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牛流行热毒引起,主要侵害黄牛和奶牛。有周期性,约3年~5年流行1次,大流行之后,常有1次小流行。多发于蚊蝇活动频繁的季节(6月份~9月份)。
病牛突然出现高热(40℃以上),一般维持2天~3天,流泪,眼睑和结膜充血,水肿。
呼吸急促,发出哼哼声,流鼻液;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多量流诞,粪干或下痢;四肢关节肿痛,呆立不动,呈现跛行;孕牛可流产;奶牛泌乳量下降或停止。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呈良性经过,2天~3天恢复正常。
剖检可见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和点状出血;间质性肺气肿以及肺充血,肺水肿,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真胃、水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发热初期采血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或采取发热初期和恢复期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应与传染性鼻气管炎、茨城病、牛副流感、牛恶性卡他热加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