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刚曾经担任东莞市科技局副局长,一位副处级干部,辞职养猪,让很多人都意外。今年1月份,51岁的他刚拿到一本新型职业农民的证书,是株洲市106位新型职业农民中的一员。对于自己到底是农民,是干部,是博士,还是企业家,他并不在意。他只想把当作一份事业来做。
辞去副局长干起了生态
张坚,醴陵人,毕业于华南大学,师从中科院庞雄飞院士,用钱学森的系统控制论研究生态系统。1991年博士毕业后,在广东省农科院工作,1995年获评“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称号。1996年,他被引进到东莞市科技局,5年的时间内从基层科员干到了副局长。同时,他一直主持八五、九五期间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毕业后的10年时间里,边做研究,边干行政工作,他慢慢发现,“朝九晚五”的机关工作并不适合自己。而且,自己的钱包越来越不够用。“一个月3000元收入,朋友们来了,招待客人一顿饭就花掉六七千元。”他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2001年前后,出台政策,允许干部下海。张坚感觉机会来了:“我还是想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养活自己。”经过一番思量,他辞去了副局长职务,干起了生态。
“自己辛苦努力赚来的钱才花得踏实”
张坚的举动激起阵阵涟漪,惊讶、不解、怀疑均有。让他难受的是,有人怀疑他是犯了错误才离开的。
面对外界的议论,他没有辩解,也没有声张,只是不断地奔波在选址、找项目的路上。只有他身边的朋友才知道,转型后的他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的问题就是没钱。他创办的个企业需要50万元启动资金。他把所有家当用上才25万元,找朋友东拼西凑才解决了燃眉之急。
虽然困难重重,但辞职后的张坚干劲十足,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真实。他丢掉了以前的人生光环,埋头做事,跟工人一起卷起裤脚,脱掉鞋子就开始干活。他常跟工人们讲:“自己辛苦努力赚来的钱才花得踏实。”
从2001年下海至今,他建立了5个生态综合开发项目,其中4个在广东,一个在醴陵,效益都不错。
记者在醴陵养殖场看到,活动板房安上了自动抽风系统和水帘降温系统,了养殖场的干净整齐;还有自动喂料系统,只要按下开关,猪饲料就顺着管道进入了食槽。这些现代化设计了人力成本,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年产值4万头的生猪养殖场仅有18位工人。
为解决猪场排污问题,张坚专门设计了污水处理区,粪渣外运养鱼,污水经过发酵后进入沼气池,经植物深度吸收沉淀,终运往山上种树,没有让一滴污水流出围墙。
附近村民满意地笑了:“以往都是污水直排,现在这些问题都没有了。张博士解决了污水和臭气的烦恼。”醴陵养殖场也成了2014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吸引了广东、福建、江西等地的养殖大户前来考察学习。
“我的转型是成功的”
产业越做越大,但转型期间的辛苦,只有张坚自己知道。
张坚坦言,以前是别人求自己办事,现在变成了自己求别人办事。当干部时,单位给他配备了行政秘书。搞企业后,所有的琐事都要自己去处理。
他还发现,搞企业的外部软环境常让他心力交瘁。有一次,他跑了5个镇,耗时50天都没办下手续。有的地方不按契约办事。有一次,他已跟农户签订了征地合同,不久后地价上涨了,农户随意毁约。
困难重重,但阻挡不了创业的步伐。张坚说:“猪粮安天下。养殖业做好了,能带来经济效益,还能解决土壤板结、土地闲置等一系列问题。”张坚坚信,随着行业发展,将来小型生猪养殖场将被淘汰,规范的现代养殖场将逐步建立起来。他常常给养殖大户讲课,正在撰写《集约化养殖系统控制与变动应用》一书。
在十几年的实践中,来自民间的智慧也让他收获颇丰。养殖场里有一对广西的夫妇,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但他们摸索出了很多方法,积累了用药、育种方面的许多经验,张坚在外出讲课时常常向其他人推荐。
“力不到,不为财。”张坚坚持收集行业信息,筹划着建设数据化管理系统。这套数据化管理系统能了解到每一头猪的生长情况,进一步产品质量。
“51岁,其实是一个黄金年龄段。我感觉退休离我还很遥远。我希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做点事。转型后,虽经历磨难,但生活过得充实而幸福。事实证明,我的转型是成功的。”张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