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砂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作快速和长距离游泳。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昼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8~31℃,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5 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其食物组成随生长阶段的不同而异,鱼苗阶段主要以轮虫类、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水生昆虫幼体和环节动物为食;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各种小鱼、小虾、甲壳类、软体动物等为食。耐饥饿能力很强,一次饱食后可多天不摄食。在人工培育条件下,1.5cm以上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和虾苗,摄食方式多表现为静候捕食活饵料。在养殖水温28~31℃、各生长阶段饵料充足适口时,从每年7 月份放养全长3~4cm 的鱼苗养至次年7 月份,已有相当一部分个体生长到500g左右的商品规格,整个养殖周期为14~18 个月。
下面是笋壳鱼养殖过程中应注意几个方面:
一、池塘消毒与肥水培育“水蛛”
“水蛛”是笋壳鱼鱼苗的重要饵料,它的丰欠直接影响到鱼苗的成活率。笋壳鱼鱼苗孵化后的15天是其关键期,这期间开口饵料大小是否适口和供应量是否充足是决定苗种存活率的关键。用生石灰50kg/ 亩和茶籽20kg/ 亩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处理的同时采用发酵或者干的鸡粪、猪粪等家禽粪肥水可以快速培育出大量水珠,具体做法是用10%左右的生石灰与之混合后装入60 目网袋(或者饲料袋,但要扎若干小洞) 后悬挂在鱼塘四周,一般每亩地悬挂2 袋即可。足够的浮游动物是提高幼苗成活率的最有效保障。当然,最科学的方法是泼洒肥水的微生物制剂,这对水质不但没有污染影响,而且还能开始培育出大料生物饵料。
二、培育足量适口的麦鲮等鱼苗
“养好小鱼虾,育肥笋壳鱼”就是指适口活饵料的重要性。利用1.5cm以上笋壳鱼鱼苗可摄食家鱼鱼苗的特性,要提前3~4天培育麦鲮等“鱼花”,放养量为笋壳鱼苗数量的80~100 倍;或直接投喂全长为笋壳鱼苗的1/3左右的饵料鱼,数量为笋壳鱼的40~50 倍,保证笋壳鱼苗有充足适口饵料鱼吃食。此外,视鱼苗的培育量另行安排池塘培育饵料鱼,保证整个鱼苗培育期间,有充足适口饵料鱼供鱼苗、鱼种吃食。饵料鱼一般10~15 天补充一次。
三、驯食
笋壳鱼苗长至4~5cm时,可开始驯食人工混合饲料,混合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适量的鳗鱼饲料,先开成糊状,全塘遍洒,逐渐诱食上饲料篮。饲料篮0.6~1 米2/ 个,饲料篮间隔2米左右,沿塘边分内外二排分布。投喂时间约在10:00 和17:00,以后者为主,占总量的2/3。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20%。
四、人工饲料投喂
养殖前期的人工饲料以鱼糜为主,添加10%的鳗饲料形成团状;养殖后期根据笋壳鱼的口裂大小将冰鲜鱼切成不同大小的鱼块。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视天气、鱼摄食情况增减。投喂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五、分级
对于笋壳鱼来说,6cm以下都属于幼苗期,以游动捕食活饵料为主。如果此时池塘内活饵料供应不足,极易相互残杀,导致存活率偏低,影响后期商品鱼的产量。在幼苗时期,若条件允许,分塘间隔时间若能缩短到40天,效果会更好。进行分塘操作时,应选择晴天早、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高温对笋壳鱼的伤害。另外,由于笋壳鱼需要频繁进行分塘,所以必须准备几口池塘以分养不同规格的鱼。至少要准备3 口以上池塘,如果没有多个池塘养不好笋壳鱼。
六、水质调控
混养规格约100g/尾的鳙鱼400~600尾/hm2。注意水质变化,如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加换新水,或施用生石灰和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等来调节水质,保持塘水“肥、活、嫩、爽”。保持塘水透明度30cm 左右。注意防逃,加水时在入水口用网孔尺寸0.6~0.5mm 的锦纶、尼龙或力士筛绢筛布过滤,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七、越冬
笋壳鱼需要保温越冬。方法是在原塘搭建简易的塑料薄膜越冬大棚,或将鱼移入温室越冬。越冬水温18℃以上。捕鱼时操作小心,尽量避免损伤。同时用10~15‰食盐水或5~1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min,预防发生水霉病。
八、病害防治
(一)预防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做好日常监测。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消毒,鱼种消毒。
2、调节水质,大约每月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袁用量10耀15g/m3。
3、投喂新鲜饲料袁约20天左右用大蒜素拌饲料投喂一次遥
(二)治疗
1、细菌性烂鳃病
1)彻底清塘:鱼种下塘前,每立方水体用漂白粉10g 浸浴10~30min,或10~15‰的食盐水浸浴10~15min。
2)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2~3次,使池水pH 值保持在8 左右。
3)二氯异氰脲酸钠粉每立方水体用量0.06~0.10g;或三氯异氰脲酸粉每立方水体用量0.15~0.20g(以有效氯计);或二氧化氯(8%)每立方水体用量0.10~0.30g;或复合碘溶液每立方水体用量0.30~0.50mL,全池泼洒。疾病流行季节,每15 天消毒一次。
4)每立方水体用大黄粉2.5~3.7g。先将大黄粉用20 倍重量的0.3%氨水浸泡1 小时后,再连水带渣全池泼洒,每日一次,连用2天。5) 每公斤体重用诺氟沙星15~20mg,拌饲投喂,1 天一次,连用3~5 天。
2、细菌性肠炎病
1)掌握好投喂饵料的质和量,严格执行“四消四定”措施。
2)采用水体消毒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方法。水体消毒一般可用二氯异氰尿酸钠粉、三氯异氰尿酸、二氧化氯等,用量可参照“细菌性烂鳃病”部分。
3)内服药物可用:⑴诺氟沙星,用量同上。⑵复方磺胺甲噁粉(复方磺胺甲噁粉每100g含磺胺甲噁8.33g、TMP1.67g),每公斤体重用量0.45~0.6g,1天二次,连用5~7 天,首次量加倍。⑶每公斤体重用大蒜素40~50mg,拌饲投喂,连用3~5 天。
3、皮肤溃疡病
1)操作仔细,避免因捕捞、运输等过程使鱼体受伤
2)水体消毒与药饵投喂参照“细菌性肠炎病”部分
4、车轮虫病
预防:放苗时,采用百分之三的食盐水进行药浴。治疗:用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的混合液,于上午无风或者微风时全塘均匀泼洒。
5、斜管虫病
预防:放苗时,采用百分之三的食盐水进行药浴,或者用高锰酸钾溶液进行药浴。治疗:用0.3~0.4mg/L的硫酸铜和高锰酸钾(5:2) 的混合液,于上午无风或者微风时全塘均匀泼洒。 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陈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