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养殖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1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出汗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雏鹅在低温环境中又会很快着凉感冒,并且人走后又扎堆,反复多次后,不仅感冒更多,而且多次出汗后引起叨毛形成僵鹅。若不及时调整室温,就会引起死亡和造成大批弱雏,给整个养鹅工作带来重大损失。造成低温的主要原因是育雏室的保温设备不当和管理不力。养育雏鹅的温度要求是适宜而均衡,即0~7日龄鹅的育雏温度以30℃~32℃为宜,7日龄后,每周下降2℃。昼夜24小时保持均衡,高低温差不超过2℃~3℃,尤其是凌晨时间、寒潮、雨雪天更要保持均衡。2湿度雏鹅对环境相对湿度的要求虽不像对温度那样严格,但决不能掉以轻心,否则会造成损失。由于很多人认为鹅属水禽,又不了解鹅的生理特点,错误认为育雏阶段湿度高比低好,忽视控湿措施,使育雏室内相对湿度维持在80%以上,这是错误的。其实特点是在高温(30℃以上)高湿或低温(24℃以下)高湿的环境中,雏鹅精神萎顿,食欲减退,不想活动,呼吸困难,拉稀,绒毛松乱,突出表现是叨毛,严重时整个头颈、背部的绒毛全部被叨光,外观好像人工用热水烫光拔净一样。严重导致生活力、抗病力减弱,容易发病死亡,不死者也是僵鹅,失去饲养价值。在适宜的环境温度范围(即等热区内),相对湿度应在55%~70%,适于鹅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若超过此限,随着湿度增加,鹅体的代谢机能就会失衡,特别是高温高湿环境,因为鹅体无汗腺从而以蒸发散热为主,而鹅皮脂较多蒸发散热极差,极易造成散热受阻,产生不舒服的感觉,于是,就以叨毛的方式散热,直至把绒毛叨光。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孳生,使饲料和垫料更容易霉变,鹅群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特别是霉菌毒素中毒会造成更严重伤亡,高温高湿环境还会引发中暑。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因湿空气比干空气的导热力高,热容量大,从而鹅的体热散失增加,会引起感冒;肠炎等疾病,甚至造成伤亡。若雏鹅在相对湿度40%以下干燥环境中,不能及时供给饮水,48小时左右即可发生脱水症,使黏膜干裂,引发呼吸道病,长期干燥会抑制绒毛生长。总之,形成高温环境的主要原因是通风不良,育雏前排湿措施不力,关键是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当。3饲料或饮水1~3日龄的雏鹅,由于体内有剩余卵黄提供营养,对饲料要求不高。但3日龄以后,在温度、湿度、光照适宜和清洁卫生、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雏鹅的新陈代谢机能日益旺盛,生长很快,而其肠容积小,消化力弱,因此要求品质好、容易消化的饲料;在人工饲喂上要求合理分群,料槽或料盘大小、高低适宜,摆放位置适当,分布均匀;饲喂时要少给勤添,让每只雏鹅都能同时吃得好,吃得适中,以满足其对营养的需要。刚出壳的雏鹅若24小时不给饮水,就会迅速出现精神萎顿、两翅下垂、嗜睡、眼球下陷、足部皮肤皱缩等现象,第3天出现呆滞,第5~6天出现死亡。因此,对幼雏来说,及时供给清洁适温的饮水比喂料更重要,而且一经开始饮水,就不能断水。造成缺水的主要原因是:不适时供水、供水不足、不连续供水、饮水器太少或饮水器放置在过冷、过热、过暗的地方,雏鹅无法接近和饮用。4有害气体鹅的呼吸系统结构特殊,对氧气的需要量很大,雏鹅对育雏室内的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十分敏感,如二氧化碳含量超过0.51毫克/立方米、氨超过21毫克/立方米、硫化氢超过0.46毫克/立方米,雏鹅就会肺部充血、潮红,呼吸加快,口腔黏液增多,精神萎顿,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若有害气体的含量继续蓄积,则出现肺部水肿,眼角膜浑浊,眼脸水肿,流鼻涕,进而呼吸困难,食欲废绝,呆立,昏睡,出现动作失调等精神症状,最后仰头、抽风、两肢麻痹、瘫痪死亡。如不及时采取通风换气措施,就会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二氧化碳含量过高的主要原因是:室温较高,封闭过严,通风不良,雏鹅饲养密度过大,长时间(夜间)无人检查等;引起氨气和硫化氢含量超标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育雏室潮湿、通风不良,潮湿污秽的垫料和粪便等有机物不及时清除、长时间堆积,从而分解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和硫化氢。出现上述情况后应立即采取通风换气、排湿措施,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即可解决。5药物中毒多用药、滥用药引起药物中毒造成雏鹅伤亡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应该引起重视,认真解决。主要原因是从幼雏开食起,就盲目不规范:跑连续用药,引起急性或蓄积中毒死亡或致残。鹅对药物比较敏感,尤其是雏鹅更敏感(如对痢特灵十分敏感,最易中毒等)。对鹅病的药物防治资料很多是从养鸡和鸡病防治资料中推算出来,只能供参考,不能不加思考地套用,否则,就容易引起中毒。实践证明,鹅的育雏环境只要能经常保持清洁、卫生、干燥,温度、湿度、光照、饲养密度适宜,大小强弱分群合理,定期消毒,通气换气良好,定时定量喂给新鲜干燥的饲料后饮水,雏鹅就能健康成长,不易发生普遍病和寄生虫病;至于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黏病毒等传染病,采用药物治疗也无济于事,惟有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对种鹅和雏鹅定期进行免疫,才能避免疾病,保证安全。6挤压和鼠害造成雏鹅挤压和鼠害伤亡是育雏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育雏室保温条件不好,管理马虎,室温突然下降或温差太大;饲养密度过大又不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不定时喂料饮水造成雏鹅饥渴难忍,突然喂料、饮水、惊吓等情况都会引起挤压伤亡。鼠害对3周龄以下雏鹅伤害很大,不仅直接咬死、咬伤和吓死雏鹅,还会传染疾病,危害其他畜禽,必须严加防范。堵塞育雏室的鼠洞,砸实地基,时刻注意关闭门窗,严防老鼠进入。一旦发现老鼠必须及时消灭。
相关文章
-
貉滴虫性肠炎怎么诊治
入夏以来,貉滴虫性肠炎时常发生,病死率很高,兽医同行及养貉户应引起重视,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本病的发生和蔓延。1、临床症状本病自入夏以来发生,多发生于饲养管理及环境卫生条件差的貉场,主要侵害幼貉,成年貉也可感染,多呈隐性经过。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被毛粗乱,顽固性的慢性腹泻,拉黏液样稀便,严重的出...
2367 养殖手册 貉滴虫性肠炎怎么诊治 养貉技术 养殖 -
肉用种鸡育成期日常管理
1.保持舍内适当密度根据鸡龄及时调整密度,保持适当密度的良好通风。2.有足够的食槽和水槽保证鸡群的正常生长发育和限制饲养技术措施成功的实施。3.补饲沙砾这是笼养鸡中切不可忽视的一项问题,一般在下午16时以后喂沙砾较好。4.注意清洁卫生和干燥鸡舍内及用具的卫生和消毒,环境的干燥,可以减少疾病的发生。5.做好疾病免疫工作要...
232 养殖手册 肉用种鸡育成期日常管理 养鸡技术 养殖 -
羊舍的建筑必须符合山羊的生理特性
1 羊舍的建筑必须符合山羊的生理特性山羊喜干燥,不喜欢栖息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对阴冷、潮湿、污秽的环境耐受力较差,易患各种疾病。山羊爱清洁,最讲究清洁的饮水、饲草、饲料和用具,养羊网对污染了的水和草料,宁愿挨饿受渴,也不饮水和进食。山羊由于长期野外放牧及其生理特点,排粪排尿没有定时定点的习惯,不像猪、狗等家畜可调教为...
891 养殖手册 羊舍的建筑必须符合山羊的生理特性 养羊技术 养殖 -
狐狸酮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狐狸是食肉动物,胃肠容积较小,肠道长度仅为体长的4倍~5倍,因此,只适于以动物性饲料为主的日粮,生产中如不注意科学饲养管理,容易引发酮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狐酮病的发生临床症状与诊断病狐食欲下降或废绝,鼻镜干燥,精神沉郁,活动减少;大多病狐体温、呼吸、心跳均基本正常;尿液呈酸性。本病的发生还表现为幼狐重于成狐,食欲旺盛的...
850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业知识 家禽养殖妙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