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只卧地不起,多为营养不良,母牛也可能因产后疾病、产后营养不良造成,只要注意管理,适当增加投入,可防止病牛卧地不起。那么瘫痪的牛怎么治疗?牛瘫痪起不来怎么办?
牛瘫痪是什么引起的?
1、年纪大
如果母牛的年纪大或者体质比较差的话,那么随着自身体重不断的增加,它们便很难撑起来,然后就会出现侧卧瘫痪等情况。
2、肢蹄弱
当母牛长期缺乏运动之后,便会导致它们的体质变差、肢蹄比较弱,之后随着胎儿逐渐的长大,它们自身的重量也在不断增加,当肢蹄无法再承重的时候,便会出现喜卧不起、站立困难、站立不稳、瘫痪等情况。
3、缺乏营养
(1)在母牛怀孕期间,如果长期给它饲喂单一的饲料,那么便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使它缺乏钙、磷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若此时再缺乏运动或者光照的话,那么母牛便容易出现血钙量低的情况,时间一长,母牛就会出现气血亏缺、肌酸肢麻的情况,然后导致瘫痪。
(2)在产后如果钙调节功能紊乱,也会造成血钙量低,从而导致瘫痪。
瘫痪的牛怎么治疗?
生理盐水500毫升,青霉素钾10克,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50%葡萄糖溶液200毫升,葡萄糖酸钙200毫升,维生素C 10毫升,静脉点滴注射。同时用“益气神钙”(主要成分为氧化钙和微量元素)30毫升,“跛痛消”(乙醇氨基酚注射液)20毫升,维生素D2 20毫升,后躯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可,酌情可补注2天。补钙可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 000~1 500毫升,每2天1次,连用3次,也可以适当补些磷和钾。
火针疗法,在肉牛腰部百会穴与肾棚、肾俞、肾角三穴进行火针。针后用陈醋拌麸皮1.5~2.5千克,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中,热敷于针过地穴位上。外用麻袋等物包扎,以保温。第二天取下来再加醋炒热敷上,连敷3~5天。温热疗法,即醋4.5千克,麦麸6千克,混合炒至50℃左右,装入麻袋内敷于患病部位,每天1次,腿下部风湿,可用水桶装50℃热水加适量水杨酸与小苏打,把牛腿放入热水桶中。
预防牛瘫痪的措施
病牛卧地不起多为营养不良,在牛群中处于弱势地位,无法吃到足够饲料,这时饲养员应单独饲喂,逐渐增加精料饲喂量,不可一次添加过量精料,否则容易造成肉牛瘤胃迟缓、酸中毒等。适当饮用温水,可促进病牛饮食,病牛卧地不起后多出现食欲不振,补充足够的水分,可恢复肉牛体质,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起到促进作用。现在养殖户使用的精料中已经添加了足量的微量元素,但个别养殖户使用的自制精料缺乏微量元素,不能满足肉牛的生产需求,应按照微量元素的使用说明,搅拌均匀后添加。现在普遍流行补充盐分的方法为添加盐砖,购买盐砖放于饮水槽旁边,肉牛有需求时会自行舔食,或饲草用畜牧盐水喷施补充盐分。
有条件的养殖户可制作青、黄贮,放牧的牛在野外不能采食足够的饲草,只采食玉米等秸秆,不能满足牛的营养需求,青、黄贮的制作可保持大部分秸秆营养,减少秸秆保存所造成营养流失,增加肉牛所需要的营养。肉牛体质弱,易被其他牛只踩踏,造成不必要的物理伤害,后采取单独栏饲喂,牛只有足够的趴窝空间,对牛只的反刍和休息有促进作用。
保障牛只的运动量,在饲养员的陪护下,在运动场保障适当的运动量,对于采食和反刍有促进作用,并对牛进行按摩,对于恢复有的促进作用。钙制剂的补充对于牛只趴窝有一定的预防作用,钙质的吸收可防止牛只的萎靡,促进牛只采食及反刍。应按免疫计划对牛只进行免疫、驱虫。严格按照强制免疫计划,进行强制免疫,并春秋两季驱虫,对牛只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给肉牛去角,减少牛只之间的外伤性疾病,采取氢氧化钠方法去角。首先在牛角周围3厘米处进行剪毛,并用5%碘酊消毒,周围涂以凡士林油剂,防止药品外溢流入眼中或烧伤周围皮肤,将氢氧化钠与淀粉按照1.5∶1的比例混匀后,加入少许水调成糊状,术者手带防腐手套,将药品涂在牛角上约2厘米厚。在操作过程中应细心认真,如涂抹不完全,角的生长点未能完全破坏,角仍然会继续生长,一般涂抹后1星期左右,涂抹部位会结痂并自行脱落。应用此法,去角初期应隔离其他犊牛,防止其他犊牛舔舐药品,烧伤口腔及食道。同时避免雨淋,以防氢氧化钠流入牛眼内或造成面部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