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进行蛇毒的采集和加工?
一般6~10月份为采毒期,7~8月为采毒高峰期,采毒间隔时间为20~30天。
1、采毒方法:常用双手挤压咬皿法,两人操作。用60毫升烧杯1个,用胶带固定在工作台的边缘。一人将蛇从蛇笼中取出,另一人用左手轻握蛇颈部,并迫使毒蛇张口,使毒牙位于烧杯内缘,然后让其咬住烧杯口,同时用左手手指在蛇腺部位轻轻挤压,即可采得毒液。
2、采毒时注意事项:一是采毒前1周不供食,只供饮水;二是抓蛇要精神高度集中,抓的部位要准,轻抓、轻放,先放蛇身,后放蛇头,保证人身安全;三是不同蛇种蛇毒勿混;四是经常采蛇毒的蛇易患口腔炎,应及时治疗。
3、蛇毒的干燥:新鲜蛇毒液在常温下易变质,放普通冰箱内也只能保存十天半月,因此,必须进行真空干燥。干燥的步骤是:把新鲜蛇毒离心除去杂质,然后放入冰箱冰冻;将放有蛇毒的玻璃器皿移入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器底层放些硅胶或氯化钙作干燥剂,干燥剂上面覆盖几层纱布,纱布上面放置盛有蛇毒的器皿,用真空泵抽气。抽气中注意观察,如发现蛇毒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需暂停片刻再抽,直至基本干燥,再静放24小时,使蛇毒彻底干透,变成松脆的结晶状鳞形小块或大小不等的颗 粒,即为粗制干毒,刮下干毒,刮下干毒分装在小瓶中,用蜡溶封黑纸,注明蛇种、制备日期,置于冰箱或阴凉处保存。
蝎子有何形态和习性?
一般成年蝎长5~6厘米,身体分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头胸部和前腹部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或称尾部)由6节组成,尾节末端有一钩状毒刺。头胸部背前缘两侧各有2~5对侧眼,中央有1对中眼,并有附肢6对。第一对附肢较短小,称螯肢,取食用;第二对称脚须,强大,由4节组成,末端一节粗大钳状,又称钳肢,捕食用;另4对为较长的步足,供行走和抱物用。体背黑褐色,腹面浅黄色,头前端有口器,头胸部腹面稍后有生殖孔。其上覆盖有小甲片组成的生殖厣。生殖厣与口器间的垂直甲缝称蝎脱口。各龄蝎脱皮时从此处脱出。前腹部腹面有1对栉板,交配时作为刺激器官。还有4对肺书孔,呼吸用。 野生蝎常栖息在山坡石砾中、落叶下、坡地缝隙、树皮内、墙缝、土穴、荒地、阴暗处等。胆小易惊,怕强光,昼伏夜出。喜群居,多在固定的窝穴内结伴定居。夜间外出寻食、饮水及交配,晚8~12点是活动高峰时间。圈养条件下昼夜均有活动。视力很差。耐肌能力强,可饥饿70~80天不死,但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常会发生争窝、争食而互相残杀现象。喜欢在潮湿地活动和在干燥的窝穴内栖息。蝎生长发育适温为20~39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8~39摄氏度。活动场所相对湿度以65~75%为宜,休眠期间窝穴宜偏于干燥,相对湿度10~12%为好,平时其栖息窝穴湿度可保持在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