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养蝎业发展较快,但饲养管理不当易导致疾病的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疾病是目前影响养蝎成活率并最终影响养蝎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将蝎子的主要疾病介绍如下:
一、蝎黑腹病
又称黑体病,是蝎子因食用腐败变质的饲料和饮用污秽水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疾病。
(一)临床症状
发病早期病蝎前腹部呈黑色,腹胀,活动减少或不活动,不出巢,后发展为少食或不食,前腹部黑色部分出现黑色溃疡病灶。病程较短,但死亡率较高。
(二)防治方法
(1)加强饲养管理,供给新鲜的饲料,改善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烂食和污水,保持饲养用具的卫生;(2)发病早期用药物治疗可减少死亡,食母生1克、红霉素0.5克,配合饲料500克拌匀喂给;也可用土霉素0.1克、大黄苏打片0.5克,配合饲料100克拌匀喂给;(3)用1%--2%的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消毒并清除死亡的蝎子。
二、蝎半身不遂病
又称拖尾症,是因长期饲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使蝎体内脂肪大量蓄积,且栖息场所过于潮湿而引起。2龄蝎易患此病。
(一)临床症状
病蝎躯体光泽明亮,肢体隆大,肢体功能降低或丧失,后腹部(尾部) 下拖,其活动缓慢或不活动,行走时侧身,活动缓慢而艰难或伏而不动,口器呈红色,似有液体性粘液流出。发病5--10日开始死亡。
(二)防治方法
(1)停喂或少喂蚕蛹等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并注意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早期发病后立即停喂或更换饲料,病情会自行缓解;(2) 禁食3--5天,并将大黄苏打片3克、麸皮500克、水60毫升拌匀饲喂至痊愈为止。
三、青枯病
又称枯尾病、便秘病,是由于蝎子的栖息环境干燥、饲料水分含量低和供水不足等引起的慢性脱水病。
(一)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在后腹部的尾梢处出现桔黄色干枯萎缩现象,并逐步向前腹部发展延伸,当后腹部近端(尾根处)出现干枯萎缩时,病蝎开始死亡。
(二)防治方法
(1)气候干燥时,注意调节饲料的含水量及蝎子活动场所的湿度,可在活动场所和养蝎室内适当增加洒水次数;(2)发病后,每2--3天补喂1次苹果或西红柿、西瓜皮等食物,病蝎得到水后,病症会自行消失,一般不需要用药物治疗。
四、黑霉病
又称斑霉病,是由于蝎子的栖息环境潮湿、气温高,真菌在蝎体上过量繁殖,浸染蝎体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一) 临床症状
病蝎的头胸部背板、前腹部出现黄褐色或红褐色的小点状霉斑,并逐渐向周围蔓延扩大,隆起成片,导致蝎子生长停滞。
(二)防治方法
(1)以预防为主,主要是调节湿度,根除病原,可及时翻垛、清室和晾晒蝎窝,用1%--2%的福尔马林或0.1%的高锰酸钾溶液喷洒蝎窝,并将病蝎和死蝎焚烧;(2) 药物治疗,可将土霉素0.5克,拌入500克饲料喂养;或金霉素0.25克研粉加水400毫升, 夹住病蝎后腹部强迫其饮药水,每天2次,3--4天即可治愈;或长效磺胺1--1.5克配饲料1000克,拌匀后连喂5--7天便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