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鼻疽是由类鼻疽假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多见于绵羊,在山羊多为慢性经过,其特征性病变为干酪样结节,或发展为脓肿。那么,绵羊类鼻疽如何防治?
绵羊类鼻疽症状呈现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胀,跛行,病羊消瘦。病程约数周。实验感染的病例,表现体温升高,眼、鼻腔有大量分泌物。一些动物表现中枢神经症状,包括步态异常,头偏向一侧,转圈运动,眼球震颤,轻度强直性痉挛。当通过肌肉、静脉或鼻腔内接种时,接种动物可于8~9天内死亡。
本病尚无疫苗,主要预防方法是灭鼠和清除病畜,注意羊群卫生。已证明类鼻疽假单孢菌对青霉素、链霉素、金霉素、多黏菌素治疗。但体外试验土霉素、新生霉素、磺胺嘧啶有应用价值,以土霉素。因此可试用于绵羊类鼻疽的治疗。
本病主要分布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有的地带性分布,类鼻疽菌的生长适宜温度为18-4290,因此,本菌的分布与气候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同一地区小环境中的自然条件对本菌的生存也至关重要。放牧的山羊阳性率比圈养山羊高,雨季动物感染阳性率比干季高,山羊可呈地方性流行或暴发流行。年龄的山羊均可感染发病,一般幼山羊较成年山羊易感,病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