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猪业的迅猛发展,产生排放的污水、臭气等污染物对广大农村、河流甚至饮用水源地造成较为严重的污染。传统的养猪模式产生的污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治理难和投资大,费用高,即使采用猪―沼―果等立体模式的治理方法,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受季节性气候影响,难以全部消纳污染物,同时长期消纳污水将导致土壤生态失衡,降低土壤生产能力,也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使养猪业难以持续发展。有效治理养猪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降低养猪成本,提高猪肉品质,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沂南县某养猪公司采用日本NEW-R生物发酵舍环保节能无公害养猪新技术,将猪舍演变为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从源头上解决了污染问题。2007年7月,全省自然生态保护会议在临沂召开,与会领导和代表现场考察了该养猪场,给与充分肯定。在临沂市环保、畜牧等部门的大力推广下,全市生物发酵舍养猪快速发展,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1基本原理新型养猪技术模式是一种实用农业生物技术,是有益微生物菌种在养猪中的应用。这种微生物菌种是从天然植物资源中分离,经过高科技手段,培养扩繁生产并具相当活力的有益微生物酵母。将酵母按一定科学比例掺拌锯末、谷壳、米糠、猪粪并调整水分发酵,使微生物菌群繁殖,以此作为猪舍的垫料;酵母与饲料充分搅拌,喂养生猪,达到去臭和预防生猪发病的作用。垫料中有益微生物菌群不断繁殖,需要外来营养的补充,而生长在垫料上的猪产生的粪尿正是微生物菌群的营养来源。利用生猪的翻拱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经过发酵,猪粪尿的有机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在分解猪粪尿的同时,也去除了臭味,繁殖生长出大量微生物和有益菌,将猪舍演变为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绿色工厂,最终达到无臭、无蝇虫、零排放的新型环保生物养猪技术。2技术优势2.1避免了粪污对环境的污染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微生物,能迅速的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需对猪舍进行清洗排放,不会造成大量的冲圈污水,也不会产生臭气和蛆虫滋生,从根本上解决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问题。2.2节约资源、降低成本部分垫料因微生物的作用而转化为饲料,可节省饲料12%。猪圈不需要冲洗,无污水排出,既省去污水处理系统及污水管道系统的投资,又节约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2.3改善猪舍环境、提高猪肉品质生物发酵舍养猪,因猪舍通风透气、温度、湿度均适合猪的生长要求。随着猪的运动量加大,使瘦肉增多,从而杜绝了瘦肉精的使用。猪在这种舒适的环境中健康地生长,发病率低,不再像传统养猪中使用抗菌素等药物,提高了猪肉品质,生产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猪肉、无公害食品猪肉。2.4变废为宝猪圈的垫料一次投入可用3年以上,因垫料长期处在微生物的分解中,又不断加入猪粪尿,一年以后,它是天然的,可适用果树、蔬菜的有机肥料,它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能促进农作物的成长,该有机肥料的收入也相当可观。3技术要点3.1发酵舍的构造要求发酵舍要座北朝南,通风透气、采光良好,加装二层帆布卷帘以便调节风力和温度,北侧建立自动给食槽、南侧建自动饮水器。发酵舍可分为地上式发酵舍和地下式发酵舍,地上或地下垫料都不能低于70~80cm,都不能有积水的现象。地上式发酵舍层高必须(地面到屋檐的距离)为2.5m,饲料台宽度必须控制在1.20m,高度为70cm,在引水器下设计接水槽。饲料台与垫料区衔接处不可太过锋利,以防猪受伤。保证猪活动的地方通风透气、避免湿气过重。3.2垫料制作1)垫料制作时使用的锯末必须是未使用防腐剂处理过的,谷壳和锯末要按比例添加,否则会造成酸碱不平衡。2)米糠的质量要高,因米糠是发酵垫料时微生物的营养物。3)水分必须控制在45%左右。4)混合物搅拌均匀,否则因空气不足造成部分不能发酵。3.3日常管理要点1)要注意把猪粪、尿集中的地方,用耙把粪尿分散在垫料表面上(一般2~3d一次),同时须注意垫料的颜色和气味变化。如有变化须把垫料的表面30cm翻动一下,以便增加垫料的透气(夏天不要翻动)。2)在过分潮湿、水分集中的地方用各50%的锯末和谷壳调节水分。3)不能把水直接撒在猪粪上。3.4气温32℃以上时注意事项1)垫料不要做大动作翻动。2)密切注意因太干燥而造成垫料起尘,可用滴水方法处理;也可在起尘处表面撒上猪粪,但不可搅拌。3)要严格控制饲养的密度,小猪按0.75~1m2/头,大猪按1~1.5m2/头设计。4)可增设排气扇通风。5)粪便堆积太多时可往后堆积,也可平铺垫料,但切勿翻动。4效益分析根据对养猪场的跟踪,策划、设计新猪舍对新型养殖技术的环境效益评估报告表明,新型养猪技术模式具有明显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按育肥猪100头计(不含猪仔成本):新型养猪每轮投入养殖成本为3.884万元,而传统的养殖成本为4.674万元,新型养猪比传统的养猪多收益0.850万元。新型养猪模式的优点之一就是零排放,环保节能。监测表明,完全实现了粪污零排放,猪舍空气中的甲烷、硫化氢和氨等恶臭气体浓度均为未检出,固体废弃物作为有机肥料也得到全部综合利用,从而避免了治理设施的投入,减少了可能因污染纠纷的经济补偿,根治了养猪业排放的废水、臭气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生态效益突出。
相关文章
-
利用虾池精养海蜇高产技术
目前,海蜇养殖技术尚不成熟,但海蜇价格较高,且养殖周期短,许多养殖户纷纷尝试进行养殖,产量和效益或高或低,不很稳定。为了充分利用虾池,探索海蜇养殖生产技术,我们于2003年~2004年连续2年利用虾池进行海蜇养殖试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利用虾池精养海蜇高产技术总结如下:一、基础条件1.水源水源取自有淡水注入的入海...
2349 养殖手册 利用虾池精养海蜇高产技术 养虾技术 养殖 -
饲用乳化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乳化剂能够将饲料中的油脂乳化,从而提高其消化吸收率。本文就市场上出现的乳化剂种类和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卵磷脂类和糖苷酯类乳化剂优于其他类型的乳化剂。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追求养殖高效益的过程中,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饲料中使用油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畜禽饲料中添加油脂一般以豆油、玉米油、棉子油和米糠油为主...
2206 动物养殖 畜牧常识 农业养殖技术 -
怀孕母猪的营养与饲料
妊娠母猪的饲喂目的是使其有合适的体况并在分娩时不能过肥。每头母猪是不同的个体,会对所给的饲喂量产生不同的反应,尽管他们的体重相差不大。所以,确定妊娠母猪合适的饲喂量是十分重要的。采食必需一方面足以保证胎儿的发育和较佳初生重,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母猪理想的体增重和体况。生产实际中发现母猪在妊娠期喂给2.2公斤的饲料会有较满意...
974 动物养殖知识 农业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技术 -
秋季梭子蟹暂养育肥技术
每年秋季是梭子蟹开始暂养育肥的季节,暂养育肥养殖一般可分为育肥和暂养两个生产环节。一、育肥又称"育膏",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8月份~9月份,梭子蟹规格在50g/只~100g/只左右,此时梭子蟹的个体较小、较瘦,须经过强化培育,养至体肥膏满的商品蟹为止。这里仅以海水池塘养殖为例,请注意以下几点:1.交配期规格在50g/只...
267 养殖手册 秋季梭子蟹暂养育肥技术 养蟹技术 养殖 -
生猪六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猪虱与蚤:猪虱常寄生在猪的耳根部、颈部、腹下及四肢内侧。病猪瘙痒,到处摩擦,引起红疹、化脓性皮炎、脱毛脱皮等,严重感染时造成猪贫血。猪虱还是传播猪痘的重要媒介。寄生在猪身上的蚤是一种人蚤,常寄生于在污秽环境中饲养的猪身上。防治:(1)1%高锰酸钾水冲洗,3%来苏儿喷洒猪体虱、蚤寄生部位,但要谨防感冒。(2)取敌百虫经清...
2461 养殖手册 生猪六种常见皮肤病的防治 养猪技术 养殖 -
养鸡场免疫程序的确定
随着养鸡业的蓬勃发展,鸡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据不完全统计,鸡的病毒病有30余种,细菌病20余种,寄生虫病10余种,另外还有代谢病和中毒病,但90%以上为传染病。从某种程度上讲,控制好病就等于养好鸡。所以,鸡病的控制,更确切的说,鸡传染病的控制,是养鸡业成败的关键。如何控制好传染病,预防是根本。每一鸡场的免疫程序应如...
856 养殖手册 养鸡场免疫程序的确定 养鸡技术 养殖 -
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
鸡是CIAV的唯一自然宿主。不同品种和各种龄期的鸡均可感染CIAV,但24周龄以内的雏鸡更易感,雄雏可能比雌雏易感性更高。本病具有明显的龄期抵抗力,在无其他病原的情况下,随鸡日龄的增长,其易感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自然情况下,CIA的发病率变化较大,为20%60%,病死率一般为5%10%,严重时可高达60%以上。...
712 养殖手册 鸡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 养鸡技术 养殖 -
蜱麦与南美白对虾双茬高效种养技术(上)
蜱麦的种植,一般生育期在200天左右,较小麦及半冬性饲用大麦腾茬早,适宜水旱轮作及植养双项高效。另外,啤麦种植成本较小麦及其他冬作物要低,根据江苏省射阳县千秋镇近年来的种养经验而得:南美白对虾与啤麦轮养轮植,可有效的提高农田产出效益,合理利用土地,一般每亩产出啤麦400-500千克,约400-500元,亩产商品虾450...
2629 养殖手册 蜱麦与南美白对虾双茬高效种养技术上 养虾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