有效积温为840摄氏度,因此蚯蚓的繁殖代数与温度有关。当我们计算出蚯蚓的发育起点于有效积温后,结合各地的温度气象资料,便可以推算出各地蚯蚓可能繁殖的代数。同样,蚯蚓的生长发育与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十一温度条件下,当温度升高时,蚯蚓则加快发育,温度降低时,则延缓发育。而当接近最高温度时发育迟缓,超过最高适宜温度时,则会抑制发育。蚯蚓体重增加的快慢,与浪度也十分密切。温度也影响蚯蚓的活动及代谢和呼吸。无数的报道和观察业已证实,蚯蚓生长最好且喜爱选择的温度不一定是它们生长最快或最活跃时的温度,并且蚯蚓能从不喜爱的土壤温度中迁移。

二、湿度

湿度对蚯蚓的生长发育、繁殖和新陈代谢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蚯蚓对水分的吸收和丧失,主要通过体壁和蚯蚓身体的各种孔道进行。水是蚯蚓的重要组成成分(体内含水量一般为 75 %一 90 % )和必需的生活条件。因此防止水分的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蚯蚓生活的自然环境和土壤过湿或过干,均对蚯蚓生活不利。蚯蚓对干旱的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抵御能力,主要通过迅速转移到较潮湿的适宜环境中去,或通过休眠、滞育或降低新陈代谢,减少水分的消耗。-旦抵御不了,蚯蚓会丧失体内水分而死去。当土壤水分增 8 %一 10 %时,蚯蚓便开始活动,当土壤中的水分达到10%一 17 %时,则十分适宜于蚯蚓的生活。反之,如果土壤中含水量太高,对蚯蚓的活动也十分不利。不同种的蚯蚓对失水存活极限也有差异。每当干旱季节的延长,使蚯蚓的数量显著减少,即使条件重新恢复之后,也需 2 年的时间才能使种群恢复,湿度是影响蚯蚓丰产歉产的原因之一。

湿度的大小和高低,对不同种类的蚯蚓的生长发育和蚓茧的孵化时间长短均有密切的影响。湿度大小与蚯蚓生活环境的基质也有差异,往往随其它生态因子的影响而变化。如赤子爱胜蚓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 20 %一 30 %。如果栖息于发酵的马粪中,则马粪的适宜含水量为 60 %一 70 %。当温度在 19 一 24 ℃ ,饲料的湿度为 60 %一 66 %时,产蚓茧量和蚓茧的孵化最佳。反之,加果温度过高、过低,漫度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赤子爱胜蚓的生长和繁殖。

相关文章

  • 养殖红腹锦鸡的市场前景分析
    养殖红腹锦鸡的市场前景分析

    红腹锦鸡又名金鸡,是驰名中外的最漂亮观赏鸟类。它体态纤巧,步履轻盈,雄鸡体长可达1米,身披红、绿、蓝、黄、紫各色羽毛,显得俊美华贵。近年由于各地家庭装修热的兴起,对红腹锦鸡等生态标本需求巨大,同时各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人工园林、别墅等都大量需求;同时它又是高档、珍稀的工艺品,在礼品店、工艺品店也极为畅销。用它制作的标本...

    1197 动物养殖知识 锦鸡 锦鸡市场分析
  • 孔雀鱼生小鱼的前兆
    孔雀鱼生小鱼的前兆

    孔雀鱼生小鱼之前会表现出很明显的征兆性特征,只要你留心去观察,根本不难发现那么咱们来看看孔雀鱼生小鱼到底有什么前兆?一、胎班变大变黑。母鱼本身是有胎斑的,在为受孕时胎斑很小,很细密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但是随着母鱼的产期临近,胎斑又大又黑看起来十分明显(白子的胎斑则为橘红色)。二、母鱼在水中游动不规则。这种情况也是在母...

    2125 特种养殖科普 孔雀鱼 孔雀鱼生活习性
  • 乳鸽出羽不齐的原因探讨
    乳鸽出羽不齐的原因探讨

    集约化商品乳鸽生产中,在达到上市日龄后,常会有部分仔鸽体重虽然到达上市要求,但其羽毛发育较迟,甚至形成“裸鸽”,从而影响外观性状和销售,并且由于其毛尖短小致密使得屠宰加工烦琐。据上海市跃进鸽场近几年的生产经验,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使成批乳鸽上市成绩提高。一、饲粮结构...

    1762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技术 动物宝典 特种养殖文献 特种养殖
  • 鸵鸟养殖的人工接蛋方法
    鸵鸟养殖的人工接蛋方法

    通过对孵化中的鸟蛋进行观察,发现受污染的鸟蛋在孵化中期蛋内有多处细菌斑点,还有孵化后期的鸟蛋因受细菌感染,自身蛋温升高加快,致使晚期死亡。同时发现在孵化过程中有些鸟蛋后期突然失重加大,解剖后发现雏鸟已干枯死亡,这便是典型的细菌感染。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试验,一年中接蛋率在85%以上,孵化出雏率比过去提高20%,现将此法介绍...

    1603 鸵鸟 动物养殖技术 鸵鸟生活习性
  • 野鸭养殖技术
    野鸭养殖技术

    野鸭是各种野生鸭的通称。我国是野鸭最早的驯化地。目前家养野鸭分布范围很广,遍布我国各地。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先后从美国、西德引进了驯化程度高、生产性能好的家养绿头野鸭,进行繁殖、饲养、推广,现已投入批量生产,其饲养技术已日趋成熟。 野鸭是一种适应性强、食性广、耐粗饲、疾病少、容易饲养的特种水禽。野鸭肉质细嫩、美味可口...

    1546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教学 动物文章 特种养殖常识 特种养殖
  • 沙蚕的采捕与养殖技术
    沙蚕的采捕与养殖技术

    沙蚕(Nereid)英文名―Clamworm,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又称海虫、海蛆、沙虫、方格星虫。作为采捕与养殖对象的多为围沙蚕(PerinereisKinberg)、刺沙蚕(NeanthesKinberg)等属的大型种类。头后为躯干部,躯干部各体节的两侧有具刚毛的疣足。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的现象。尾部又称...

    2739 特种养殖妙招 蚕生活习性
  • 美洲鹰的故事
    美洲鹰的故事

    美洲鹰生活在加里佛尼亚半岛上,由于美洲鹰的价值不菲,在当地人的大肆捕杀以及工业文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下,美洲鹰终于绝迹了。可是,近年来,一名美国科学家,美洲鹰的研究者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脉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美洲鹰。这一惊奇的发现让全世界的生物科学家对美洲鹰的未来又有了新的希望。一只成年美洲鹰的两翼自...

    2249 特种养殖效益 鹰行业资讯
  • 鹌鹑常见疾病及防治
    鹌鹑常见疾病及防治

    鹌鹑生长快,成熟期短,繁殖迅速,饲养鹌鹑比较简单,是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但是,鹌鹑在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疾病,要预防为主,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日常的卫生防疫和检疫工作,提高群体的抗病力,杜绝和减少发病机会。鹌鹑常见的疾病有雏白痢、球虫病、溃疡性肠炎、白喉病等。现介绍其防治方法:雏白痢雏白痢是常见危害大的细菌性传染病。病鹑精神...

    1882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宝典 动物技术 特种养殖指南 特种养殖
  • 家兔养殖的管理技术
    家兔养殖的管理技术

    一、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是养好家兔的重要内容,应做好以下几点:⑴饲喂时要定时定量。⑵必保全价配合饲料。⑶饲料不能突变。⑷坚持补给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微量元素。⑸保持笼舍卫生清洁、通风干燥,用具勤刷勤消毒。冬季要有取暖设备。⑹要勤观察兔群精神状态,发现异常兔时,要及时隔离治疗,病死兔要深埋处理。二、坚持自繁自养。坚持...

    2347 动物疾病诊疗 养殖指南 动物科普 特种养殖宝典 特种养殖
  • 山鸡养殖技术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山鸡养殖技术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山鸡脱温后至性成熟前的这一阶段,为山鸡的育成期,这时期正是山鸡长肌肉、长骨骼、体重的绝对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平均每只鸡日增重达10-15克,到3月龄时雄山鸡可达到成年体重的73%,雌山鸡可达到成年山鸡的75%。因此,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对日后商品山鸡的上市规格或种山鸡性能的质量关系密切。所以对育成期的饲养管理同样也应给予...

    2724 特种养殖市场 山鸡 山鸡饲养管理
  • 蚂蚱采食的时间
    蚂蚱采食的时间

    1.蚂蚱采食时间在早晨9点至下午5点,每天为2次~3次。喂养蚂蚱时,要将饲草均匀地撒在棚内。2.阴雨天气应当遮盖养殖棚,因为地面太潮湿,蚂蚱会不采食而死亡。3.饲养的密度一般每平方米600只~800只为宜,蚂蚱养殖基地饲养过密会出现强食弱、大食小或者正在脱皮的被蚕食等情况。4.夏天气温高达35℃以上时,就要对养殖棚进行...

    260 蚂蚱 特种养殖手册 蚂蚱生活习性
  • 肉用鹧鸪怎样饲养?
    肉用鹧鸪怎样饲养?

    肉用鹧鸪怎样饲养?商品肉用鹧鸪从出壳至出售应在笼中饲养。充分给料,日喂6次,即上、下午及晚上各2次。两周龄内供全日光照,两周龄后8小时光照,光照强度每平方米4瓦。笼中网上饲养可用单层笼、双层笼或三层笼。笼尺寸为100×50×40厘米,每笼从出壳至出售饲养25只鸪。要不断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3周龄...

    1641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学堂 动物资料 特种养殖科普 特种养殖
  • 进口围巾标水貂毛实是貉子毛
    进口围巾标水貂毛实是貉子毛

    标的是水貂毛,实际上用的却是貉子毛。近日,南京一消费者将某商场告到法院,认为其卖给自己的围巾虚假标识,构成欺诈。商场解释,围巾是进口的,成分不同是因为翻译的时候搞错了。然而这个理由,法院并没有采纳。近日,玄武法院认定商场欺诈,判决商场以围巾价格的3倍赔偿张先生,共两万余元。去年12月,张先生在南京一家商场买了条围巾,价...

    2179 特种养殖常识 水貂 水貂行业资讯
  • 鹌鹑冬季平稳产蛋六招鲜
    鹌鹑冬季平稳产蛋六招鲜

    养殖鹌鹑的农户,遇到一个问题:入冬以后,多数鹌鹑产蛋量下降,甚至停产,直接影响收入。要使鹌鹑冬季持续平稳产蛋,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控制室温。将养鹌鹑房子北面和西面的窗子,全部封闭;有裂缝的墙,也要用沙泥把裂缝堵上;朝南的门、窗,还要挂上草帘。这样,在冬季就可以防止寒风侵入。成年鹌鹑在适宜温度15;25℃之间食...

    1148 特种养殖技巧 养殖学堂 动物资料 特种养殖科普 特种养殖
  • 海狸鼠养殖疫病防治技术
    海狸鼠养殖疫病防治技术

    1.沙门氏杆菌病(1)病原及病因病原为沙门氏菌。该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健康状态下,动物体也能携带该菌,在遇到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会侵袭机体而发病。本菌抵抗力较强。60℃时经1h,70℃时经20min,75℃时经5min可杀死,对低温也有一定的抵抗力,在3%石炭酸溶液中15—20min才杀死。因此,在选用消毒...

    897 海狸鼠 特种养殖利润 海狸鼠饲养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