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冬天到了,尽管室外寒风凛冽、外水源水温都低于20℃,在北方甚至低于0℃,可反季节的对虾养殖确是热火朝天,充满了春天的希望。每一个养殖车间、每一个冬棚就是一个幸福的希望!
对于高密度的、反季节的对虾养殖,都有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1、冬棚、工厂化养殖中,养殖密度高、外水源水温低、换水会少,这种条件下应该怎么稳定水质?
在工厂化反季节养殖中,如果没有其他工厂的余热支持,加热外水源是一笔非常奢华的开支,所以:大换水可是一种土豪所为。
2、投苗20天内换水会少,应该怎么稳定水质?
冬棚、工厂化养殖中,投苗密度高、投料量大,投苗20天内苗小,很难做到完美的排污工作,但在投苗密度高达每平方1000尾苗左右的状况下,每天投料4-5餐的情况下如何稳定水质?
在高密度的、反季节的对虾养殖中,稳定水质有许多好的建议,比如许多人采取了絮团养殖等等。
下面就介绍以一个养殖场投苗35天的过程,展示一下:在高密度的、反季节的对虾养殖时,或者平时投苗初期不能够换水时,一种简单的、方便的、不容易被水质或者消毒影响的稳定水质措施供朋友们开心一笑!或者会觉得:这种措施和微生物相比较,水体的净化系统确实不容易崩溃?
一、养殖场条件介绍
这是一个南国的养殖场,勤劳的粤东人民在歌声中、在欢笑中劳动!
这是一个有38个水泥池的养殖车间,还留有尾水处理的场地,不会有不及格的尾水排出。车间在夏季是开放式生产、在冬天是转为室内生产。由于最近气温太低,水温最低到20℃,还经常下雨,所以这两天已经盖了顶棚但是留四周没有加密封了。
二、投苗状况介绍
这个车间是在今年的9月15号投苗。
1、投苗准备工作:
投苗前两天天,每平方泼洒藻生源5克、丰收宝和米糠发酵物10克。
2、投苗时间和数量:
于9月15号投苗,每平方投苗数为900尾。
3、投苗后的护苗工作:
投苗1小时后每平方撒胜维211一克提高苗的活力。
?
投苗时气候、水质、虾苗的大致状况见下图:
三、投苗后稳定水质的措施
1、投苗第二天在池塘上悬挂菌屋,每100平方悬挂了500克,每20克一袋。悬挂方法是:尽可能悬挂在在增氧口附近的水面。
2、在投苗的第五天,每平方泼洒蓝荧标兵1克。
四、投苗后的投料管理
投苗第二天开始投料,每天两餐。
投苗第六天开始每天三餐。
投苗第十天开始每天四餐。
投苗第十五天开始每天五餐。
五、投苗后35天对虾的状况
这一次9月15号投苗后,就经历了山竹和山竹之后的秋寒,水温一般都在22℃左右,对对虾的生长速度会有一定的影响。到今天:也就是投苗的第35天,池塘和对虾的大概情况如下:
1、第35天水质和气候状况
从饲料台看:池塘的底部依然干净。从肉眼和显微镜看:水色和藻都正常,水质各项化学指标结果检测都在正常范围内
。
2、第35天对虾状况:
由于今年降温太早,山竹后的岭南气温偏低,水温一般过不来25℃,对对虾的生长速度确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如此,面对35天能够有7-8公分的长速,养殖户还是充满了喜悦。
冬棚对虾养殖管理关键点主要有哪些?
一、做好迎接每一次气候从冷转暖、阴转晴的工作
每一次气候的冷转暖、阴转晴,往往就是冬棚养殖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的关键点,许多冬棚养殖(包括冬季露天养殖)就失误在这一点上,所以必须做好冬棚养殖每一次回温时的水质恶化预防工作。
具体做法是:
1、加强低水温时的投料管理,减少池塘残饵的堆积,降低回温水质恶化的物质基础。
南美白对虾是变温动物,也就是水温有多高,虾的体温就有多高,如果当池塘水温低于16度或者是高于32度时,虾体内的酶和激素分泌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水温低,对虾体内消化酶活力也会相对低,自然对虾消化能力就降低了。有时看到虾在16度水温好像还是拼命吃料的,但是这时候最好就不要过分投喂了,因为消化酶已经分泌很少或者活力很低了,喂进去的东西有许多是对虾循环吸收很少就排出来,所以最好控制一下料。看看下面的照片,低水温时饲料颜色和虾便的颜色已经很难区分开来的,也就是说饲料经过对虾消化道后改变得很少。从肠道上看,这虾吃料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也还是主动把料适当控制住,不要随便大加料。
所以水温低于16度时可以适当主动控料是水质控制(尤其是土池)的一个主要手段!
2、低温、阴雨天尽可能不要随意的使用消毒剂,从而达到保持藻稳定的目的,保证水体的氮循环顺利进行。有些养殖户比较习惯定期消毒、定期的使用抗生素,在冬棚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消毒剂好像不是那么好的习惯。
3、回温前要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尽可能降低水里、底泥的已经分解或者积累的含氮物质,方法可以是换水,也可以是其他的方法,只要能够达到减少水体、底部有机肥的目的的方法都可以。
回温的时候的措施:
1、在保温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打开棚口,保持适当的通风散热和冬棚内外换气,气温回暖越快,通风量需要越多。
2、水温回升初期建议不要急于马上就加大投料量,尽管对虾可能表现吃料加快了,但是加料最好还是缓缓的加。
3、一旦发现水有太浓的迹象,马上泼洒塘生态降低水体的有机营养物,土池同时撒底康抑制底泥向水体提供营养。更为重要的是,撒底康同时也会大大的降低了底部的耗氧量和异常气体的产生。
4、如果对虾出现不规律的换壳,可以泼洒脱壳素(比如壳能一瓶/亩)帮助对虾顺利脱壳,在对虾顺利换壳后随便每亩撒211营养素一包提高对虾的体能,这个措施明显会减少偷死现象。?
5、有必要时撒增氧剂300克/亩,提高水体溶解氧。撒增氧剂可以土豪一点,这一点点增氧剂的费用浪费就拉倒,保证对虾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6、如果水温变化太大,对虾身体出现发白,可以每亩撒211一包+葡萄糖1公斤,调整对虾体液的渗透压,帮助对虾应付水温变化太大的伤害。
二、做好低水温时的水质管理工作
1、低水温合理投料,尽可能减少残饵堆积。
2、合理使用微生物
微生物既是水代谢的重要因素也是水质恶化的帮凶,在水温低时,许多微生物是处于休眠或者芽孢状态,对水的氮循环作用有限。如果在低温水时看到泼洒微生物后效果一般般就拼命加大使用量,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因为水温低而默默的呆在水里、底泥里,就是不参加池塘的氮循环。可一旦水温回暖万物复苏,水体、底泥或者底膜的微生物一下子活跃度变快,这种情况如果再加上残饵堆积的因素,平时使用太多的、已经积累在水里、底部的微生物可能会带来水体有害物质(亚硝酸盐等等)猛的升高、底部耗氧量猛升高、底泥或者底膜非常容易变滑或者底泥黑、臭等的副作用。所以冬棚养殖在微生物用法与用量上应该比较慎重和理智,避免出现意外。
微生物对水体、底泥有机物的分解(氮循环、净化)过程是养殖水体的耗氧主体。甚至一些文献报道;水体和底部的有机物分解过程所消耗的溶解氧,几乎占了整个水体溶解氧消耗总量的80%。下图就是记录了一个池塘24小时溶解氧的变化曲线。从曲线可以看到:该池塘的溶解氧在水温变化不大的条件下,居然从中午的14降低到早上6点的2-3范围。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池塘耗氧量太高的例子。
为了发挥微生物净化水质的概念同时避免微生物对水质的影响,对于冬棚的微生物使用,可以在用法上加以改进,让微生物不耗池塘的氧、根据水质的富营养化程度自我调节微生物释放到池塘的量。见下图:每一个池的水面都挂满了微生物的寄生屋,让微生物在池塘中最富氧的水面进行着有氧代谢,明显提高了净化水质的效率。
也可以把菌屋这些已经固定生存空间的微生物直接放在池塘外代谢、净化水质,这种方法就相当于在池塘外为池塘做了一个解毒、排毒的肾。
3、不要为了水好看一点,滥用含有絮凝(比如聚合氯化铝等等)作用的底改和调水产品,避免水体的污染转移到底部加重了底部负担。
三、做好每一次换壳的护理
水温度下降,对虾体温同样会随水温的降低而降低,对虾低体温就可能会导致对虾生理机能下降、体内所有激素(包括脱壳素)的分泌都降低了,换壳就没那么规律、没那么轻松了。这种状况就比较容易出现脱壳不遂,尤其容易在回温时集中性大换壳同时就出现换壳不遂偷死。
养殖过程中要主动护理好每一次换壳,克服长期低温或者忽然回温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
1、在每一次的换壳期前观察对虾的状况,根据对虾的体色状况视情决定是否需要使用脱壳素(比如壳能)辅助换壳。
2、在换壳期主动增氧、主动控料,仔细观察换壳情况是否顺利,看看脱出来壳是头尾壳还是全身壳,当发现全身壳时每亩及时泼洒一包211提高对虾体能减少脱壳不遂偷死。
3、在换壳期敏感期内,对消毒药、杀虫剂等等一切有刺激性物品的使用都要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这些物品的不合理使用将会明显影响对虾的换壳顺利程度,甚至干扰了对虾的正常换壳。
4、换壳期恰逢特殊的水温、气候条件下,或者水温忽然大幅度回升导致大换壳,可以人为的泼洒壳能提高对虾及时分泌脱壳素的能力,随后泼洒211提高对虾体能,让对虾相对顺利的完成换壳过程,减少损失。
5、适当强化肝、脱壳素前体等营养添加剂,保证对虾有比较好的营养基础,让换壳顺利一点、肝好一点、虾大快一点、体质好一点、疾病少一点。可以参考一下:每7斤饲料使用鸡蛋一个,强肝一号和三号30克混合均匀后拌喂。尽可能少用高分子成膜剂作为包膜剂使用,方便是方便,还是少用为佳。
6、不要过分使用钙,尤其在换水比较多的铺膜池不要滥用钙。
虾的换壳过程包括有脱壳和壳恢复硬度两个过程的,对虾壳脱出来这个过程主要是受对虾蜕壳素的分泌影响,跟水中的其它营养素是没有直接的关系,反而不主张在换壳前大量的泼钙之类的营养素。就曾经有一些朋友,忽然之间超量用了钙,反而导致虾的壳是换不出来的例子。所以:换壳前重点注意是对虾的体能营养、脱壳素和水的理化指标而不是急急忙忙的泼洒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