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尚不十分明确。据调查分析发现,这种病症多数是由于营养代谢失衡而引起的综合性营养代谢障碍疾病,或是因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给不足或不平衡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另外,还有感染皮霉菌类中的真菌引起的。由于不正确地大剂量或是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破坏了消化道中的微生物体系,使酶制剂和生长因子的种类和数量大量减少,干扰了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导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能充分地吸收和利用,出现缺乏症,间接引发本症。
①表现在鼻端无毛处(鼻镜)由原来的黑色或褐色逐渐出现红点,红点增多变成红斑,再后变成白点,最后整个鼻端全白,俗称“白鼻子”。
②表现在脚垫部位脚垫发白、增厚、开裂、疼痛,站立困难,个别发生溃疡。
③表现在趾爪部位趾甲很长并弯曲,爪趾发干无润滑感,呈深红或暗红色,影响站立。
④表现在四肢部位肌肉干瘪,紧贴骨骼,肌肉萎缩,发育不良,直立困难。肢部被毛短而稀少,皮肤出现大量皮屑,不断脱落,被毛干燥易断,粗糙没有光泽。
⑤表现在被毛和皮肤方面病貉将被毛的尖部咬断、吃掉,针毛秃尖,绒毛变短,颜色变浅淡,一块一块地脱落,多发生在尾、颈、臀及体侧等部位,似毛绒被剪过一样,出现所谓的“秃毛症”或“食毛症”,有脂溢性皮炎症状,严重的有皮肤溃疡现象。
⑥表现在繁殖方面常因发情表现不明显而漏配;配后腹围增大,到妊娠中后期又缩回,出现胚胎被吸收、流产、死胎、烂胎等妊娠中断现象;产出的仔貉出现皮肤不是正常的黑灰色,而是较淡的灰白色、粉白色或粉红色,生命力很差,常在3~5日龄时陆续死亡。
⑦表现在生长发育方面仔貉开始生长发育正常,到冬毛生长期前生长停滞,甚至出现渐进性消瘦,一天比一天小,严重时营养不良而死亡。
在严格按照科学饲养技术操作,饲喂营养全面、品种齐全、品质新鲜、比例适当的饲料时,本病就不会发生。
治疗可以从分析发病原因着手,调整饲料品种结构及合理搭配,缺什么补什么;从调理胃肠功能,提高消化率方面考虑,可内服乳酶生片或酵母片,每次喂食时加2片即可;还可肌内注射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每次2毫升,连续注射1周即可。
如感染皮霉菌类中的真菌时,可于患部涂擦2%碘酊或碘甘油每天1次,连涂3天;也可口服灰黄霉素或外用制霉菌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