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零售行业都在流行一个词:贩卖生活方式。
上个月奈雪的茶开了三家酒吧,之前还有星巴克卖酒,喜茶卖咖啡、瑞幸卖奶茶的案例,看上去似乎茶饮、酒水和咖啡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
星巴克上海首家甄选咖啡·酒坊
图片来自:上海小资美食
实际上呢?真的是它们“不务正业”么?
贩卖生活方式
奈雪的茶三家酒屋分别开在北京华贸中心、深圳平安金融大厦旁,均为本地知名的商务区,奈雪的茶此前已经通过茶饮和软包占据这些区域的通勤场景。
酒屋直接开在茶店旁边,不仅能将茶饮客群转化过来,与茶饮业务互为补充,还能通过酒水来布局年轻人的夜生活的社交场景,补全场景。
酒吧最初的构想是为25至35岁的女性消费者提供夜生活社交场景,在环境的布置等软装上也更偏向女性用户,例如粉红的装潢,柔和的灯光。
在选品上,最开始奈雪酒屋主推“轻酒精”的鸡尾酒, 不仅因为女白领们偏好口味清甜、酒精含量低的酒品,也是由于对非酒精爱好者而言,从品茶到品酒需要一个过渡产品。因此,轻酒精能帮助奈雪的茶将原有客群更快更多地转化过来。
为了让产品的包装更加美观,奈雪的茶将瓶身做成了香水瓶的形状,消费者在饮用后还可以用来拍照、做香薰瓶子。不少年轻女性都在生活社区小红书上种草了奈雪酒屋的多款产品。
这样看来,不仅卖茶和软欧包,也卖酒,通过增加场景触达更多消费者,提升坪效之外,奈雪的茶似乎更想让自己成为一个生活方式品牌。同样这么做的还有喜茶、星巴克、乐乐茶、RIO鸡尾酒等等。
这背后有着更大的趋势。饮品开始向日常生活领域泛化,和种草文化、亚文化等流行文化相结合,变成了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标识,有了更复杂的内涵。为了扩大消费人群,饮品品牌们也无法再抱守一种类型的产品和场景。这也是不同领域品牌之间界限变得模糊的重要原因。以大白兔奶糖为例,它通过开设快闪店和开发冰淇淋等多种品类,从国民IP变成了新时代的网红品牌,重回年轻人视野。
除此之外,饮品品牌忙着跨界和花式营销,背后折射的是行业创新难的困境。新式茶饮兴起源于一场“芝士奶盖+原叶茶基底”的产品创新革命,它和鲜果茶、珍珠奶茶+中式茶包等多种创新产品一起将行业发展推向高潮。但随着热钱不断涌入,大量玩家加入,他们开始大量复制这些成功模式,变得越来越相似。
市场环境也在加剧这种局面。由于主力消费人群是潮流迭代迅速的年轻人,新式茶饮品牌不得不通过频繁的产品更新来抓住他们。一位茶饮行业从业者告诉36氪,频繁上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若没有持续的新品能打动挑剔的消费者,一季的销售就会面临明显下跌。这就让产品同质化变得更难避免,尤其是应季的水果茶,此前奈雪的茶和喜茶就“车厘子茶饮”抄袭爆发的口水战,就是一个例子。
产品层面的创新不够,丰富品类、延伸场景,像奈雪这样开出酒吧,就不失为一种更高阶的创新。虽然复杂,但也更有机会形成差异化的竞争壁垒。
宠物店应该贩卖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饮品开始向日常生活领域泛化,和种草文化、亚文化等流行文化相结合,变成了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自我标识,有了更复杂的内涵。”
“随着热钱不断涌入,大量玩家加入,他们开始大量复制这些成功模式,变得越来越相似。”
“主力消费人群是潮流迭代迅速的年轻人,若没有持续的新品能打动挑剔的消费者,一季的销售就会面临明显下跌。”
这样的内容对于经营宠物店的人来说,是否感到熟悉,如果把“饮品店”改成“宠物店”,似乎这些说法也都说的过去。
那么寻求改革的饮品店的做法,宠物店能不能学习呢?不仅仅是卖宠物用品,我们也贩卖“生活方式”。
宠物店需要什么
当宠物们成为朋友圈的常客时,“养宠”这件事,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对于宠物店来说,需要让“去宠物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宠物店需要让客人感觉,“去宠物店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给客人提供一个仪式感,比如美容洗护完之后,为其准备一个拍照的场景,拍下好看的照片,鼓励客人发到朋友圈。
比如,用精致的装修和特色的服务为宠物店营造出“打卡圣地”的感觉。
比如,提供特色的宠物周边,例如:文具、马克杯、壁画等日常用品,让看到这些就会想起你的宠物店。
为特定客人提供特定的生活方式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生活方式,如果抛开从宠物本身入手,就可以给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前提是你要知道自己的客人属于什么样的人。
对于爱旅游的客人来说,集结大家一起来一场携宠出游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热爱社交的客户来说,定期开展宠物店会员的茶话会也会受到欢迎。
对于价格敏感的客人来说,定期折扣或者分时段的折扣商品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所谓的“生活方式”,归根结底就是彰显人们的价值体系和个性特征。它可以反应人们如何使用他们的时间,如何对待周围的事物重视程度几何,以及如何看待他们周围的世界。
而“贩卖生活方式”,本质上是“卖给”消费者一个彰显自己价值体系或者个性特征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