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沙门氏菌病是由鼠伤沙门氏杆菌和肠炎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消化道传染病。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并伴有下痢和流产为特征。幼兔和怀孕母兔发病率和死亡率。
1.临床症状:除个别病例突然死亡外,一般呈腹泻,体温升高,不吃,精神沉郁。母兔从子宫及阴道流出脓样的排泻物,阴道粘膜水肿、充血。孕兔发生流产并引起死亡。如流产后康复,不易受胎。
2.病理变化:突然死亡病例可见胸、腹腔脏器有淤血点,出血斑块,腔内有多量浆液性或纤维素性渗出物。流产兔子宫肿大,粘膜和浆膜充血,并有化脓性子宫炎。肝表面声黄色针头大坏死灶,脾肿大1~3倍,呈暗红色。
3.防治措施:本病可根据药敏试验用药治疗。常用氯霉素每千克体重60~100毫克,每天3次肌肉注射,连用3~5天。内服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0.2~0.5克,每天2次,连用3~5天。还可用大蒜汁内服,每次1汤匙,每天3次,连用7天。
防止易感兔与传染源的接触。一旦发病,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兔舍、笼具消毒,用凝集反应检出阳性兔治疗或淘汰。可以在本场分离到沙门氏菌制成灭活苗,进行预防注射。防止本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