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料网收录动物养殖技术与动物相关资料,如家畜家禽养殖、淡水海水及特种养殖知识等,欢迎查阅!

高密度对虾养殖中后期水质问题和调控

时间 : 08-16 投稿人 : 乍暖还寒 点击 :

一、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近况对虾是一种世界性的产品,它的价格、质量和需求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要求比较高的安全质量,以及我们同东南亚、南美的市场竞争,美国市场的压力,国内养殖行业的互相竞争,使我们对虾行业特别是养殖行业受到更大的冲击,也促使我们不断改变养殖方式和养殖要求。而高密度精养模式更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高密度精养模式要求养殖池大变小(10-5-3亩)。浅变深(1.2~2.8m);强力增氧,强化溶氧(1-2-3台增氧机/亩)。锅底池中间排污;泡沫排污;电动吸污技术;大幅度换水;活菌和引进饵料藻类,要求常绿长清水;营养强化和零药养殖等等,这些技术的采用和实施,引导对虾养殖业的高密度精养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高密度高产高效益在技术容许的情况下成为养殖者的第一目标。但是我们养殖技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包括:(1)轻视环境污染,对海区水的交换和净化能力估计过高,延续传统进水方式。部分人已经注重水源水的净化问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病原污染和有机污染的问题;(2)养殖中后期水质调控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中后期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不清,甚至定位错误,导致处理方式、技术、用品和具体目标的错误。(3)养殖携带病毒的对虾要求我们有更好的水质处理和调控技术,要求更加良好和稳定的水质条件。二、对虾养殖水的变化过程根据养殖时间和水体变化情况我们把养殖过程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对虾养殖前期:一般地说我们把对虾放苗到长成4~5cm幼虾,称为前期,需要时间在早茬为40~50天左右,在中茬需要30~40天。在这一时期养殖投饵量少,对水质没有带来较大的污染,需要施放肥水剂来维持水色。水体藻类和细菌的关系是主要关系,藻类是决定因素。当苗生长到15~30天时,容易出现问题,当水体菌相(种群)不好,藻类种群和数量不能抑制它们,水体也可以产生恶化,引发疾病,特别是病毒病。对虾养殖中期:此期对虾从4~5cm长到9~10cm,需要时间40~50天。这个时期投饵量逐渐增大,水体受到的污染逐步加剧,水质因子迅速变化。对虾生长迅速,藻相种类更替,细菌种类更替,细菌和藻类互相影响,波动。处理和应对不当会导致对虾疾病发作。对虾养殖后期:对虾从9~10cm生长到12~13cm,需要时间30~40天。这个时期投饵量大,亩产3000市斤的1.7m水深虾塘,按照1.5%~3%的每日投饵量,每亩虾池每日需要接受20kg的饵料。长期污染使这一时期的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氮污染严重,COD较大。活性磷和可溶性糖以及维生素低。大量悬浮物产生(死藻、菌团,残饵,粪便),色素物质增加。藻相的变动:主要有硅藻――绿藻、金藻――小型绿藻类、甲藻、鞭毛藻等,数量大幅度下降。细菌占有决定优势,前中期出现的藻类死亡殆尽,带来的结果是:(1)微生物种群中优势种群明显,种群为有益种群。尽管水色不是绿色或茶色,多数棕色偏黑,但是水体有爽色。水相稳定,微生物种群稳定,配合大量换水和有效排污,水体条件适合对虾快速生长。(2)微生物种群中优势种群不明显,随着水质变化不断更替种群,有带来疾病爆发的危险。(3)微生物种群中优势种群明显,但是种群对水质和对虾没有益处,不断引发疾病,消毒和处理结果使这些种群大发展受到抑制,可能恶化或好转。(4)水体中没有微生物或者很少微生物种群,连浮游动物都少,或者只有零星的藻类和极少量细菌,水质很不稳定,容易变色。底质细菌影响水质因子,有限的排污和进水不能缓解水体恶化,有毒物质增加快速,导致对虾处于危险之中,时时有爆发疾病的可能。这种情况在一些地区明显:排污不良;水质交换不够;水源水污染;养殖控制和操作失误。本文主要探讨中后期水质问题,主要涉及后期微生物的生长和作用,但是后期来源于中期,所以也探讨中期问题。三、后期影响微生物生长的水质数据和原因分析1.总磷、活性磷酸盐。在两个实验的高密度精养池,测定的总磷为0.8495(0.285~1.775)mg/L,0.9755(0.195~1.83)mg/L,活性磷3.73(1.31~7.53)μmol/L,3.16(0.3~13.03)μmol/L。实验测定池在微生物制剂的控制下,总磷的数量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逐步增加,活性磷的数量逐步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比较其它作者的测定结果,实验池的活性磷数量是比较高的,没有显示明显磷缺乏的现象。总磷和活性磷两者的差距逐步加大,提示难溶化合物中螯合磷的现象存在。PO4-P/TP22.13(50.5~2.3)%,16.4(1.7~45.3)%。在养殖中后期,这个比例迅速下降。在湛江多个对虾养殖池养殖中期随机测定的总磷范围0.399±0.374(1.335~0.05)mg/L,活性磷范围1.10±1.27(0~4.74)μmol/L。与实验池比较,总磷数值相近,得到的活性磷数值低10倍,提示从养殖中期开始,大部分磷处于螯合状态。再从随机测定数据可以知道地膜塘的PO4-P/TP的比例在0~11.2%,平均6.07%,其中一口池的比例11.2%,这和短期内投放微生物制剂有关。沙底塘的PO4-P/TP的比例在0~35.7%,平均12.55%。其中第一茬在4口池有低的比例。池底PO4-P/TP的比例在0~58.9%,最高值显示从总磷和可溶性无机磷之间的有效转变。这里的数据提示:沙底塘和泥底塘的微生物活动对总磷和可溶性无机磷之间的转变有重要作用,而地膜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同时,随机取样结果显示不同季节磷的相互转换有重要区别,在第一茬PO4-P/TP的数值高于第二茬。同时也提示水体的消毒,水体微生态体系的破坏,对水体物质转变有重大影响。如果浮游植物对有效磷(以PO4P为代表的活性磷酸盐)的半饱和吸收常数平均以0.5μmol/L计算,一般认为有效磷浓度应保持在不低于1.5μmol/L的范围,研究者获得有效磷临界值认为在0.6~2.4μmol/L。因此我们认为实验池在养殖过程中不缺磷。湛江地区随机样品测定结果也提示第一茬多数不缺磷,第二茬高密度养殖池部分缺磷,但是地膜在第一茬和第二茬均可能缺磷。这和微生物的类型和活动方式密切相关。2.可溶性蛋白质以及氨基氮。在实验的高密度精养池,可溶性蛋白质18.85(37.6~4.2)mg/L和20.4(33.9~4.2)mg/L(福林酚法),但是氨基氮没有检出。在养殖后期投饵大量增加,实验池可溶性蛋白质没有增加,反而有所减少。在多个养殖池随机测定的可溶性蛋白质为26.7±16.0(3.2~65.4)mg/L。氨基氮不能检出。检测结果提示,可溶性蛋白质可以满足能够自身分解它们的细菌的生长需要,但是,分解能力弱的微生物不能顺利生长。微生物需要氨基酸的量通常为20~50μg/L,大部分微生物在它们的繁殖生命活动开始时,需要一定量氨基酸的存在,因此,水体氨基酸或者氨氮成为限制因素之一。也提示实验池有氧氧化的过程进行不充分。大量的中间分解物以及毒性物质由此产生。3.总有机碳和可溶性糖。在多个养殖池测定可溶性糖的范围平均8.825(17.8~4.1)mg/L。可溶性糖在整个养殖过程有逐步降低的趋势。养殖后期(后30天)可溶性糖在实验池是6~7mg/L。这些可溶性糖的来源主要是剩余饵料或残饵中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异养发酵型微生物菌体的生长需要大量的糖类(碳素占其干物质50%),1%~3%左右的蔗糖对多数微生物而言是理想的碳源和能源。微生物水解多糖为双糖,再进一步水解为单糖,至少水解为二糖才能够被利用,双糖的水解在细胞内外均可以进行,从测定数据看,对虾养殖池后期水体可溶性糖浓度降低,成为限制因素之一。但是单纯从糖而言还可以支持部分种类微生物的活动,因此,能够产生分解大分子碳水化合物的酶的微生物可以得到有利条件。在水体直接增加糖的浓度,微生物快速繁殖导致暂时性低氧,产生腐解反应。在后期这样操作有导致水体发黑,诱发对虾疾病的危险。4.维生素。微生物需要维生素的量通常在1~50μmg/L之间或更低。对实验池后期养殖水的VB12的检验显示,含量低于水源海水。虾池微生物数量大,需要量比海水增大,所以可以推断B族维生素可能成为继氨基氮和可溶性糖以及活性磷以后的又一个重要限制因子。本实验对虾池水体维生素种类、含量和时空变化正在检测之中。以下是引用研究资料的结论作为参考:(1)和藻类生长密切相关的维生素主要是VB12、VB1以及生物素。(2)细菌和藻类提供VB12已经成为共识,一些微生素合成菌包括部分细菌(异养菌)、真菌以及酵母和藻类生长密切相关。藻类高速繁殖时(如水华)水体VB12明显下降。(3)一般在藻类培养时,VB12用量0.5μg/L,VB10.1mg/L以及生物素0.1μg/L,当水体有1μg/L的VB12可促使甲藻产生高速繁殖。海水中的VB12量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之一。

高密度对虾养殖中后期水质问题和调控 | 动物养殖

相关文章

  • 东北梅花鹿外貌形态特征
    东北梅花鹿外貌形态特征

    该品种系中型鹿,体态秀美,角姿英俊。体成熟公鹿体高95-105厘米,体长100厘米左右,体重135千克左右。母鹿体高80-95厘米,体长75-90厘米,体重75-85千克。夏季被毛棕黄色或红棕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冬夏毛均有白斑,有棕色或黑褐色背线,公鹿颈部冬毛生有鬣毛。臀斑白色并围绕着黑色毛带。公鹿角一般4个杈,无冰...

    2512 养殖手册 东北梅花鹿外貌形态特征 养鹿技术 养殖
  • 红绿灯鱼的繁殖
    红绿灯鱼的繁殖

    亲鱼性成熟年龄为10个月。雌雄区别比较困难。一般雄鱼体较纤细;雌鱼体较肥厚。在30cmX25cmX25cm的鱼缸底铺满头发丝草。水温柔5~26度,水质pH5.6~6.5,其调节器节应缓慢进行,使亲鱼有一个适应过程(或选用水质极软的双蒸水,调节pH,充氧备用)。将一对亲鱼于傍晚时放入,雌鱼一般第二天黎明孵出仔鱼,4~5天...

    1874 养殖手册 红绿灯鱼的繁殖 养鱼技术 养殖
  • 狐狸高效养殖五步走
    狐狸高效养殖五步走

    在选择优良的狐狸品种的前提下,应注意正确识别雌狐、雄狐的发情特点,搞好配种,提高受胎率,以尽可能地提高其繁殖力,并使所产仔狐全活全壮。配种前的饲养管理目前养狐户大多以饲养银狐和蓝狐为主。银狐在12月至来年1月进入配种准备期,蓝狐的配种准备期可延至2月份。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调整日粮的营养水平,增加日粮中蛋白质比例,以使...

    2487 养殖手册 狐狸高效养殖五步走 狐狸养殖技术 养殖
  • 牛吃苹果有危险
    牛吃苹果有危险

    前几年,陕西礼泉农民刘某牵着耕牛去放牧,路过街道。老牛低头吞下了一个苹果,不大一会功夫,老牛口吐白沫、腹部鼓胀、烦躁不安、频频排尿,随后毙命。无独有偶,邻村也有一位农民赶着牛耕地中,牛突然吞了树上一个大苹果,不到一根烟的功夫,价值几千元的老牛也死了。牛吃苹果时,把苹果卡在喉咙里,上下不能,会阻止正常的呼吸,从而引起腹胀...

    421 养殖手册 牛吃苹果有危险 养牛技术 养殖
  • 塘鱼秋捕注意啥
    塘鱼秋捕注意啥

    一要注意天气情况。秋季拉网起捕一定要选在晴天、气候凉爽、池塘鱼不浮头的黎明前后进行,这时对池塘里的鱼影响最小,又能及时将捕起的鲜鱼供应早市。阴霾、闷热天气不宜拉网捕鱼,以免引起大量死鱼。此外,池塘中鱼有浮头或有鱼病发生等情况时,也不宜拉捕。二要捕前限饲。鱼饱食后耗氧量增大,在拉网起捕时会受惊跳跃、逃窜,容易引起伤亡。因...

    705 养殖手册 塘鱼秋捕注意啥 养鱼技术 养殖
  • 鸡腿菇出口的采后处理
    鸡腿菇出口的采后处理

    1.采收分级。用于出口保鲜的鸡腿菇的采收适宜期为菇蕾期,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尚未松动或刚刚松动、菇体六七成熟时采收。特大型EC05鸡腿菇的采收高度15-20厘米,普通品种的采收高度8-15厘米。采收时按鸡腿菇大小分开放置,轻拿轻放,要求菇体完整,菇脚用不锈钢刀切削整齐、干净。要求无泥土、无杂质、无破损,菇朵含水量90%...

    2570 养殖手册 鸡腿菇出口的采后处理 养鸡技术 养殖
  • 鱼发炎――细菌性败血病
    鱼发炎――细菌性败血病

    (气单胞菌Aeromonassp.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感染的迹象身体的一部分或整个身体的皮肤上或皮肤下发红。起初鱼的行为举止正常,但是很快鱼体就变得异常,最终会死亡。受侵害的鱼类所有鱼类都容易遭受感染。感染详述当水种的废物累积到很高程度的时候,可能使健康的鱼抑制细菌传染的天然的防御能力被破坏。鱼体上出...

    1129 养殖手册 鱼发炎 细菌性败血病 养鱼技术 养殖
  • 养猪要防猪传染性胃肠炎
    养猪要防猪传染性胃肠炎

    1病原TGEV属RNA型病毒,具有典型的日冕形病毒特征。外周有一花瓣状突出的边类似日冕,其大小为75~120nm。TGEV只有1个血清型,但不同毒株之间抗原性关系密切。该病毒具有血凝性,对乙醚、氯仿敏感,紫外线能使病毒死亡。加热30分钟可使其完全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容易将其杀死。2流行特点该病只感染猪,不感染马、牛、绵羊...

    1470 养殖手册 养猪要防猪传染性胃肠炎 养猪技术 养殖
  • 养貂要把好“三关”
    养貂要把好“三关”

    一、把好母貂受胎关(一)配种要适时。发情期与光照有关,室外饲养要比室内的发情早。一般在3月中旬,自然光照每天约11小时,母貂即陆续发情,发情周期为7~9天,持续期为3天。这时所有发情的母貂都要进行初配,在初配后9天,要进行复配。复配后24~36小时再进行2次复配。这样不仅能保证母貂全部受孕,而且能提高产仔率。(二)特殊...

    1368 养殖手册 养貂要把好三关 养貂技术 养殖
  • 饲料对胴体组成的影响
    饲料对胴体组成的影响

    胴体品质主要指胴体( carcass)的重量和组成、瘦肉率、背膘厚度或腹脂量、胴体脂肪色泽和硬度,对家禽还包括皮肤和脚胫颜色等。(一)饲料对胴体组成的影响1、饲粮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饲粮总营养水平即相当于维持需要的倍数提高,猪生长速度加快、日增重明显增加、肥育期缩短、脂肪和蛋白质沉积增加,但蛋白质增加幅度比脂肪小;...

    2752 动物养殖 畜牧业知识 畜牧文摘
  • 怀孕母畜用药禁忌
    怀孕母畜用药禁忌

    母畜怀孕期间患病,使用药物治疗须特别慎重。因为在常用的西药中,有的会伤胎甚至引起流产。具体来说,怀孕母畜应避免使用下列药物:(1)泻药:药性猛烈的泻药或药性一般而用量过大的泻药,如硫酸钠、硫酸镁等。(2)拟胆碱药:如氨甲酰胆碱、硝酸毛果芸香碱、敌百虫等。(3)兴奋药;如硝酸土的宁、盐酸土的宁等。(4)解热镇痛药:如硫酸...

    2166 动物饲养知识 畜牧教程 家禽养殖手册
  • 金鱼常见病的防治――粘液球菌引起的烂鳃病
    金鱼常见病的防治――粘液球菌引起的烂鳃病

    病原体:粘液球菌症状:病鱼鳃丝溃烂,并附较多的白色粘液。严重时鳃盖骨的皮肤充血,鳃丝被腐蚀成一个个小洞,软骨外露,直接影响病鱼的呼吸活动,以至窒息死亡。流行期:四季均有发现,但以夏、秋季较为多见。粘液球菌常在15~25℃水温、pH6.5~7.5的水质中繁衍旺盛,蔓延迅速。防治:a、浸洗:①在10千克水中溶解11.5%浓...

    1400 养殖手册 金鱼常见病的防治 粘液球菌引起的烂鳃病 养鱼技术 养殖
  • 舍饲羊食毛症的诊治
    舍饲羊食毛症的诊治

    2004年春季,我县城郊部分村庄舍饲羊发生相互啃食体毛的疾病,病羊毛质遭到破坏,消化不良,贫血,消瘦,严重造成羊只死亡,给养羊业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基本发病情况,饲料分析,临诊症状,治疗,诊断为营养代谢性疾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病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1基本发病情况发病羊主要为舍饲羊,半舍饲养发病较少,成年羊发病少...

    1304 养殖手册 舍饲羊食毛症的诊治 养羊技术 养殖
  • 养蝎想赚钱,技术要过关
    养蝎想赚钱,技术要过关

    一、温度:蝎子正常生长繁殖需要的温度在25~28℃之间,而孕蝎临产和幼蝎脱皮时的温度则要求在35~38℃之间。温度合适时每条母蝎可年产3胎以上,幼蝎8个月左右可长成成年蝎,加温的方法可采用火炉、火墙和暖气等。二、湿度:湿度要求在65~85%之间。湿度过大时蝎子容易得一些疾病,过小时更容易造成蝎子的互相残杀,保持湿度的办...

    2596 养殖手册 养蝎想赚钱 技术要过关 蝎子养殖技术 养殖
  • 蛇的饲养管理
    蛇的饲养管理

    (1)成蛇饲养管理在非繁殖期,蛇类应按性别、年龄分群饲养。这样,可减少蛇类互相咬伤或咬残。有些蛇类自相残杀的现象很严重,当然与饲养管理有很密切的关系。在繁殖期内,要安排出一定的隔离区,将雌雄蛇放在一起,组成交配繁殖群。种蛇在合群配种之前,应给予丰富的营养,使之保持良好配种体况。繁殖期内,雌雄蛇混养,每10条雌蛇放2~3...

    1113 养殖手册 蛇的饲养管理 养蛇技术 养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