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科鱼类由于适盐性广、食物链低、生长快和肉味美而成为海水、咸淡水乃至淡水鱼类养殖的较好种类,早在1960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就在室内培育出梭鱼苗种,同年原浙江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在室外土池中培育出了梭鱼苗种,1976年江苏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室外咸淡水土池中培育出4万尾梭鱼苗种而达到生产水平。此后,河北、山东、江苏等省梭鱼苗种的培育都能满足养殖需要,但是,长江以南地区迄今为止养殖梭鱼的苗种还来源于采捕自然苗种,由于梭鱼自然苗种每年丰歉不一、规格不一致、难以驯养、成活率低、产量不高,因此严重地影响了梭鱼养殖业的发展。近年来,笔者在梭鱼人工繁殖基础上进行了梭鱼室外土池生产性育苗试验,获得了成功。一、育苗池的准备育苗池面积为3亩~4亩,共4口。放苗前排干池水,曝晒1周~2周,然后进水10cm,采用75kg/亩的生石灰或5kg/亩的漂白粉清塘消毒,池水毒性消失分别需要7天或3天。池水毒性消失后,于放苗前2天~3天向育苗池中注水30cm~40cm,水体盐度要求与孵化用水相一致。注水时,用密网过滤。同时,施入基肥培育基础饵料生物,鸡粪施用量为100kg/亩。二、鱼苗放养当仔鱼开始平游并能主动摄食时,才可放养于育苗池中。放养前需要试水,并检查池水中基础饵料生物是否达到育苗要求。放苗时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下午3时~4时下塘,仔鱼放养密度为8万尾/亩~10万尾/亩。三、饲养管理早期培育以施肥培育基础饵料生物结合泼洒豆浆为主,豆浆用量为每亩池塘投入用0.1kg~0.25kg黄豆制成的豆浆,具体投喂量应视池水中基础饵料生物的丰欠增减。当鱼苗体长达到20mm左右时,可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时可先沿池边撒投再逐渐驯化至设置的饲料台内进行投喂。随着鱼苗的生长,逐渐加深池水的水位,培育至夏花阶段时加满池水为止。在水温21.1℃~32.4℃、pH7.59~8.88、盐度8.3‰~10.3‰的条件下,经过25天左右精心培育,鱼苗约可长成至体长25mm~30mm的夏花,此时拉网锻炼、及时分塘而转入鱼种培育阶段。四、培育结果1.施肥后育苗池桡足类的数量变化施肥后9天,池水中桡足类及其幼体达到高峰,数量达到400个/mL~420个/mL,放入鱼苗后则数量急剧下降。笔者曾试图通过追肥、泼豆浆和加水等措施加以调控,但均未能维持桡足类衰落的趋势。2.下塘鱼苗的生长由于育苗池中饵料生物充足,且适口性好,梭鱼鱼苗下塘后的生长速度很快,孵化后26天夏花分塘时平均全长可达28.5mm,孵化后65天时平均全长可达70mm~80mm。3.土池培育梭鱼苗种的成活率刚孵化的梭鱼水花下塘数量为85万尾,在土池中培育至平均全长达28.5mm起捕分塘,获夏花36万尾,成活率达42.35%;将夏花培育至7月下旬(孵化后65天),出塘规格为全长70mm~80mm的苗种32.5万尾,成活率达90.28%。五、讨论1.关于适时放苗入池的问题了解掌握放苗入池的时机,对于提高培育成活率至关重要,过早放苗入池将会因缺少基础饵料生物而无法摄食,而当有效饵料生物的繁殖高峰期过后放苗也会得到同样结果,只有在池水中饵料生物开始繁殖时放苗则较为适宜。因此,在苗种生产时应安排好育苗池的施肥和放苗时间。林重先等(1983)对施肥育苗池中的桡足类数量变化连续进行2年的观察,观察结果得到,在施肥后第10天开始桡足类迅速增长,第14天至第18天达到高峰,随后开始迅速减少。本试验结果为第10天出现高峰,第14天至第18天反而急剧减少,究其原因可能是放入鱼苗所造成,但从桡足类总的变化趋势看,施肥后7天~10天放苗应是较佳的放苗时机。2.关于人工苗种的质量问题梭鱼人工苗种的质量问题对于梭鱼苗种培育单位尤为重要,从养殖户反馈的情况看,人工苗种至少有四大优势:一是规格齐,以后生长也较整齐,管理容易;二是食性好,人工苗种从水花一下塘就投喂人工饲料而进入鱼种培育期,不存在食性转化过程;三是生长快,人工苗种由于规格齐、食性好而较易建立投喂的条件反射机制;四是成活率高,野生苗种一旦离水则其死亡率高达50%,加上运输时产生机械损伤,养成的成活率只有10%,而人工苗种由于经过多次拉网锻炼,即使在盛夏7月,运输成活率也较高,养成商品鱼的成活率可在75%左右。
相关文章
-
母猪早产、流产和死胎的原因及措施
引起怀孕母猪早产、流产、死胎的主要原因:一是营养缺乏,如饲料营养水平过低,缺乏维生素E、维生素A,造成猪体过度消瘦而引起胚胎早期死亡;二是饲养管理不当,如饲养密度过大,体重大小悬殊而引起咬架、争斗,猪舍地面过滑易于滑跌等;三是饲喂有刺激性异味或发霉饲料以及冬季饲喂冰冻饲料;四是没有及时注射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疫苗。预防措...
2498 动物饲养知识 家禽养殖教学 家禽养殖技巧 -
奶山羊乳房炎防治措施
奶山羊乳房炎是由乳房外伤,或挤奶不及时、挤奶方法不当而造成乳汁存留过多,被细菌感染所致。病羊临床表现为乳房发热、肿胀、疼痛、产奶量明显减少;乳汁稀薄,内含絮状物、血液或脓汁,有的挤不出奶或只挤出几滴水;严重时伴有体温升高、厌食等全身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容易引起死亡;或者转为慢性,乳房发生硬结,奶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失去产奶...
2268 养殖手册 奶山羊乳房炎防治措施 养羊技术 养殖 -
治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有绝招
核心提示:传染性眯萎缩性鼻炎的一般说法都是没有治疗方法,只有坚决淘汰一法,疫苗作用也不大。但笔者在养殖过程中采用药水槽疗法,供大家参考。目前养猪业疾病多发和难以治疗,给养殖户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经济损失。一般说法:传染性萎缩性鼻炎,没有治疗方法,只有坚决淘汰一法,疫苗作用也不大。但笔者在多年的养殖过程中,总结出了一条简便实...
1722 特种饲养 畜牧业资料 家禽养殖技术 -
疑似猪口蹄疫临床处理的重大误区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FMD)是由FMD病毒(FMDV)感染发生,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类动物,长期以来被列入人畜共患病类别。按照我国政府相关法律规定,凡经具资质的专业机构鉴定为发生口蹄疫的猪场,均应作无害化处理。因此,准确理解口蹄疫的发病特点,做好切实可靠的防控措施,确保人畜安全...
2637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科普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澳洲淡水龙虾当年养成技术
红螯螯虾因其外形酷似海水小青龙,又只生活在淡水中故又称澳洲淡水龙虾。原产于澳大利亚北部的溪流中,其最大个体可达2.72kg,是一种肉味鲜美、富含低胆固醇蛋白质的保健食品而风靡欧美及港台地区。它具有生长快、易饲养、病害少、饲料成本低等特点。适宜水温10-38℃,幼虾经5个月左右养殖,当年个体可达100克左右,即可上市销售...
2051 养殖手册 澳洲淡水龙虾当年养成技术 养虾技术 养殖 -
子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技术
子猪黄痢和白痢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哺乳子猪的急性腹泻性疾病,在环境条件差和卫生不好的猪场多发。初产和二产的母猪所产子猪多发,高胎次母猪所产子猪发病率低。子猪黄痢也称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生后7日龄内发病,最快有在出生后12小时发病者。子猪白痢也称迟发型大肠杆菌病,一般在10日龄~21日龄发病。引起此两种病的...
2469 养殖手册 子猪黄白痢的综合防治技术 养猪技术 养殖 -
鲜高粱玉米苗不能喂猪
目前正是玉米、高粱幼苗生长旺盛季节,今年入夏以来,我们发现有的农户用间拔的鲜高粱、玉米苗喂猪,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高粱、玉米苗含有一种氰甙的有机化合物,牲畜吃后1小时左右,就会出现流涎呕吐,心跳加剧,腹胀腹痛,重者出现死亡。据统计,今年5月至7月,江苏阜宁县吴滩社区13个村108个组的广大农户因牲畜食用鲜高粱、玉米...
2242 动物养殖 家禽养殖妙招 家禽养殖教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