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收麦子的季节,农业大省的一些地方又“狼烟四起”。实际上,农民兄弟们烧秸秆,烧掉的是牛肉、牛奶、牛皮等许多东西。如果将秸秆充分利用起来,升值的部分可能是其辛辛苦苦种植出来的粮食价值的5到10倍。
例如,山东等地的大部分农田,可亩产粮食1吨多,去掉所有的成本也就是纯收入500多元。而如果同时收获3吨饲料,则可以使一头成年黄牛吃150天,实现“两亩地一头牛”。牛使农户增值的部分约合每亩地2700元。要是改养奶牛,利润空间更大。
那么,有如此美好的前景,为什么农民兄弟们还在烧秸秆呢?为什么不能解决农民烧秸秆问题呢?这里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为秸秆找到一个很好的出路,没有将上面所介绍的农民收获粮食后,同时收获牛肉、牛奶和能量的科学道理,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我们知道,人吃饭需要储备粮食,但我们很少为牲口储备“粮食”。“六畜”中不与人争粮的牛、马、羊的“食物”却少有生产经营,农牧民家里的大牲口经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的干脆不养大牲口了。
因此,要科学解决中国的大牲口口粮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问题,以及宏观生态问题,一个以消耗作物秸秆为主的粗饲料加工工业必须跟进。这其中巨大的利润空间,可为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机械加工业、有机肥业、能源工业、服务业等所分享,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可以使该产业链运转起来。如果将全国的7亿吨秸秆充分利用起来,这个“大饼”的直接价值就可以达到6000亿元。
值得欣慰的是,笔者最近在山东发现了秸秆转化为饲料,并大量用于养殖业的生动例子。山东枣庄一家民营企业自费投入1300万元,研发9年时间,科学解决了养殖业中饲料运输难、贮存难、吸收难、转化难等众多棘手问题,为秸秆找到了合理的出路。他们为牲畜生产草“面包”,其中微生物和酶制剂、加工机械和外包装的技术创新,根本解决了青储饲料加工成本昂贵、时间短、烂窖、吸收转化低等许多问题,并由此带动了粗饲料工业这个乡土气最浓的朝阳产业,非常适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议国家加强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