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养猪场的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程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与此同时,规模化养猪场疫病种类和流行特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掌握规模养猪中疫病的流行特点,对疫病的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1.规模猪场疫病流行特点1.1疫病传播速度加快。规模化养猪场最显著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猪只密集,传染病具有很大的流行潜力,病原一旦侵入,则呈现高速繁殖,急剧传播,引起疫病的爆发。有文献指出,当有一头携带病原菌微生物的猪进入一个群体后,疫病从一头猪传给其它猪的可能数量(N)与猪群中猪的数量(n)的关系是N=n2-n。例如,一个拥有1000头猪的群体与一个只有100头猪的群体相比,疫病流行的速度相差110倍。另外,规模化养猪实行分段式饲养的工艺流程,使猪只在生产中的流动性大为增加,在各群体中蔓延流行的速度也加快了。1.2接触传染性疫病增多。规模化养猪实行高密度大饲养,集约化经营,从而使猪只彼此间距变小,一些接触性传染性疫病如猪疥螨、猪痢疾等的传播性变得极为容易。1.3应激性疾病增多。由于规模化养猪中需要不断进行转群、称重、分群和并群,导致群体中争夺位次的斗架增多。生产者为了能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能,使猪群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生产状态之中,必将使猪的应激增高,从而使得那些敏感猪内分泌发生异常,抗病力下降,一些散养条件下不易发生疾病如胃溃疡、应激综合症成为多发病。1.4“引进”疫病增加。当前我国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滞后且许多种猪场猪群健康水平不高。许多商品猪场种群来源不固定,多途径购买种猪,又不了解引进国(场)疫病发生情况,以及缺乏有效的隔离、监测手段和配套措施,使得不同地域间、不同繁育体系间疫病的传播越来越多,如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伪狂犬病等。1.5疫病出现非典型化。由于免疫水平不高,尤其群体免疫水平不一致等原因,一些重大疫病病原体毒力增强或减弱,使原有的老病常以不典型症状和病理变化的面貌出现,如教科书上描述典型猪瘟已较少见,而非典型猪瘟经常发生,有些病原毒力或抗原型出现新的变化,虽然已免疫接种,仍不能获得保护或保护力不强,而出现免疫接种失败,造成疾病的发生。1.6细菌性疾病发生率增高,治愈率低。随着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商品流通的加大,环境污染加剧,加上长期用药不合理,滥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饲料,导致猪的细菌型传染病病原的抗药性越来越严重。使猪的细菌性疫病如猪链球菌病等控制难度加大。1.7混合感染增多,病情复杂,危害加大。在猪疫病流行过程中,经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验,混合感染的病例所占比例便很大,如猪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症伴发猪瘟,猪气喘病伴发猪肺疫等。疫病的混合感染给正确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同时也给治疗造成很大障碍,因而危害很大。1.8以繁殖障碍为主的猪传染病普遍存在并愈演愈烈。近几年,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繁殖障碍型猪瘟和猪弓形虫病为代表的猪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和流行,致使许多规模猪场发生高比例的流产、死胎等,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1.9缺乏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人才。许多规模化猪场缺乏熟悉规模化养猪疫病防制的兽医技术人员,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远远落后于养猪业的发展速度,使得疫病控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一旦发病很难控制和净化。2.防治对策2.1加强法制管理,健全防疫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要求并能与国际接轨的兽医行政法规体系,严格实施和执行《动物防疫法》,充分发挥各级职能部门在畜禽疫病控制中的作用。2.2经常学习和了解国家、政府有关畜禽生产的法律及政策。全国各地家畜传染病发生的种类、流行的范围和程度在不断变化,政府应通过一定的形式,及时报道各地疫病发生情况和流行趋势,并提出相应的防疫政策。掌握了这种疫病动态和政策,猪场就可以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疫病的传入。2.3建立和完善畜禽疫病监测体系,加强重大疫病的疫情监测,使疫病防治工作真正做到尽早预报、尽早采取相应而切实有效的措施。2.4加强科研经费投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加强符合猪传染病特点的有效防治技术的研究,加强兽药及生物制品的生产、开发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以提高免疫水平和防治效果。2.5提高兽医人员、检验人员、养殖人员以及广大的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进一步完善各级防检机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提高疫病监测、诊断、防制水平。2.6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实行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等规模化养猪中重要的技术措施,这样不但能保证生产的计划性,而且有利于阻断和控制疫病病原在猪群间、种猪与仔代间的传播,有利于猪群的保健和对疫病的控制、扑灭、净化。2.7规模化养猪业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良种繁育体系,要建立种猪生产与销售标准,强行规定种猪场必须没有某几种疫病,使得各级猪场(原种场、祖代场、父母代场、商品场)的种群供应较为固定,这样不但能保证商品猪的质量,更可以减少疫病在繁育体系间的横向传播。2.8在高密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为了保证猪群正常的生产,必须有效地控制猪舍内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浓度、病原微生物数量等。猪舍内环境这些条件一旦达不到要求,极易损害猪的健康,降低其抵抗力,病原体将易于侵入猪体而使疫病发生和流行。2.9必须供应充足的优质饲料和选择适宜的饲料配方,按照营养标准对猪实行标准化的饲养,否则,不仅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也使得一些非传染性疾病和一些条件性病原体所致疫病极易发生和流行。
相关文章
-
高产奶牛阶段饲养管理新技术
一、高产奶牛饲养1、泌乳前期:⑴产后第一天,日粮按产前供给,充分供给清洁温水。第一次饮水最好加入食盐50克,麸皮1千克,食糖和益母草适量,以使母牛及早恢复体况。⑵从产后第二天起,以喂给适口性好、易消化的能量饲料为主,自由采食优质干草,酌情增喂精饲料,每天增喂量0.7-1千克。当增料后奶产量不再上升时,减喂多余饲料,使奶...
1588 养殖手册 高产奶牛阶段饲养管理新技术 养牛技术 养殖 -
选留种貂标准及注意事项
水貂是季节性繁殖的毛皮兽,每年秋、冬季是毛皮兽选种、留种、定种阶段,种貂的质量关系到受胎率和产仔率,进而影响到翌年的生产效益,因此,选种的方法和标准是提高毛皮兽养殖水平的重要环节。随着水貂品种的增多,品种间差异逐渐明显,如何选好种貂的个体对提高水貂经济效益尤为重要。1选种的重要性选种可分选品种和选优种,包括选某一个好的...
610 养殖手册 选留种貂标准及注意事项 养貂技术 养殖 -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1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肉鸡事业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限饲等技术应用也越来越成熟。但近二年在技术服务中发现许多种鸡场遇到了种鸡性成熟延迟且发育不均,不能及时开产的问题。尤其是那些7月份后开产,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鸡群,25周产蛋率不能达到5%,开产推迟少则2-3周,多则4-5周。其表现是在25周已达开产体重的情况下鸡只...
1537 养殖手册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养鸡技术 养殖 -
雏鸡大肠杆菌病症状的诊断与防治
概况禽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各种禽类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不同品种和各年龄的鸡均可感染发病,幼雏和中雏对本病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末春初较为多见。如果饲养密度过大、饲管用具及环境消毒不彻底、场地旧、环境污染严重,则该病随时均可发生。主要的传染途径有消化道、呼吸道、蛋壳穿透、交配和经营传播。该病常...
1475 养殖手册 雏鸡大肠杆菌病症状的诊断与防治 养鸡技术 养殖 -
如何提高母鸡的蛋料比
蛋料比是衡量母鸡生产性能的主要经济性状、反映蛋鸡养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要提高母鸡蛋料比,应当注意提高母鸡周期产蛋量和减少饲料消耗。一、提高母鸡周期产蛋量1.选择产蛋性能好的鸡种。不同品种鸡产蛋性能不一样。2.加强对鸡群的饲料和光照控制。苗鸡入舍后先关灯让雏鸡休息1~2小时,然后开灯、饮水(与室温相同的温开水)、开食。...
1403 养殖手册 如何提高母鸡的蛋料比 养鸡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