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温度的回升,很多养鸡户也选择在这一时间育雏,由于幼龄的鸡只抗病能力较弱,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加之日夜温差较大,疾病发生的几率也大大增加,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雏鸡育雏路上的一道拦路虎,有着极高的发生和病死率,下面笔者就本病谈谈自己的观点,供广大读者参考。
一、流行病学调查及危害
流行病学调查本病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主要感染3~7周龄、无母源抗体或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的雏鸡,3周龄以下的鸡也有发生,近年来也有成年蛋鸡发生该病的报道,其中以27~35日龄的发病者居多,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规律性,呈一高一低的“锯齿式”年度态势,多数情况是本病刚开始发生时个别鸡只出现精神沉郁,排白色稀粪的症状,2~3天后很快波及全群,在伴有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时往往有呼吸道症状,并且出现死亡鸡只,养殖户如果单纯按照呼吸道病治疗,对于本病的控制是于事无补的。
危害本病除了导致雏鸡及青年鸡的大批死亡、增重和饲料报酬下降外,还可间接抑制抗体的产生,严重影响鸡群的免疫效果。近年来有资料证明,法氏囊病毒可干扰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等疾病的抗体产生。
另外本病的发生极易导致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球虫病、传染性贫血、败血支原体、曲霉菌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并发,使疾病的发生变得复杂,进一步增加了鸡群的治疗难度和死亡率。
二、临床病案
河南省清丰县某养鸡场所饲养的2000只新罗曼蛋鸡,于26日龄发病,患鸡在21日龄时免疫新城疫疫苗,几天后鸡群中个别鸡只出现拉白色稀粪的现象,同时伴有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经用土霉素、高力米先治疗无效,病鸡精神萎靡、缩头、闭眼、呆立,有时呈三足鼎立姿势,似“低头认罪”状,严重的患鸡伏在垫网上昏睡,走路不稳,羽毛蓬松,有的病鸡出现鸡爪干瘪,甚至有自啄肛门的现象。病鸡采食量减少,饮水量增加。
剖检病死鸡只可发现,鸡只胸部或大腿部肌肉有斑点状出血,个别鸡只胸肌出现红白相间的花样斑纹,腺胃与肌胃的结合处有出血斑,个别鸡心冠脂肪出血,有红色的点状出血点,肾脏呈花斑样肿大,输尿管内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呈胶冻样,内膜水肿、充血、出血,严重者呈“紫葡萄”外观。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结合剖检变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同时要注意与鸡新城疫、鸡白痢、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的区别。
四、药物防制及用药体会
(一)用药情况
1.抗体治疗对发病鸡群紧急用高免卵黄肌注,每只鸡0.5~2毫升,可提高鸡群的整体抗体水平,同时可减轻病症,控制病情,降低死亡率。卵黄抗体的用法用量是小于60日龄的雏鸡,每次肌肉注射0.5~2毫升,大于60日龄的中、大鸡每次3~5毫升肌注,每日一次,连用1~2次。
注射时每瓶100毫升的卵黄抗体中加入2.5﹪的恩诺沙星20毫升,既可防止污染又可提高疗效,注射部位以胸部肌肉为好,对于日龄较小的雏鸡,也可于颈背侧皮下注射。需要注意的是冰冻的卵黄抗体应有常温解冻的过程,切忌加温。
2.药物治疗用扶正解毒散[兽药字(2006)270315076,西安市昌盛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每天一袋,同时配合使用氟苯尼考粉[兽药字(2006)200332110,广西北流市神州兽药厂]每日1/2袋,白天集中一次饮水,连用4天,在其它时间的饮水中加入维它类药物和肾肿解毒药,以提高机体的营养水平,缓解传染性法氏囊发生后所带来的肾脏负担。
3.中药治疗用黄芪、党参、金银花、板蓝根、大青叶各30克,甘草(去皮)10克,蟾蜍1只(100克以上),先将蟾蜍置于砂罐中加水15千克,水煎至沸,再加入其它7种药,文火煎煮沸腾,放冷取汁,可供100只中雏使用,一日3次,对未发病鸡群可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另外,也可以用藿香、银花、车前子、菊花、金钱草均等分,黄连用半量。用法:以100羽计,10日龄之内上述中药各10~15克,20日龄各20~25克,100日龄以上各40克左右,可随病情随症加减,每日一剂,每剂煎3次,3次药液混合分成2份,上、下午各1份。
4.补救措施发生传染性法氏囊后,要加强对鸡舍及环境的消毒,其消毒剂的选用以碘制剂、含氯制剂的消毒液为好,同时要提高育雏舍温3~5℃,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及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以降低15%左右为最好,对减少鸡只的死亡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用药体会
使用卵黄抗体的目的是及时控制死亡,同时辅以抗病毒药物可防止病情的反复感染,而抗菌药的及时应用可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减少没必要的经济损失。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也非常重要。
另外,在传染性法氏囊病多发的鸡场,可采用中药方剂进行预防用药,效果明显。
作者简介:张云,男,(1980-),执业助理兽医师,大专,毕业于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目前主要从事畜禽及犬病的诊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