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住白细胞原虫病是由鸡住白细胞原虫寄生在鸡体内脏组织和白细胞而引起的。本病是一种以阻碍雏鸡生长发育、引起雏鸡死亡、成鸡严重贫血、生产性能下降、内脏和组织广泛出血为特征的疾病。目前已在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湖南、四川、贵州、台湾等中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发现。由于该病在成年鸡群发生时,鸡冠变白,蛋壳变白、变薄,产蛋率下降,能引起养殖户足够重视.但雏鸡、育成鸡的住白细胞原虫病却往往枝忽视,鸡群发病后不能及时发现和治疗,引起的损失往往很大。因此,本文在此重点介绍住白细胞原虫病在雏鸡、育成鸡上的诊断、预防和治疗。1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目前已发现鸡住白细胞虫3种:沙氏住白细胞原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安氏住白细胞原虫。中国常见为前两种,引起严重问题的主要是卡氏住白细胞原虫。主要通过昆虫(库)蠓、(斑)蚋传播,该病流行广,发病季节长,流行季节为5~10月,以7~9三个月最易发,危害严重。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12d,多发生于3~6周龄小鸡,发病严重,死亡串高达5%~80%;青年鸡感染串较雏鸡高,但死亡率不高,一般在10%~30%之间;成年鸡的感染率最高,但死亡串很低,一般在5%~1%之间。不同晶系的鸡对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的抵抗力存在天然的差异,白羽鸡比其它羽色鸡只易感,死亡情况也较严重;本地鸡对该病抵抗力较强,死亡串也较低。人工注射(病鸡带虫组织)感染时,病程最短者为8d,最长者为24d。免疫应答目前对卡氏住白细胞原虫感染的免疫反应主要集中在体液免疫的研究中,对细胞免疫的研究较少。注射子孢子后,第14d即可检出特异的抗体,第60d左右达最高峰,并以较高水平保持1年之久;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该病反复发生的情况还是多见,患病后获得的免疫保护能力不可靠。2临床症状2.1育雏育成鸡群中公鸡较母鸡先发生该病。由于公鸡冠部、肉髯先发育,而且发育速度较快,比母鸡更易、更早遭受蠓蚋袭击,所以公鸡更早表现出鸡冠卷白、精神萎顿、消瘦死亡。这一特征对于公母混养的鸡群(如种鸡群)具有重要价值。2.2病鸡主要表现精神沉郁、卧地不动、减食或废食、羽毛松乱,继而拉黄绿色水便;部分病鸡临死前口流鲜血,因而常见水槽和料槽边有病鸡咯出的鲜血;偶有呼吸罗音。2.3鸡群中容易发生啄尾脂腺的现象,严重时,尾脂腺周围羽毛掉光,尾脂腺甚至被啄出血;该症状多见于70日龄以前。2.4由于流行病学的相似性,鸡痘和住白细胞原虫病关联性比较大,经常互相伴发,因此发生鸡痘时也易并发住白细胞原虫病。2.5发病时,病程不急。往往在一段时间内由精神变差、减食,然后才出现死鸡,潜伏期和发病初期,如果转群或免疫其它疾病,将引起鸡群疫病暴发,死亡迅速增加。3剖检痛变主要表现为贫血,全身皮下、肌肉和内脏组织广泛性出血。(1)皮下、胸腿肌呈斑点状出血。(2)肾脏出血,有些鸡肾脏表现有白色小结节和血凝块,严重时,整个肾窝充满血液。(3)腺胃粘膜潮红、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类似靳城疫,极易误诊),肠遭粘膜、肠系膜有点状或斑状出血。(4)肝脾肿大,质脆,肝脏表面有芝麻大小的凹陷性出血点,脾脏有粟粒样白色结节和出血点,肺淤血或出血。(5)胰脏有出血点和粟粒样白色结节;胸腺点状出血、肿大。(6)胸腔、腹腔积有黄白色混浊液或红色血水。(7)卵巢破裂并有出血泡(临产鸡),输卵管粘膜有点状或斑状出血。(8)心肌苍白、有白色结节。(9)有时法氏囊肿大、充血、出血.肌肉有血点,易与法氏囊病相混淆,应注意与法氏囊病作鉴别诊断。所有出血症状中,以肾、肺、肝和肌肉出血较为常见,而且在体况较好的病死鸡中剖检症状最典型。4实验宣确诊采取出血病灶或病鸡血液涂片,经姬姆萨氏染色,在显傲镜下可见到清晰的单核白细胞内的配子体(蓝紫色的住白细胞原虫配于体,配于体呈长圆形,宿主细胞膨大,核被挤向一侧)、裂殖子。5预防一般在5~10月的育雏、育成鸡群应严加提防,预防措施应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综合考虑,不要单一;药物预防要长期坚持,不要有太长的间隔。5.1搞好鸡舍内外环境卫生,重点杀灭死水坑塘内的蚊、蠓、蚋卵及幼虫,鸡舍内尽量做到空气流通、光线充足。5.2在育雏育成鸡舍内点蚊香或点灭蚊药片,可有效杀灭或减少中间宿主昆虫,在育雏期间还能有效预防鸡痘免疫前或免疫空白期发生鸡痘,十分经济。5.3饲料中加药预防是十分有效的预防办法,但是由于该病流行时间较长,加药时间也很长.药物的选择就得考究,要考虑到效果和成本。磺胺类中的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磺胺六甲氧嘧啶(泰灭净SMM)、磺胺五甲氧嘧啶等效果较好,但成本很高,作长期预防不大适用。克球粉、痢特灵等效果欠佳,而且不能长期添加(现在痢特灵已被列为禁用兽药名)。磺胺二甲噎啶(SM2)+磺胺甲氧嗜啶(TMP)、磺胺嘧啶(SD)+磺胺甲氧嘧啶(TMP)是十分价摩的复方磺胺,预防效果也较好,毒副作用也很低,可考虑长期添加,添加量为:150~200g/t。添加复方磺胺后,对其他细菌感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6治疗治疗时,择药准确,剂量用足,时间用够,针对该病严重广泛性出血的特点,考虑止血+抗虫的模式来治疗,在使用抗虫药物的同时,另可添加:维生素k3、维生素C等;对于一些脱水的鸡只,由于其电解质代谢紊乱,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葡萄糖。
相关文章
-
人工孵化鳖卵应控制哪些环境因子
鳖的孵化有自然孵化和人工孵化两种。自然孵化往往受气温、风雨、干旱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以及鼠、蚊、蛇、蚁等天敌的危害,孵化率常不高。而人式孵化可克服这些缺点,提高受精卵的孵化率,缩短孵化期,增加当年稚鳖的养殖时间。在鳖卵的人工孵化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主要的外界环境条件,所以要正确掌握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1)温度鳖卵...
529 养殖手册 人工孵化鳖卵应控制哪些环境因子 乌龟养殖技术 养殖 -
成鱼池塘的秋季管理措施
一、加强水质管理到了秋季,池塘载鱼量较大,水体有机质积累较多,水质易变质变坏,因此对池塘水质要特别注意。池塘水位要维持较高,以2~2.5米为宜,水质保持清新优良,溶氧丰富,满足"肥、活、嫩、爽"的要求。具体措施有:①定期注换新水,10天左右注换新水一次,每次换水30厘米左右。②及时清除残饵、污物,鱼类食场的残饵,池塘水...
1645 养殖手册 成鱼池塘的秋季管理措施 养鱼技术 养殖 -
河蟹四种疾病 难治也能防治
夏秋季节,名优水产养殖品种--河蟹易患多种疾病,其中水肿病、聚缩虫病、蟹奴病、蜕壳障碍病,较难防治。但只要尊重科学,采取科学的方法,也能有效防治,并不可怕。――水肿病1、症状:河蟹腹部、腹脐及贝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蟹匍匐池边,不摄食,最后病死。2、病因:大多在河蟹生长过程中,腹部受机械性损伤后感染病菌所致。3、防治:...
1000 养殖手册 河蟹四种疾病难治也能防治 养蟹技术 养殖 -
提高奶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做好奶牛冷配工作,对发展奶牛业、提高奶牛的经济效益都十分有益。下面谈谈提高奶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供参考。1适时准确的输精时间奶牛有如下表现时,可考虑进行第一次输精:奶牛由乱跑呜叫变为安静,不躲避人的接触;手抓牛尾有拱背现象,阴门流出的黏液量不再增多,黏液中间混有灰白色或米黄色不透明的块状或小颗粒状物;发情后期试情公牛仍...
1670 养殖手册 提高奶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养牛技术 养殖 -
肉羊冬季育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育肥组群原则凡不做种用的公、母羔羊和淘汰的老、弱、瘦、残羊都可用作育肥。先对它们进行去势、驱虫、灭癣、修蹄,然后按老幼、强弱、公母进行分群和组群。这样,有利于羊群的安宁和羊的生长发育。但一般而言,幼龄羊比老龄羊增重快,肥育效果好。羔羊1至8月龄的生长速度最快,且主要生长肌肉,选择断奶羔羊做肥育羊,生产出肥羔肉质好,...
1986 动物养殖知识 畜牧科普 家禽养殖指南 -
鹌鹑新城疫病预防措施
临床症状:感染鹌鹑新城疫后少数鹌鹑不见任何症状突然死亡,接着大部分鹌鹑陆续表现出羽毛粗乱、翅膀下垂、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张口喘息、闭目呆立、口腔有多量黏液流出等。有些鹌鹑腿麻痹、站立不稳、头向前伸,经2―3天死亡。有部分鹌鹑拉白色稀便或血便。鹌鹑新城疫的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切勿鹌鹑舍内混养其它禽类。笼舍保持清洁卫生,每...
1905 养殖手册 鹌鹑新城疫病预防措施 鹌鹑养殖技术 养殖 -
小尾寒羊高效益饲养把三关
鲁西小尾寒羊被誉为“中华国宝”、“世界明珠”,具有繁殖力强、体格高大、生长发育快、适应性强等特性。曾出现过月龄体重达55公斤的羔羊。利用这些特性,科学饲养,把好三关,效益明显。 第一关选择纯种 为了达到小尾寒羊的选择纯度,在引进时必须掌握以下特征:一、形态标准:1.公羊头颅大、脖子粗、头上有一对螺旋形大角,母羊头颅...
2171 动物饲养知识 农业养殖技术 家禽养殖技术 -
提高笼养肉种鸡受精率的综合措施
肉用种鸡的任务是提供更多的优质肉用雏鸡,因此肉种鸡不仅应具有优良的遗传性能,后代生活力强、生长速度快,还要产蛋多、受精率高和出雏率高。受精率的高低不仅与种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密不可分,而且也是衡量种鸡场管理水平、技术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想要提高种鸡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提高种鸡的受精率至关重要。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出来...
694 养殖手册 提高笼养肉种鸡受精率的综合措施 养鸡技术 养殖 -
肉牛创伤性心包心肌炎防治
肉牛创伤性心包心肌炎是由于尖锐异物穿过网胃、膈膜而刺入心包,由心包发炎而蔓延心肌或进一步刺伤心肌而发炎。(1)病因。①尖锐异物随牛粗放采食进入瘤胃而沉于网胃底壁随瘤胃的蠕动而发生一步步的损伤;②肋骨骨折等情况从胸壁刺伤;③随分娩而原有创伤性网胃炎加剧而成。(2)症状。该牛精神沉郁,活动迟缓,食欲减退,肘部常外展;心区听...
868 养殖手册 肉牛创伤性心包心肌炎防治 养牛技术 养殖 -
蛋鸡互啄的原因与对策
啄癖是集约化养鸡中常见的症状,根据啄食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啄羽、啄肛、啄蛋等。生产实践中要注意分清原因,对症处理。一、原因1.饲养密度过大:饲养密度过大导致水槽、料槽不足,鸡群争抢水料,使有些鸡只体内营养缺乏,易发生啄癖。2.鸡群整齐度差:0?D20周龄,鸡群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体重和骨路快速增长,若饲养管理不当,会造成...
2722 养殖手册 蛋鸡互啄的原因与对策 养鸡技术 养殖 -
雏鸡死亡率高的原因解析
1、育雏期温度过高或过低。养鸡户育雏时很难掌握合适的育雏温度,温度过高,雏鸡的体热和水分散失受到影响,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雏鸡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扎堆,会导致部分雏鸡呼吸困难甚至死亡。2、密度过大,相互挤压。由于密度过大,饲槽和饮水器数量少,放置的位置不当,或者环境突变、有异...
1689 养殖手册 雏鸡死亡率高的原因解析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