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9月中旬开始,我县将台乡羊只大量发病死亡。9月20日早晨接到将台乡畜牧兽医站电话报告疫情后,派两名专业技术人员去将台乡羊只发病村调查了解疫情状况,现场剖检死羊,并将所采集的病料带回去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为羊快疫,经过20天的综合防治使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疫情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初步统计,将台、兴隆两乡11个行政村,90%的养羊农户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疫情,共养羊6.5万只,发病羊6598只,死亡2012只,疫情形势非常严峻,群众纷纷便宜出售羊只。
2症状
发病羊高烧,体温41度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停止。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乏力,粪尿色形正常。大部分羊卧地不起,不愿走动,驱赶时表现虚弱和运动失调,有的前肢双跪或后肢拖地,部分病羊打吭、尖叫,有的病羊病程较短,数死亡,病程长的3~8天死亡。
3主要病理变化
剖检病羊胸腔积水(淡黄色)均在1000ml以上,暴露于空气易凝固。肺水肿、部分肺叶出血;心脏肿大,心脏及大血管内有凝固的血条;肝脏肿大,色黑红似煮熟状,边缘钝圆;胆囊肿大2~3倍,部分羊胆囊破裂,胆汁流入腹腔;前三胃胃粘膜脱落,真胃粘膜全部出血和坏死,呈深红色;脾脏肿大色深,淋巴结肿大切面出血。
4诊断
将采集的病死羊肝脏、肺脏、脾脏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培养基和营养琼脂中,37度培养24,染色镜检发现有革兰氏阳性粗大杆菌。将培养的肉汤和营养琼脂再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营养琼脂,37度培养48观察结果,染色镜检发现革兰氏阳性的粗大杆菌,单个或两三个相连,有的呈无关节长丝状,同时部分细菌产生芽孢,芽孢位于菌体或一端,芽孢大于菌体。
我们认为,产生芽孢且芽孢大于菌体的杆菌属于梭菌属,再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解特征性变化等可以初步确诊本次疫情为腐败梭菌感染所致的羊快疫。
5防治措施
派业务人员下乡入户进行羊只疫病流行调查,摸清发病状况。
对有疫情的乡村上报当地,按照《动物防疫法》对其予以封锁,采用24轮流值班,禁止羊及易感动物流动。
加强羊只饲养管理,对病羊实行隔离饲养,对圈舍勤打扫、勤垫土,用“敌菲特”全面消毒圈舍及饲养用具,严禁在潮湿阴冷沟坡草地放牧。
组织业务人员对疫区羊只用羊三联四防疫苗进行紧急免疫接种。要求乡村兽医用抗菌素药物积极抢救病羊。对病死羊尸体按照尸体掩埋法挖坑于2米以下处理。
6小结与讨论
根据发病死亡情况、临床症状、特征性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细菌学培养分析,确诊这次疫情为腐败梭菌所致的羊快疫。
腐败梭菌广泛存在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人畜粪便中。羊只采食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梭菌芽孢随口进入肠道,但不引起发病。当存在不良因素如:感冒、气候急变、阴雨连绵,羊只采食冰冻霜打饲草或受体内寄生虫侵袭等机体抵抗力减弱时,腐败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使消化道粘膜,特别是真胃粘膜发生坏死及炎症,同时毒素经血液循环进入体内,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急性休克,迅速死亡。
将台、兴隆两乡为宁南山区较潮湿地带,是梭菌滋生、繁殖之地,加上前两年雨水较多、天气变化异常、早晚温差较大,所以这里的羊只每年春秋应注射两次羊三联四防疫苗,预防羊只的五种梭菌性疾病,以减少发病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