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曹鱼是什么鱼?军曹鱼,亦称海鲡,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东太平洋除外)等热带水域。巴基斯坦、菲律宾、墨西哥等为主要捕捞生产国,我国沿海亦有分布,但产量较低。军曹鱼为肉食性鱼类,肉质鲜美,是作生鱼片的上好材料。军曹鱼易于驯化摄食人工饲料,生长速度快,年生长体重可达6kg~8kg。
军曹鱼外貌特征
体延长,近圆筒形,稍侧扁,躯干部较粗大,尾部逐渐细小,体长为体高的8倍余,为体宽的6倍左右。头较平扁,宽大于高。吻较长,头长为吻长的2.5倍。眼小,头长为眼径的7倍余,位于头两侧,近于头前部,上缘几靠近头背部。眼间隔平宽,头长为眼间隔的2倍余。口较大,前位,稍倾斜,前颌骨不能伸出,上颌骨末端伸达眼前缘下方,下颌较上颌稍长。两颌、犁骨、腭骨及舌面均具绒毛状齿带。鳃孔较大,前鳃盖骨后缘无锯齿,鳃盖骨后缘无棘。鳃耙短粗,鳃耙数为3~4+7~12。
体被细小圆鳞,头的颊部、顶部及鳃盖上缘均被小圆鳞。侧线呈波纹状,在胸鳍上方呈弧形。背鳍2个,第1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基后上方,具8枚鳍棘,棘粗短,棘间膜较低,各棘几呈分离状,并可分别收藏于纵沟里;第2背鳍位于第l背鳍末鳍棘后方,基底较长,前部鳍条较长。臀鳍与第2背鳍同形,但基底较短,前方有2枚鳍棘。胸鳍宽大,位低,后缘尖形。腹鳍胸位,较小,鳍条末端不过胸鳍鳍条末端。尾鳍形状随其生长而变化,幼鱼由尖尾形渐变为截形,继而浅凹形,长大后呈叉形,上叶显著长于下叶。
体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沿背鳍基部有一黑色纵带;自吻端至尾鳍基也有一黑色纵带,并与背部纵带平行;自胸鳍基至臀鳍基末端上侧方还有一条浅褐色纵带。各带之间为灰白色,幼鱼这两条白色带更。各鳍均呈褐色,但腹鳍边缘及尾鳍上下缘为白色。
军曹鱼生活习性
军曹鱼为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于外海深水区,有时为追索食饵游至上层,游泳速度快,但不结群洄游。肉食性,凶残,摄食猛,摄食量大。在自然海区,较小的军曹鱼主要以虾、蟹、头足类为食,约占食物总量的80%,其次为鱼类。较大个体的鱼以食鱼为主,如天竺鲷类、鲱鲤、坯及三线矶鲈、石斑鱼的幼鱼,也摄食头足类、三疣梭子蟹、虾类等,鱼类约占食物总量的80%。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完全驯化摄食人工颗粒饲料。
军曹鱼不耐低温,胚胎发育期间适宜水温24-31℃;仔鱼阶段(体重10-15克),水温低至20-21℃,摄食量,19℃不摄食,17-18℃活动减弱,静止于水底,16℃开始死亡。水温22-34℃有的索饵活动,水温升至36℃,虽有摄食行为,但已开始死亡。
军曹鱼为广盐性鱼类,盐度4-35‰时有的索饵活动。较大个体对低盐的忍受力较低,盐度低于8,即没有摄食活动,养殖鱼维持在10以上为宜。
军曹鱼繁殖方式
在生殖季节,雌鱼背部黑白相间的条纹会变得更为,腹部很突出;而雄鱼背部黑白条纹不或消失,腹部也较小。网箱养殖的军曹鱼性成熟年龄在南海约为2龄,性成熟小体重雄鱼约7千克,雌鱼约8千克。该鱼卵粒较小,相对繁殖力为160粒/克。
在自然海区,军曹鱼为多次产卵类型的鱼类,生殖期较长,在美国东海岸北墨西哥湾海域,4-10月均可发现有成熟的鱼。在中国台湾南部,2月底至5月为产卵高峰期,往后有零星产卵,直至10月。产卵适宜水温为24-29℃。 广东湛江地区4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主要产卵期。军曹鱼受精卵透明略带淡黄色,圆形,浮性。受精卵膜吸水后略膨胀,卵径1.35-1.41毫米,油球径约0.39毫米。每千克卵约50万粒。质较差的卵不透明,浮性不佳,卵腹腔不。孵化时间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水温24-26℃时,约30开始孵化破膜,水温28-30℃时,约22开始孵化出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