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大肠杆菌病有什么症状?鹅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鹅的,是一种急性传染病,2周龄的幼鹅发病率比较高,呈急性败血症;成鹅也偶感染,为卵黄性腹膜炎,并且较强的传染性,产蛋停止,流行才告终。鹅大肠杆菌病如何防治?
鹅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特点
本病的发生与不良的饲养管理有密切关系,天气寒冷、气温骤变、青饲料不足、维生素a缺乏、鹅群过度拥挤、闷热、长途运输等因素,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传播。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雏鹅发病常与种蛋污染有关。成年母鹅群感染发病时,-般是产蛋初期零星发生,至产蛋高峰期发病多,产蛋停止后本病也停止发生。流行期间常造成多数病鹅死亡。公鹅感染后,虽很少出现死亡,但可通过配种而传播本病。
鹅大肠杆菌病有什么症状?
雏鹅。脑炎型,主要是7日龄的雏鹅容易发生,且往往是由病程持续稍长的病鹅转化而致,主要表现出神经症状,走动摇晃,通常脖颈发生扭曲,采食减少或者完全停止,病程往往能够持续2~3天。关节炎型,主要是7~10日龄的雏鹅容易发生,病雏通常是一肢者两肢趾关节或者跗关节出现发炎,并肿胀,限制活动,出现跛行,采食减少,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在3~5天内由于衰竭发生死亡。败血症,通常是7~15日龄的雏鹅容易发生,往往先发生结膜发炎,眼肿不停流泪,部分上下眼睑会发生黏连,严重时甚至眼睑、头部、下颌部都发生水肿,特别是下颌部发生水肿,用手触摸存在波动感,大部分发生死亡,部分在发病5~6天后死亡。
母鹅。有些产蛋母鹅患病后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拒绝走动,往往呈卧地状,并离群独处或者在水面上漂浮,气喘加快,无法稳定站立,头部向下弯曲并以嘴部着地,腹部膨大。排出黄白色的稀便,且有散发臭味的污秽排泄物黏在肛门周围,并混杂有蛋清、凝固的卵黄或者蛋白小块。发病后期,食欲废绝,眼睛由于脱水凹陷,喙和蹼干燥并发绀,羽毛蓬松杂乱。通常病鹅在表现出临床症状后2~6天内发生死亡。母鹅呈急性发病时会死亡,且膘情状况较好,死亡时往往有软壳或者硬壳蛋滞留在泄殖腔。个别病鹅的病程能够持续至少10天,终由于严重消瘦而发生死亡。有些病鹅能够逐渐好转而恢复健康,但产蛋机能较难恢复。
公鹅。患病公鹅主要是阴茎发生病变,轻症时整个阴茎发生严重充血,肿大至正常的2~3倍,很难看清螺旋状的精沟,并在多个部位存在芝麻粒到黄豆粒大小不等的黄色脓性或者干酪样结节。重症阴茎能够肿大至正常的3~5倍,并有1/3~3/4的长度会露到体外,无法缩回到体内,且这部分阴茎存在黑色的结痂面。无论是体内还是露出的阴茎,特别是基部往往会存在不同数量和大小的黄色脓性或者干酪样结节,将结痂剥除会露出溃疡面,并存在出血。挤压结节,会有脓样或者干酪样的分泌物流出。另外,大部分患病公鹅的肛门周围也会存在类似的结节。病鹅阴茎外露时,会丧失交配能力,但精神、食欲以及体重都没有发生异常变化,也不会发生死亡。
实验室诊断
涂片染色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鹅的肝脏、脾脏组织进行触片,同时取心血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且菌体两端钝圆。
细菌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死鹅的肝脏、心脏、脾脏组织分别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以及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接种,放在37℃恒温箱内进行24 h培养,发现平板上都长出菌落。其中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长出灰白色的圆形菌落,边缘整齐,稍微隆起,表明光滑、湿润;麦康凯琼脂平板上长出粉红色的圆形菌落,边缘整齐,略微隆起,表面光滑;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长出黑红色的圆形菌落,发出金属光泽。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放在显微镜下检查,也能够看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菌体两端钝圆,与涂片检查一样。
鹅大肠杆菌病防治技术
消除不良因素。
如保持鹅舍的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密度适宜,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等。公鹅在本病的传播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种鹅繁殖季节前,应对种公鹅进行逐只检查,凡种公鹅外生殖器上有病变的,-律淘汰,不能留做种用。
药物治疗。
及时挑选出病鹅并进行隔离饲养,舍内保持通风良好,粪便要每天定时进行清除,确保舍内的干燥、清洁,并进行全面消毒。如果病鹅症状比较严重,可每只胸肌注射10万~20万IU链霉素或者庆大霉素,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也可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2g大肠杆菌净(主要由秦皮、黄连、白头翁、黄柏等组成),混合均匀后饲喂,连续使用5天。对于大群鹅,可按体重使用20~25 mg/kg阿米卡星,添加在饮水中混饮,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或者使用10~15 mg/kg新霉素或者5~7.5 mg/kg恩诺沙星,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2次,连续使用3~5天。如果使用上述药物用于预防该病,用量要减半。同时,全群鹅可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复合维生素B和氟苯尼考,先连续使用4天,然后停止用药2天,再连续使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