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在室内培育成功的基础上,如何提高稚贝保苗率是养殖生产中关键的一个环节。近年来海湾扇贝保苗技术日趋成熟,保苗率大幅度提高,但在保苗过程中出现死苗、劣质苗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多年从事池塘海湾扇贝保苗,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以供广大保苗业主及有关人员参考。一、池塘条件池塘选择东西走向的长方形结构,泥砂底或砂泥底,储水深度在1.5m~2m,20亩~30亩为宜,进、排水便利,外海水源无污染。池塘四周最好砌石护坡,减轻因风浪引起的浮泥过多、池水浑浊。池塘不适宜养殖需要大量投饵的养殖品种,防止池水污染,也不适宜大量养殖其它滤食性贝类。二、清塘消毒提前一个月彻底清除池塘底部沉积的淤泥,特别是养殖多年的老池塘。消毒常用的药物有茶籽饼、生石灰、漂白粉。生石灰每亩施加100kg~150kg,干撒或加水化开全池泼洒;漂白粉30ppm~50ppm加水化开全池泼洒,3天后纳水冲刷池底。三、培养基础饵料池塘消毒结束后纳水30cm~40cm,每亩施氮肥3kg,磷肥0.5kg或发酵好的鸡粪100kg~150kg,分3次~4次施加。施肥掌握勤施、少施的原则,根据水色、透明度及时调整,始终控制水色保持浅黄绿色或浅褐色,达到池水肥而不老、清而不瘦。在放苗前一周逐渐将池水加满,透明度保持在40cm~50cm,放苗前要对保苗池水质理化指标进行鉴测,确保各项指标在规定范围内。四、选择稚贝选择稚贝非常关键,买到健壮、足量的稚贝才能保证保苗率。购买稚贝主要通过以下四点来观察:一是看稚贝规格,稚贝平均壳高在350μm~400μm左右出池较适宜;二是在培育池四周及中间用小钩挑起附着基,肉眼观察整个培育池及每片附着基上、中、下层的稚贝分布是否相对均匀,同等数量的稚贝分布均匀保苗率高;三是手拿附着基在池水中摆动,观察稚贝脱落数量,脱落过多的稚贝不健壮;四是在整个培育池选择3片~5片有代表性的附着基,每片剪下2扣~3扣网衣在烧杯中剧烈摆动,彻底刷苗,完全收集烧杯中的稚贝,在显微镜下观察稚贝个体是否均匀、有无死亡稚贝、外套膜有无委缩现象、稚贝活力及数量,通过计数估计培育池中稚贝的总数。五、装袋出池保苗池塘的水温稳定在13℃以上出池暂养稚贝较好,培育池要提前降低水温,和保苗池塘的温差小于3℃,选择晴天的早晚或阴天出池,大风及雨天不适宜出池。使用单层50目保苗袋,保苗袋规格一般在(50cm~60cm)×(35cm~40cm),每袋装稚贝10万粒~15万粒。装苗时动作要轻,最好有经过培训的熟练工人操作,最大限度的减少稚贝机械损伤。具体操作如下:用小钩将附着基从培育池挑起,剪掉石坠,串上聚乙烯线,撑开保苗袋口装入袋内,装苗时尽量减轻附着基和保苗袋之间的磨擦以及用手拿捏附着基的倒手次数。附着基用聚乙烯线吊到袋口,避免多层卷叠和积压,保苗袋口对齐,两袋对系,每串6袋~8袋,袋间距25cm左右,保苗袋系好串后3串~5串扎成串干放。运输工具最好使用厢式货车,装车前用自然海水冲刷车箱起到清洁、降温及湿润的作用,再铺上浸透海水的毯子,保苗袋在车厢内最好单层摆放,摞压至多不能超过三层。用敞棚卡车运输要注意避风、遮光、降温、保湿,运输时尽量减轻颠簸和缩短稚贝的干露时间。六、池塘挂苗保苗池提前准备好人力、物力,挂苗船的装苗舱要彻底冲刷干净,不能存有积水,石坠重0.5kg~1kg提前装到挂苗船上。稚贝移到船上后迅速用毯子遮盖好,遮光、挡风的毯子要用海水浸透。挂苗时两人配合,一人系坠石一人挂苗,苗串间距2m~2.5m,挂苗水层最上袋离水面40cm~50cm,每亩池塘暂养稚贝不能超过3000万粒。七、保苗管理稚贝下池后每天检查浮力、有无保苗袋飘浮于水面、掉坠石、脱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稚贝下池一周内不刷袋,一周以后视网袋堵塞程度决定刷袋次数和力度,只要网袋堵塞不严重,尽量减少刷袋次数,必须刷袋时将保苗袋在水中来回摆动,操作要轻以减少稚贝损伤。暂养10天~12天,将保苗袋内的附着基轻轻放进新的规格相同的40目保苗袋中,系串挂于原来两串之间,原来的保苗袋翻过来装入新的40目保苗袋中,系串后挂回原处继续暂养。根据保苗袋内稚贝的数量,一般在18天左右再次将附着基移入新的40目袋中,每个保苗袋保持0.2cm~0.3cm的小苗一般在1万粒~2万粒。保苗期间定期更换新水,一般每天换水20cm左右,同时结合水色、池中饵料生物的多少、各项水质理化指标等随时调整换水量。盐度30‰~35‰、pH7.5~8.5、溶解氧5mg/L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5mg/L~2.5mg/L。若保苗池水发生变化,发现贝苗死亡预兆时,应立即彻底大换水或更换保苗池。八、分苗出售池塘保苗时间受水温和池塘饵料生物的多少影响,一般暂养20天~25天,贝苗个体达到0.2cm~0.3cm开始刷苗。先刷大苗,刷苗装袋时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刷苗场地要通风,上面要有遮阳网类防晒设施;二是在有流动水的大水槽内刷苗;三是要勤收苗不能积压,刷苗1小时即将贝苗全部收集起来,过筛后装入出售袋,每袋装贝苗2000粒左右,出售袋内装入一次性无结网扩充空间,增加透气性,减轻运输积压,提高成活率;四是尽量缩短运输时间,装入出售袋的贝苗要及时挂于浮筏上,来回运输途中都要用浸透海水的毯子遮光、挡风。装入出售袋的贝苗挂在浮筏上暂养1天~2天,待贝苗“飞”起来,附在出售袋壁上再出售、运输。
相关文章
-
影响观赏鱼药物作用效果的因素
观赏鱼药物作用的效果受到了机体本身、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做个简单介绍:1、药物自身性质的不同当然同一种疾病采用不同的药物其效果当然差别很大。2、药物的剂量一般内服药物按体重计算用量,外用药物按水体体积计算用量,不同的强度会引起效果甚至有些会适得其反。3、给药方法的不同观赏鱼药物作用的效果受到了机体本身、环境等方面...
1358 养殖手册 影响观赏鱼药物作用效果的因素 养鱼技术 养殖 -
酷夏给畜禽喂些清热解暑饲料
眼下又到盛夏酷暑季节,高温高湿,畜禽发蔫,胃口不好,胸闷不适,暑热烦渴,疲乏嗜睡,懒于活动,没有力气,不仅影响幼畜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畜禽的生产,使产奶、产肉、产蛋量明显下降。尤其在风量小的大热天,给畜禽喂些清热解暑的饲料,既解暑又上食,保持畜体健康。苦麻菜又叫曲麻菜,适口营养价值高,(风干菜含粗蛋白质19.74%),...
1278 动物养殖技术 畜牧常识 畜牧文摘 -
秋季子猪易发生肠道疾病仔猪红痢、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以及防治方法
秋季气温常不稳定,忽冷忽热或天气骤变,在这种情况下,子猪最易患子猪红痢、子猪黄痢、子猪白痢,这三种病都是由肠道菌引起的。子猪出生后不久,其肠道中就有大量的菌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此菌不引起发病,只有在子猪受寒着凉,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极易引起这三种病。子猪红痢患病子猪不吃奶,排出灰黄色或灰绿色稀粪,后变为红色糊状,粪便恶臭...
314 养殖手册 秋季子猪易发生肠道疾病仔猪红痢 仔猪黄痢 仔猪白痢以及防治方 养殖 -
用中草药治鸡痘效果好
鸡痘以注射疫苗预防为主,一旦患病,可用中草药治疗效果较好。 1.紫草100克、明矾100克、龙胆草50克,水煎可供100只成年鸡一日服,连用3天。 2.雄黄、硫磺、冰片等量研粉末混合,加碘甘油适量,剥去痘痂涂敷。每只鸡500毫克用一次。 3.鱼腥草粉碎拌料,每只成年鸡1日用1克,连用5天。...
1069 养殖手册 用中草药治鸡痘效果好 养鸡技术 养殖 -
猪子运动有什么好处?
猪子的适当运动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小猪和种猪更为需要。猪进行运动有什么好处呢?1)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猪的体质,增加食欲,帮助饲料的消化与吸收,从而促进猪的生长发育。加强种公猪的运动,可提高配种能力。妊娠母猪运动可防止难产,减少死胎。2)通过露天运动,让猪子晒晒太阳,猪皮肤中含有的7一脱氢胆固醉在紫外线...
1799 养殖手册 猪子运动有什么好处 养猪技术 养殖 -
床栽鸡腿菇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鸡腿菇又名鸡腿蘑,学名叫毛头鬼伞,是新兴的食用菌品种,在我区栽培时间为春3月、秋8~9月为宜,栽培方式多种多样,现介绍床栽技术。1.材料菌种特白33(江苏高邮)原种等抗病品种,栽培种自治。培养料配方棉籽壳40%、玉米芯42%、磷肥1%、麦麸10%、生石灰粉3%、三元复合肥2%、石膏2%,料水比为1∶1.3(体积比)按常...
1835 养殖手册 床栽鸡腿菇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养鸡技术 养殖 -
怎么提高仔兔成活率?
从出生到断奶这段时期的兔子称为仔兔。提高仔兔成活率对提高养兔经济效益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建议养兔户采用以下5招:1、保温仔兔初生,裸体无毛,闭眼封耳,体温调节能力差,尤其是在前10天,因此应采取保温措施,在产箱中铺放柔软的垫草,还应有母兔拉下的毛,以保证产箱小环境温度适宜,一般应在20~25℃范围内,同时,还要保持安静...
419 养殖手册 怎么提高仔兔成活率 兔子养殖技术 养殖 -
坚持"六自"提高养猪效益
当前,发展畜牧业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渠道,养猪基础好、见效快,是致富捷径之一,但必须根据自身的饲养条件,结合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和饲料资源优势,使用科学的饲养技术,才能提高效益,增加经济收入。现将养猪增效的几个重要环节介绍如下,供参考。1选准品种,自繁殖良种是畜牧业增产增效的首要因素,选择适应性好、抗病力强、...
2810 养殖手册 坚持六自提高养猪效益 养殖 -
离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离乳仔猪饲养管理的好坏,关键在于做好离乳仔猪的饲料及其饲喂方法和环境过渡,尽量减少仔猪因饲料和环境的突然改变所造成的应激影响。1饲料及管理过渡仔猪在离乳前,虽然已能采食,少许饲料但仍以母乳为主要营养来源。要训练其多采食饲料。仔猪离乳后,短期内应仍投喂哺乳期所用的饲料,然后采用乳猪料。乳猪料的投喂要根据仔猪的离乳日龄、生...
2197 养殖手册 离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养猪技术 养殖 -
稚鳖腐皮病并发疖疮病的防治
一、致病原因1.鳖苗运输过程中由于挤压、擦伤,为病菌侵入打开通道。2.放养密度过大。3.饮料营养不够全面,饵料中缺乏维生素,且鲜活饵料的搭配量不足。4.由于部分劣质鳖苗体质弱或机体已有损伤,加上入池后未经严格消毒处理,引起疾病的发生;发现病情不够及时,导致疾病的暴发流行。二、发病症状1.鳖苗摄食量突然减少,多数聚集于食...
608 养殖手册 稚鳖腐皮病并发疖疮病的防治 乌龟养殖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