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海水养殖不断创新和发展,沿海一带兴起对虾、锯缘青蟹、螠蛏的混养,并且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的高产、高效的养殖新格局。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对虾、青蟹、螠蛏混养具体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池塘选择
对虾、青蟹、螠蛏混养的池塘除具备一般虾池的基本要求外,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体系,进、出水方便,换水能力在20%以上,池底以泥质土壤为佳,以利螠蛏生长。每口池塘还必须有占池塘面积25%以上的浅滩(水深30厘米~40厘米),以便建造蛏畦用。水质要求无污染,海水比重为1.010~1.020,pH值稳定在7.8~8.4,氨氮含量每升0.6毫克以下,底质硫化氢低于0.01毫克/升。邻近最好有淡水水源,以利调控盐度。
二、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淤整修 池塘在放养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淤,并检修堤岸、闸门等设施。
2.建蛏畦、圈防逃网 如是新塘要在播苗前20天,用牛翻耕作为建造蛏畦的浅滩,翻耕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整埕建畦,畦长根据池塘条件而定,畦宽为每条2米~3米,畦两侧留有浅沟,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20%,翻过的泥土再用牛耙碎整平后进水浸泡。老塘只需稍作修整即可。最后必须在畦上盖上21股尼龙有结网,网目为3.5~4.0厘米,要把畦四周的网边压严压实,以免青蟹进入挖食螠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防逃网采用40目的筛绢网,再用小木桩固定,木桩的间距为50厘米,距地面高度为40厘米,但必须把筛绢网的上沿朝内侧作平折,折处的宽度为20厘米,以免青蟹爬网逃跑。
3.清塘消毒 放养前半个月,每亩池塘用漂白粉15公斤或茶籽饼15公斤进行清塘消毒,3天后将水放掉,再灌进经80目筛绢网过滤的天然海水。
4.培养浮游生物 在蛏苗放养前10天进水20厘米~30厘米,水质和底质经生物或物理处理后再进行藻类培育。这样可改变传统的用肥料肥塘,残留过多泥皮的状况。
三、种苗放养
1.蛏苗放养 蛏苗要选择壳呈玉白色的,有光泽、健壮、壳不破碎、规格整齐的优质苗种。简单鉴别蛏苗优劣的办法是蛏苗装箩后用手击拍箩筐,蛏苗受惊闭壳时发出的声音越响越短即为优苗,反之则差。放养时间一般在清明后,平均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300粒~350粒,放养面积不超过池塘总面积的20%。
2.虾苗放养 目前可养的对虾品种较多,如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等。选养品种也应根据该虾的生活习性来决定放养时间,但考虑是作为混养,密度切不可过高,一般每亩放苗量为1万尾~1.5万尾。
3.青蟹苗的选择和放养 青蟹苗一般四季都有,以春苗和秋苗为佳,目前蟹苗主要来自人工捕捞的天然苗,投苗规格为甲壳宽1~3厘米不等,要选择体壮壳硬、规格整齐、附肢健全,至少螯足和游泳足不能缺少的蟹苗。放养密度可根据水体条件而定,一般沿海一带的池塘每亩应不少于1000只。放苗时不应把蟹苗直接投入水中,应放在离水较近的岸边,让其自行下水以免呛水造成成活率下降。
四、日常管理
1.饲料投喂 对虾、青蟹、螠蛏混养前期应以投喂蛏苗为主。混养中、后期应以投喂青蟹为主,鲜活饲料和配合饲料的投喂量应根据虾、蟹、螠蛏的体重、觅食活动和水温、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以吃饱不见残饵为佳。投饵时应均匀撒播,不应定点投喂,以防止虾、蟹争食相斗。
2.水质调节 对虾、青蟹、螠蛏混养水质的调控直接影响到整个养殖的效益,因为螠蛏喜欢生长在藻类丰富的区域,相对水体的透明度要求低,而对虾和青蟹中、后期生长对水质要求较高。根据这一特点,养殖前期应把水质调肥以利螠蛏快速生长,但应注意不能过度使用化肥,以免造成重金属离子超标而使螠蛏中毒死亡。
3.巡塘检查 每日坚持早晚两次巡塘,检查内容包括池岸、防逃设施及虾蟹蜕壳、摄食、生长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防止青蟹逃跑和挖食螠蛏是日常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不可掉以轻心。青蟹多在夜间活动,加强夜间巡视更为重要,养殖过程中要定期对虾、蟹、蛏的生长情况进行检查测定,为日常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4.病害防治 养殖过程中对病害的防治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防治,应做到每10~15天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季胺盐络合碘等交叉泼洒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