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限制饲养限制饲养的目的是防止青年鸡采食过多而增加脂防积蓄,从而保证鸡的正常生长发育和产蛋时鸡对营养物质的合理需要。1.1定期称重,掌握料量:限饲开始时,随机抽样30~50只鸡称重并编号,每周或两周称重1次,用其平均体重与标准体重比较,10周龄以内的误差最大允许范围为±10%,10周龄以后为±5%,超过这个范围体重,就应适当减少或增加饲料喂量。每次增加或减少的饲料量以5g/(只?日)为宜。1.2确定限饲时间:生产中对蛋鸡限制饲养多从9周龄开始,一般采用限量法。1.3保证足够的料槽:限饲时必须备足料槽,分布合理,防止弱鸡采食太少,个体采食不均,发育不整齐,保证每只鸡都有采食位置,最好留有10%的余位。1.4特殊情况的处理:在限饲过程中,如果鸡群发病、接种疫苗或转群时,可暂时停止限饲,待消除影n向后再行限饲。1.5笼养育成鸡的限饲:笼养育成鸡,控制饲养的技术措施比较容易实施,但由于笼养时鸡的运动量减少,应考虑适当降低饲养标准中的能量含量。另外,笼养时采取限饲时间可适当提前。2光照控制鸡的生殖系统在16周以后对光特别敏感。此时期光照管理非常重要,它关系到鸡群是否可以适时开产。不能过早、过快地增加光照,否则易造成早产,并会引起鸡脱肛、啄肛。光照控制的原则:生长期大约每天8小时光照最好,不要超过11小时,在开放式鸡舍不能保证时也要做到光照时间不能延长(特别是在12周龄以后),照度以5~10lx为宜。应根据季节情况和鸡舍情况制订相应的生长期和产蛋期光照方案。2.1密闭鸡舍:养于密闭鸡舍的鸡群完全用人工光照,光照强度和时间可以人为控制,因此可按规定的制度准确执行。每日光照时间可定为8小时。雏鸡1周龄内每天光照23~24小时,2~20周龄每天保持8小时光照时间。采用人工光照鸡群,20周龄为8小时光照,21~24周龄每周延长1小时,25周后延长0.5小时至32周龄达16小时。如育成于密闭鸡舍,至产蛋时转到开放式鸡舍,若当时自然光照时间短于12小时,应立即给予12小时的光照;若当时自然光照时间长于12小时,以后每周增加0.5小时直到蛋鸡光照时间16小时。2.2春夏季孵出的雏鸡:生长后期处于日照渐短或较短时期,可完全利用自然光照,对开放式鸡舍饲养的鸡群利用此期间为好。春、夏雏生长后期处于自然光照较短期,当鸡群产下第一个蛋时进入产蛋期。可以逐周补加入工光照0.5~1小时,鸡群30周龄时光照应达蛋鸡规定时间。2.3秋冬雏:生长阶段后期,处于日照渐长或较长时期,此期间育成,如完全利用自然光照,通常会刺激母鸡性器官加速发育使之早熟、早衰。为防止产生这种情况,多利用人工光照达到光照时间的恒定或逐渐减少。2.3.1用遮黑法限制光照时间遮黑法就是对自然光加以控制,在鸡舍的门、窗等透光处安装上卷帘,使鸡舍完全遮黑形成暗室,每天定时将帘卷起或放下,这样就可以使自然光照控制在要求的范围内。光照时间完全同密闭鸡舍,只是不用人工光照而用自然光。2.3.2光照时数保持恒定:将自然光照逐渐延长的时间,变为稳定的较长光照时间。从孵出之日算起,根据当地日出、日没时间,查出20周龄内最长一天的自然日照时数,此光照时数从雏鸡1日龄开始一直保持到20周龄,之后每周增加0.5~1小时,达到产蛋期光照16小时为止。3转群上笼育成鸡早的可在17~18周龄进行转群上笼,最迟不应超过22周龄。转群上笼会使鸡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特别是育成期由平养转为笼养时应激反应尤为强烈,有些鸡经过转群上笼而体重下降、精神紧张、拉稀,一般需经3~5天甚至1周以上才能恢复。因此,育成鸡转群上笼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1上笼前健康状况良好:上笼前有必要对育成鸡进行整群,对精神不好、拉稀、消化道有炎症的鸡进行隔离治疗;对失去治疗价值的病、弱鸡及时淘汰;对羽毛松乱、无光泽、冠髯和脸色苍白、喙和腿颜色较浅的鸡挑出来进行驱虫(也可对整个鸡群进行驱虫);把生长缓慢、体重较小的鸡单独饲养,给予较好的饲料,加强营养,促其尽快增重。上笼当天不需添加过多的饲料,以够食为度,让鸡将料吃干净。3.2转群时间:白壳蛋鸡品系应早于褐壳蛋鸡品系。适当提前转群,有利于新母鸡逐渐适应新环境,有利于开产后产蛋率较快增加。3.3选择适宜气候:夏季应利用清晨或晚上较凉爽时进行,冬季则应在中午较暖和的时候进行。上笼时舍内使用绿色灯泡或把光线变暗,减少惊群。捉鸡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粗暴。3.4转群抓鸡:应抓鸡的双腿,在装笼运输时严禁装得过多,以免挤伤、压伤。运输过程中,尽量不让鸡群受惊、受热、受凉,切勿时间过长。若育成鸡舍与蛋鸡舍距离较近,可用人工提鸡双腿直接转入蛋鸡舍。3.5避免增加应激:上笼时不要同时进行预防注射,以免增加应激,待鸡群稳定后再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装笼数量应根据笼位大小、鸡的品种和季节合理确定。3.6加强管理:上笼2~3天后,不宜改变日粮,同时视鸡只的采食情况,决定是否恢复限饲。上笼后1周内的日粮应增加多种维生素,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饲料要少给勤添。
相关文章
-
稻田半兔耕一次性施肥抛秧栽培
实行稻田不翻耕机耙田半免耕一次性施肥抛秧栽培技术,有着十分显著的节本、增效的双重效果。1、稻田土壤进行耕翻,使表层25cm左右的熟土被翻至底部而造成地力、养分浪费。不耕翻由于保持了土壤耕层的自然结构,致使熟土层逐年增厚,有利于提高地力。2、稻田不进行耕翻,每亩至少节约灌溉用水60立方米以上。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
2639 养殖手册 稻田半兔耕一次性施肥抛秧栽培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提高蚕茧解舒率的主要措施
去年春蚕无锡市锡山区部分茧站出现了压库滞销,主要原因是干茧抽样解舒率偏低。今年春蚕又将上山,提高解舒率已成为全区春茧生产的当务之急。解舒率是衡量茧丝离解男易程度的指标,解舒率高,表示茧丝容易离解,利于丝厂剿丝,反之则表示茧质差。为提高锡山区蚕茧质量,现将提高解舒率的主要措施简述如下:一、上蔟场所必须干燥通风,切忌阴暗潮...
925 养殖手册 提高蚕茧解舒率的主要措施 养蚕技术 养殖 -
谨防獭兔霉菌毒素中毒
饲料发霉时产生大量霉菌,霉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各种代谢产物,即霉菌毒素。獭兔吃进一定量的霉菌毒素后会发生中毒现象。秋季新的饲草还没有粉碎,自配饲料的养殖户使用的草粉多是经夏的旧草粉。而草粉在夏季高温高湿的条件下,极易发生霉烂,产生大量霉菌毒素。所以养殖户在使用经夏的草粉时要特别注意,千万别混进发霉变质的。獭兔发生霉菌毒素...
2972 动物饲养 畜牧常识 农业养殖技术 -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传播的持续性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PRRS)病毒对全球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影响极大,此病提高死亡率,并降低猪的生产性能和生长速度,增加疫苗和药物的费用。尽管提出了许多防治措施,但实施后,其效果仍不尽相同,因此这些措施并不适合有的养猪场。PRRS病毒具有长久的致病感染性,并能横向和纵向传播。子宫内的胎儿及断奶前的仔猪晚受此病毒感染,可通过...
601 养殖手册 养猪技术 养殖 -
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要点
饲养哺乳仔猪的关键技术是让仔猪吃足初乳,及时补料,有全价优质的饲料和减少仔猪腹泻等。1.固定乳头,使仔猪吃足初乳刚出生的仔猪,四肢无力,行动不灵活,往往不能及时找到乳头;同时,有些强仕仔猪专抢乳汁多的奶头(前、中部奶头),使一些弱小仔猪只能占乳汁少的奶头,甚至吃不到乳汁。因此,必须进行人工辅助,让仔猪尽快吃到初乳,特别...
1262 养殖手册 哺乳仔猪的饲养技术要点 养猪技术 养殖 -
猪群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1.疫情报告 当兽医怀疑猪场发生危害严重、流行性和人猪共患传染病时,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的疫情。 2.诊断 对猪场发生或怀疑有传染病时,及时而正确的诊断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能否正确地实施防疫灭病的措施,减少损失。如不能立即确诊时,应尽快采取病料送有关业务部门检验,在未得出结果前,应根据初步诊断,采取相应紧急...
2747 养殖手册 猪群传染病的扑灭措施 养猪技术 养殖 -
饲料添加柠檬酸饲喂仔猪成效显
仔猪体重达30公斤前,在以植物性蛋白为主的日粮中添加柠檬酸,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仔猪的生产性能。大多数试验证明,在日粮中添加1%~2%的柠檬酸,对于防止仔猪腹泻的发生、促进仔猪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等均有良好的作用。降低仔猪胃肠内PH值,减少腹泻发病率。柠檬酸可降低日粮的PH值,提高胃肠道的酸度和消化酶活性,促进乳...
359 动物养殖知识 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注意事项 -
水质控制好坏决定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成败
白对虾温棚养殖具有光照较弱、空气交换少、水温较低、养殖周期长、敌害较少等特点,技术性较强,水质的控制是决定棚虾养殖成效的关键。一、幼苗用水及水体消毒应采用天然海水、海水晶或人工配制海水,如采用地下咸水须提前10天抽取和调控,施放硝化细菌、生石灰、打气等。既可全塘放苗,也可围角标粗10~15天后开放,蓄水0.8米,略高于...
1141 养殖手册 水质控制好坏决定温棚养殖南美白对虾成败 养虾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