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猪群出现的问题和猪病的发生会呈现出不同于其它季节的一些变化,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对猪群的环境、营养、管理、药物保健等作一些“改变”来确保猪群能“平安一夏”。
一夏季猪场可能出现的问题
母猪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MMA)的发病比例大幅增加
---夏季产房的温度大多在31℃以上、湿度往往都大于80% ,这样的温湿度十分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分娩母猪由于采食量下降,体质虚弱,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此外由于人工助产的次数增多,大大增加了细菌感染的机会,使分娩后的母猪很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MMA)。
---很多慢性子宫炎较易被忽视:由于子宫颈口在产后只开张3天,第4-5天后子宫颈口关闭,这时子宫内膜即使有炎症,从母猪阴道口外表也难以发觉,一般只在其断奶后发情配种时才被发现。
---产生的MMA主要细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值得关注的是临床上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炎都混有一些厌氧菌的感染。
妊娠母猪的突然死亡增多
母猪尤其是重胎母猪在夏季发生突然死亡的比例较高。
---肺部感染的母猪容易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而窒息死亡。
---由于热应激导致重胎母猪出现中暑死亡。
---此外,热应激导致母猪的胃溃疡、胃扭转情况时有发生,这些母猪死亡突然,可见腹部明显膨胀、鼓气。
哺乳仔猪的下痢严重
---母猪感染急性或慢性MMA从而导致奶水不好。
---产房由于降温需要导致湿度过大。
---疏忽对夏季哺乳仔猪的保温,特别是夜晚和台风带来温差的时候。
---头胎母猪的后代拉稀更加严重。
保育猪的慢性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由于圆环病毒、蓝耳病毒的普遍存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应激使保育猪群的副猪嗜血杆菌感染仍然存在,只是其引起保育猪的死亡率不如冬季明显。但由于这类细菌引起的多发性浆膜炎的主要成分是大量的纤维蛋白,因此,保育猪只会表现出生长缓慢、消瘦,且均匀度差等现象,部分猪场的保育猪在60日龄的转群重平均不足20.5公斤。
保育后期或生长早期的皮炎肾病综合症
---临床上患本病的猪只肾脏都有一定的病变,即所谓的“白斑肾”。由于肾功能的降低,一些毒素(病毒、细菌毒素或霉菌毒素)不能排出体外,进而在体内会产生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引起III型变态反应。
---发病猪只几乎都能检测到蓝耳病毒或圆环病毒。
---发病猪只死亡率不高,但生长缓慢。
---中医认为病毒、细菌及其毒素都是“邪”,皮肤发疹是“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即所谓“风邪郁闭在肌表即为疹”。治疗的原则应为“保肝利肾,排除热毒”。
肥育早期的呼吸道疾病综合症
在养猪生产上,夏季由于高温潮湿,肥育猪早期猪群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死亡率。
---有些猪只会出现急性死亡,死后口鼻处流出带血泡沫,主要原因可能是感染急性胸膜肺炎或由猪肺疫巴氏杆菌引起,少数可能是毒力强的蓝耳病毒所致。
---有些发病猪只会突然死亡并伴有胃肠鼓气等,这是因为感染急性回肠炎或某些产毒素的梭菌所致。
肥育猪的生长速度明显下降
---肥育猪的最佳生长温度是18-21℃,当环境温度超出这个范围,对猪群就会产生热应激,猪只会加快呼吸,代谢异常,机体就会集中各种资源,试图恢复酸碱的平衡。在此情况下,资源并非为生产做出贡献,因而造成十分明显但又极易被忽视的生产损失。
---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寄生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劳森菌(awsonia)的繁殖。因此在部分猪场的肥育猪群能见到典型的出血性回肠炎,主要表现为拉血便;更普遍的是大部分生长肥育猪群会出现慢性回肠炎甚至亚临床回肠炎等,主要表现为拉水泥样、玉米糊样粪便,严重影响肥育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
猪群高热综合症
所谓猪群高热综合症主要是指猪群在感染某些免疫抑制病毒尤其是蓝耳病毒并在热应激共同作用下,发生病毒和细菌的多病原混合感染。尽管它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多年的临床流行实践表明,大部分地区的猪群在炎热的夏季更易多发。主要表现:
---全群都表现出高热、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等。
---有部分猪场的猪群往往是在保育期或生长早期的某一阶段表现出高热和皮肤发红等。
---往往都是发于病毒,死于细菌。致猪只死亡的主要细菌有: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A型巴氏杆菌、胸膜肺炎防线杆菌、沙门氏菌、附红细胞体和弓形体(原虫病)等。
上一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