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宠物与现代都市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越来越多的人兴致勃勃地担当起“铲屎官”的角色。
本文来源公众号杂志之旅(ID:zazhizj),作者:予青。
在今年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中,猫粮破天荒地取代婴幼儿奶粉成为了最受中国人欢迎的进口商品,体现出宠物市场的庞大潜力。
天猫商城的后台数据显示,在宠物产品消费人群中,90后所占比例达到了45%。
换言之,年轻人成为了养宠物人群中的主力军。
在身边的朋友或同事中,“三人行必有铲屎官”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打开微信朋友圈,你随时都能看见“主子们”分享与自家宠物生活的点滴。
而宠物也成为了女生们的聊天的主要话题之一,与八卦、购物分庭抗礼,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一切的一切,都宣告了“宠物时代”的到来。
图片来源:网络
不过,当年轻上班族成为养宠物的主要群体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开始凸显:
在当前工作时间全线向“996”看齐的职场,大多数上班族缺乏与宠物陪伴的时间。
在生活中,不止一个人向我吐槽自己与宠物待的时间太少:
“每天早出晚归,有10个小时的时间呆在公司,上下班通勤还得花两三个小时,工作日基本上只能在睡前才能和自家狗子玩一会。”
“每次下班回家,隔着空气都能感受到猫主子那股幽怨的情绪。”
“狗狗因为太孤独无处发泄,就成为了拆家狂魔,每次回家自己的心情都是绝望的。”
我相信,这就是大部分城市中的主人与宠物所面临的生活状况。
一份社会调查显示,全国有80%以上的宠物都缺乏与主人互动玩耍的时间。
因此,继“空巢老人”、“空巢青年”之后,宠物也加入了现代社会的“空巢”大军。
有人认为,许多宠物(尤其是喵星人)本来就喜欢独处,不用花太多时间来陪伴。
图片来源:网络
更有人指出,用“空巢”来形容宠物本来就是一种矫揉造作之举。
由于宠物与人类本身地位就不同,将人类的情绪与心理需要强加至其他动物身上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那么,我们的宠物究竟需不需要陪伴呢?
相信许多养狗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每当你的脚步声在楼道中响起,自家的汪就已经窜到门口激动地哼叫,一开门,它们便施展浑身解数来表达它的喜悦心情。
有人形容,每个狗子在等到主人回家之后,都会开心成一道“龙卷风”。
图片来源:网络
不仅是狗狗,高冷而又难以捉摸的“猫主子”也会表达自己的想念之情。
很多铲屎官都表示,自己家的猫最热情的时候,就是自己刚刚下班回家之后。
“每次开门时它都会扒门框,一进屋就向人嗷呜嗷呜地叫,绕着身子蹭。”
“我家的猫看时间等人。一到男友快回家的时间,就准时守在门口坐着,每天如此。”
所以,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宠物同样是需要陪伴的。
早在2012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家就证实,大部分高级哺乳动物都拥有自己的精神领域与自我意识。
没有复杂的思维并不代表它们没有被陪伴、关怀的心理需求,并且这种需求有时比人类更强烈。
也许对大部分人类而言,宠物不过是一个陪伴的“工具”。
而在宠物看来,主人往往就是它的全部。
近年来,“宠物抑郁症”成为了一个新的名词,越来越多的“空巢宠物”因为孤独而患上抑郁症。
有人认为,人们现在花在宠物身上的钱越来越多,给它们提供更舒适的小窝、更营养的食物,但却忽视了它们的心理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
固然,宠物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人们关注。
但更值得我们关心的,是“空巢宠物”现象背后的社会问题。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执着于养宠物,我们又为何会“狠心”冷落它们?
“空巢宠物”这个概念本身就带着强烈的矛盾性。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定的生活压力,在职场中闯荡的青壮年群体尤为如此。
房子、车子、婚姻成本、生活成本、工作压力、感情不和......绝大部分人活得都不容易。
精神、身体上饱受磨难的人们需要一样东西:
它能在你孤独的时候陪伴在身旁,能在你委屈的时候当一个忠实的听众,能给你阴郁枯燥的日常生活带来乐趣。
因此,宠物成为了“人类的朋友”。
它们不再是狩猎、守卫的工具,不再是贵族们彰显身份、消磨时光的玩物,而是普通人生活中的“伴侣”。
宠物之所以能走进我们的生活,就是因为它能满足人们“渴望陪伴”的心理需求。
然而,当下的上班族的个人时间严重匮乏,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永无止境的加班与通勤中,与宠物在一起的时间也被压缩到了极致。
其结果便是:主人每天早出晚归,而宠物只能“独守空房”。
图片来源:网络
表面上,这是人们对宠物精神生活的忽视,而本质上,则是当代年轻人生活的困境。
因为内心的压力无处宣泄,我们选择了宠物来完成心灵的自我抚慰。
又是因为生活压力所导致的时间匮乏,我们与宠物都陷入了孤独。
从某种意义上讲,“空巢宠物”的问题是无解的。
想用宠物来治愈心灵,就必然会消耗更多的时间。
其实,宠物只是我们宣泄自己负面情绪、放松压力的众多方式之一。
社会之所以会“娱乐至上”,快餐文化之所以大行其道,也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治疗与放松自己。
毕竟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在如今心理治疗体系越来越完善,娱乐手段越来越丰富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明显改观。
因为,这些借助外力的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们的心理问题。
今天我们有宠物的陪伴,未来就可能换成AI,换成机器人甚至仿生人。
而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拍摄了无数科幻电影,来呈现未来社会人们过度依赖外力的灾难性后果。
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永无止境的依赖中迷失自我。
所以,真正解决困难的“钥匙”,还是在我们自己身上。
这把钥匙,就是强大的内心。
当你有了焦虑情绪时,最优先的不是想方设法去回避与消除焦虑,不是一味地宣泄压力。
而是以正确的三观为指导,直面让你产生焦虑的原因,感受焦虑带给你的痛苦,并在不断与困难斗争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韧性、磨炼自己的心性。
尽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能够让心灵“自我治愈”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境界。
但我们也必然能够在为之努力的过程中收获坚韧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