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鹿成活率是鹿群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之一。经过对宁安农场5个鹿场调查,仔鹿成活率高可达75%以上,低年还不足60%,平均水平为65%左右。现将调查材料分类统计,找出影响仔鹿成活率的主要原因。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改进措施。1影响仔鹿成活的主要原因因难产造成仔鹿的死亡,占产仔总数的4.1%,占仔鹿死亡数的22%。多因延误助产时机或助产技术不良使仔鹿死亡。死因不明,占产仔总数的3.5%,占仔鹿死亡数的21.8。这里指在死亡记录中无法查到确认的死因,或因管理不善,或因技术水平不到位,故难以判定。因弱胎、畸型引起的死亡,占产仔总数的3%,占鹿死亡数的17.1%。弱胎、畸型仔鹿几乎全部死亡。主要是母鹿的妊娠期营养不良,患病或遗传因素所致。因母鹿恶癖致仔鹿死亡,占产仔总数的2.9%,占仔鹿死亡总数的16.1%,主要由于母鹿对仔鹿扒、咬、或拒绝哺乳等不良行为导致仔鹿死亡。仔鹿患“三炎”死亡,仔鹿的脐带炎、肺炎、胃肠炎是常发病,虽经积极治疗,不免仍有死亡。死亡率占产仔总数的2.3%,占仔鹿死亡数的12.4%。因意外伤害死亡,占产仔总数的1.8%,占仔鹿死亡数的9.3%。主要指仔鹿被踩、夹、撞、淹等意外事故致死的。2提高仔鹿成活的主要技术措施2.1必须提高难产救治率目前,鹿场鹿的助产成功率很低,主要是助产技术问题。应有计划的对鹿场技术员进行关于鹿的难产的技术培训或经验交流,提高难产救治率,降低因难产造成仔鹿的死亡。2.2加强对仔鹿的看护仔鹿原因不明的死亡,主要是对仔鹿缺乏细微的观察与护理。所以,母鹿产仔期必须加强昼夜值班制度,要掌握每只仔鹿从出生到干毛站立,实现第1次就乳的全过程。对于被母鹿遗弃的仔鹿要尽早实行寄养或人工哺乳。平时要注意观察仔鹿的行为表现,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2.3合理设置仔鹿保护栏仔鹿保护栏应具备垫草厚,温暖干燥,光线较暗的栖息环境。这样仔鹿仔愿意钻入休息,只有当饥饿时才出来吮乳,同时可以养成仔鹿按时吃奶的良好习惯。鹿群一旦受到惊扰时,仔鹿可钻入栏内,避免踩、夹、撞等伤害事故的发生。2.4创造安静的产仔环境嘈杂不安的环境会使母鹿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易导致难产或形成舔肛、咬尾等恶癖。因此,产仔母鹿舍应设置在鹿场僻静处,产仔期要尽量减少拨鹿次数,必要的拨鹿要耐心细致,动作较稳,尽量减少对母鹿的不良刺激。2.5对仔鹿适时合理补饲仔鹿在出生后15~20天开始随母鹿采食一些粗、精饲料,同时出现反刍现象。此时应在保护栏内设食槽、水槽,同时给少量营养富的混合精料,粗饲料可随母鹿一起采食。2.6加强饲养卫生仔鹿发生“三炎”等疾病,大多因饲养卫生不良所致。因此,产仔季节每天打扫圈舍1次,圈内不得积存污水、粪尿,经常更换护栏内垫草,定期消毒,加强饲料、饮水的卫生管理。2.7加强母鹿妊娠期及哺乳期的饲养妊娠期饲养贫乏的母鹿,其仔瘦弱无力,不易成活。哺乳期母鹿营养不良,泌乳能力差,则仔鹿抗病能力下降。因此,妊娠期及哺乳期的母鹿要供应充足的蛋白质饲料、维生素和矿物质饲料,使母鹿保持中等偏上不见肋条的膘情。2.8重视母鹿妊娠中、后期的运动母鹿妊娠期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同化作用,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增加子宫肌肉和腹壁肌肉的紧张度,减少难产现象的发生。妊娠中、后期母鹿每天应赶圈30分钟到1小时,特别对常年圈养母鹿尤为重要。2.9加强对母鹿的清群淘汰防止年亲繁殖一些年老、瘦弱、多年患病和有扒、咬、舔恶习的母鹿及有的仔鹿生后就有先天性疾病,其母鹿可能是不良基因携带者。将这些品质不良的母鹿予以严格淘汰,是提高仔鹿成活率的手段之一。某些遗传性疾病多在近亲繁殖的后代中出现,为防止近亲繁殖,鹿场每年或第两年引进1次种鹿补血;并以几只特、一级种公鹿组成若干个支系,从而达到提高仔鹿成活率的目的。
相关文章
-
天气多变,提早预防猪风湿病
猪风湿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病,全年均可发生,尤其是冷湿天气,寒风、贼风侵袭,猪圈潮湿,运动不足及饲料急骤变换等,均可引起发病。小猪多发。风湿病主要侵害猪的背、腰、四肢的肌肉和关节,同时也侵害蹄和心脏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猪的肌肉及关节风湿,往往突然发生,先从后肢开始,逐渐扩大到腰部以至全身,患部肌肉疼痛,走路跛行,或弓腰...
444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业资料 畜牧常识 -
提升育肥猪效益抓“六早”
专家建议,提升育肥猪效益,应从仔猪抓起。1、早断奶。即利用仔猪仍有大量有效抗体时与母猪隔离,大幅度减少母猪将病原传给仔猪的机率。 2、早防疫。要尽早的按照防疫程序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等病的疫苗预防注射。 3、早断尾。对刚买回的仔猪在离尾根1/3处,用剪刀将猪尾剪断,并立即用烙铁止血,可减少因摆尾而引起的猪群不安,有...
1931 养殖手册 提升育肥猪效益抓六早 养猪技术 养殖 -
猪以神经症状为主的传染病怎样防治?
猪链球菌病一、流行特点猪链球菌病常在成年猪中爆发流行,突然死亡。死后剖检呈败血症和全身浆膜炎变化;哺乳仔猪会以脑膜炎型发病,病初体温升高,显热性病症,继而出现神经症状,严重者腹式呼吸,不吃乳,不吃料,叫声嘶哑,步态不稳,转圈,空嚼,磨牙,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划动或昏迷不醒,运动障碍等症状,一般在几个小时或...
1251 动物饲养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家禽养殖技术 -
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白毛病,是鱼池刚化冰后最常见鱼病之一,发生此病后肉眼可见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有的黏附着泥粒等棕色附着物,鱼体组织坏死,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或不吃食而死亡。该病在草、鲤、鲢、鳙、鲫、鲂等鱼都易感染,四季都有发生,但以春季最为严重。预防方法:(1)在拉网捕捞、搬运和放养操作中要尽量减少鱼体受伤...
1247 养殖手册 春季几种常见鱼病防治 养鱼技术 养殖 -
生猪秋季常发病的防治
秋季气候多变,容易造成猪只发病,如果预防不及时,就会给养猪场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现就秋季生猪一些常发病的防治方法作一简要介绍,希望能引起广大养猪场户的重视,而有针对性地强化饲养管理,有效做好秋季生猪疾病的预防工作。1附红细胞体病(红皮病)该病典型临床症状为:母猪生产性能下降,仔猪体质变差、贫血,肠道及呼吸道...
1679 养殖手册 生猪秋季常发病的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慎防猪传染性胃肠炎-养猪技术
诊断1、潜伏期随感染猪的年龄而有差别,仔猪2―24小时,大猪2―4日。2、哺乳仔猪突然发生呕吐,接着发生剧烈水样腹泻。出生后5日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常为100%。3、断奶仔猪发病率接近100%,突然发生水样腹泻,食欲不振,下痢,粪便呈灰色或茶褐色,含有少量未消化的饲料。4、生长肥育猪感染后常不发病,部分公猪表现轻度水样腹泻...
2465 养殖手册 慎防猪传染性胃肠炎 养猪技术 养殖 -
从影响因素分析如何提高猪的采食量?
一、影响猪采食量的因素:1、饮水饮水是影响猪采食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饮水得到保证的情况下,猪的采食量才可达到最大。此外,饮水的清洁卫生也很重要,猪会拒绝饮用被粪尿等污染的水。2、饲料形态与粉料相比,颗粒料可提高的采食量;与整粒子实相比,压扁或破碎可提高猪的采食量。3、环境因素造成猪应激的环境因素如拥挤、运输和环境温度等...
1486 动物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春季杂交鲤鱼的繁殖技术
春季是鲤鱼的繁殖季节。但若管理措施不当,会导致鲤鱼的繁殖率低,养殖效益不高。在鲤鱼繁殖时造成繁殖率低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亲鱼达不到成熟度,造成产卵少,受精率低。二是孵化期间鱼卵出现霉病,即鱼卵发霉。三是孵化期间遇冷空气及霉雨天气的影响。四是孵化塘清塘不彻底,留有鱼苗的天敌。五是在鱼苗出膜后日常管理达不到要求而造成死亡...
1285 养殖手册 春季杂交鲤鱼的繁殖技术 养鱼技术 养殖
栏目直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