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又是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利用秸秆资源的有利时机,也是储备草饲家畜过冬饲草和青贮的大忙季节,在这里要提请广大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要以科学发展的观点,正确看待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高度重视秸秆饲料的原料、运输、加工、贮存、饲喂等方面的安全。
秸秆饲料原料质量的安全问题
原料是秸秆饲料安全生产和利用的第一个控制点,有些农作物秸秆原料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受病虫侵害而大量使用农药防治,造成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含量过高;秸秆在收获季节多是雨季,霉变、腐烂严重;植物病虫害附着在秸秆上;工业排放废水、废气污染秸秆,这些都是选用原料时应重视的安全问题。有条件的应加强对秸秆病害及农药残留的检测。
植物病虫害对秸秆饲料及对草饲家畜的危害
玉米纹枯病危害玉米叶鞘、叶片、果穗及茎秆,使叶鞘腐烂、叶片枯死,病菌吸附在秸秆茎叶上。玉米青枯病,连作玉米田及高湿、雨后骤晴的情况下发病严重,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使叶片呈灰绿色,萎蔫下垂,并逐渐变黄,根、茎基部呈水渍状后变褐腐烂,潮湿时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小麦纹枯病、小麦白粉病、锈病、麦圆红蜘蛛等病虫害都对秸秆有害,使秸秆都带病菌和病毒。这些带病菌的秸秆直接饲喂家畜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如牛的感光过敏病就是因为采食了大量的致病植物,如黑点叶金丝桃及其同属的其他植物金丝桃素、黄花苜蓿寄生蚜虫污染、荞麦的种子和干燥成熟的植株引起的,该病以动物皮肤的无色素部分发生红斑和皮炎为特征,重症家畜可见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皮肤充血肿胀,形成水泡、脓疮,破溃后流出淡黄色液体而感染化脓,直至皮肤坏死脱落。有的病畜可伴发口炎、鼻炎、结膜炎、阴道炎等症状。当病变侵害到中枢神经系统时,可表现兴奋、战栗,共济失调,肌肉抽搐痉挛。
农作物秸秆药残和污染引起的家畜中毒
由于秸秆收获时节较早,一些农药还残留于秸秆上没有挥发掉,有些农药含有重金属及有毒物质,被家畜直接饲用后会引起氟中毒、砷中毒以及硫酸铜过量、硒过量、硫酸铁过量等引起的中毒。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磷酸氢钙中氟含量普遍超标,微量元素添加剂含量过量,往往会引起家畜体内某些微量元素的超标,影响其它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因而降低了家畜的生产能力。引起世界恐慌的“疯牛病”“二口恶英”,就是因为家畜饲料被污染所导致的,“二口恶英”主要来源于与氯有关的化工厂、农药厂、垃圾焚烧和纸浆及纸的漂白过程所产生,随着环境中“二口恶英”含量升高,首先污染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二口恶英极其稳定,不溶于水,溶于脂肪,进入动物体内后沉积在脂肪中,从而在食物中累积,引起人类某些疾病的发生。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畜禽体内被富集,再通过畜禽产品的形式进入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在人体内的蓄积浓度过高引起发病。如不重视控制和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畜禽的污染,由畜禽产品引起的公害给人类带来的隐患将是难以估量的。
秸秆本身有毒和霉变引起的家畜中毒
鲜嫩高粱、玉米秸秆苗和亚麻叶等含氰苷的植物被单胃家畜采食后,可引起氢氰酸中毒,严重的可导致中毒死亡。还有些植物具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如高粱秸中的单宁酸和一些植物性原料中的生物碱、游离棉酚、蛋白酶抑制剂等,植酸以及有毒硝基化合物等。这些植物秸秆直接饲喂家畜一定要注意安全适量。霉变的秸秆饲料中毒有黄曲毒素、赤霉菌毒素、曲霉菌等多种毒素,这些毒素既可侵害畜类,又可侵害禽类。中毒症状多为角膜混浊、腹泻、神经紊乱、昏厥死亡。对轻微霉变饲料要去霉后限量饲喂,对发霉严重的秸秆饲料要严禁饲喂。
秸秆饲料加工处理的安全问题
严格清理秸秆原料要重视秸秆原料的清理筛选,清除霉变、污染、带土秸秆,剔除其中的铁器、石器、薄膜等杂质。牛羊采饲是直接吞咽不进行咀嚼,然后反刍,因此经常吞进铁器等杂物,可造成创伤性网胃炎等。由于近年来广泛推广塑料地膜覆盖技术,使一些秸秆、秧蔓中残留大量薄膜,给秸秆饲料利用带来很大工作量,应该尽量清除,牛羊采饲大量薄膜会造成肠梗阻等肠胃疾病。
严格加工过程中的称量精度在加工青贮过程中,一定要按标准计量准确添加剂重量,不要以为是配合粗饲料就忽视安全计量。许多添加剂需要二次配置后进行复合应用,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温度、时间进行,否则一些酶制剂会因为条件改变而失去活性,有的化学制剂可能因为条件改变产生有毒有害物质。
严格按规定搅拌均匀秸秆饲料体积大,重量轻,在制作青贮时不能偷工减料,要想尽一切方法搅拌均匀,尽量使用机械搅拌混合,以免局部添加剂过多过量造成家畜饲后中毒。
在青贮饲料的贮存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青贮窖池一定要防止污水、污物的污染,特别在雨季,要保护好青贮窖池的安全。另外,要防止老鼠和一些野生动物在青贮窖池里面做窝,老鼠等会携带很多细菌病毒污染秸秆饲料。发现污染严重的秸秆饲料绝不能饲喂家畜。
防止青贮饲料的二次发酵二次发酵使青贮饲料发生霉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料收割晚,切段长,装窖不匀,有凹陷空隙,密度不一,装贮时间过长,未压紧,密封差,日取喂量少等。所以青贮过程一定要在短时间完成,尽量压实密封,取用时以最小的断面为好。
秸秆饲料运输过程中的安全一是原料秸秆的运输器具、粉碎器械要确保没被油渍、化学品等污染;二是青贮饲料成品的运输工具要保证安全,部分养殖场运草料与运粪使用同一种运输工具,很容易造成交差污染,因为取用后的饲料直接饲喂家畜,不同于第一种污染还可以经过青贮杀毒灭菌,所以第二种污染比第一种污染危害更大,建议用专门工具给家畜上料。
秸秆饲料饲喂利用的安全问题
精粗搭配防病健胃粗饲料喂家畜,也要注意调剂使用,不要用单一饲草喂家畜。特别是单一的农作物秸秆,如稻草、麦秸等所含的粗蛋白质、钙、磷等,都不能满足家畜的营养需要,应与蛋白质、钙含量较多的豆科秸秆搭配饲喂,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长期用麦秸饲喂家畜,可导致牛羊得前胃迟缓病和马属动物消化不良病。
如果搭配饲喂,不仅可以满足营养需要,而且可以促进胃肠蠕动,起到防疾病、助消化,健脾胃的作用。
加强管理精心饲喂直接饲喂秸秆粗饲料不宜太细,饲喂牛的粗饲料要保持5厘米长,饲喂羊的保持3厘米长。氨化饲料不宜在高温环境中或日光下饲喂,每次的喂量也不宜太多。寒冷季节结冰的青贮、微贮饲料必须经彻底化冻后再进行饲喂。生产中,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秸秆等粗饲料比例一般不应低于40%,且要根据家畜种类、性别、年龄、生产性能、生产阶段等随时调整。秸秆青贮或微贮中已添加食盐的,应在常规的配合日粮中扣除。反刍动物日粮中的粗饲料和秸秆饲料必须做到常年均衡供应,以保证在牛的各段胃肠食糜中都有一定数量的纤维素,最终达到稳定其瘤胃和肠道内环境的目的。最后要加强观察,如饲喂后发现家畜拉稀或有其它反常症状,要减少青贮饲料的喂量或停止饲喂,查找原因,待症状好转后再喂。患胃肠病、妊娠后期的家畜要少喂或不喂微贮饲料,以免加重病情或流产。
补充营养提高效率秸秆饲料及青贮应用时,必须注意加入适量的补充营养物质,才能提高其利用价值。①补充能量:秸秆类饲料的代谢能每公斤不超过8.37兆焦(对反刍动物),净能则相对更低。因此,只能维持家畜一般生长发育需要,如需产奶和增重,就必须补充精料20%-40%。②补充氮素:作物秸秆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3%-4%之间,直接饲喂一般只能够维持通常生长发育所需,牛、羊等反刍动物能借助瘤胃微生物利用尿素等非蛋白态氮作为氮素补充物利用,成年牛日补尿素50克,成年羊日补10克,均匀拌入饲草饲喂,切不可溶水饲喂。③补充矿物质和维生素:秸秆的含磷量一般为0.02%-0.16%,而家畜的正常生长和繁殖则需要0.3%左右。如以秸秆为主饲料喂家畜,则需补磷、补钙及其它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等。维生素的补充一般以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最为重要,可通过饲喂青饲料或补食合成维生素A解决。
经济合理科学安全在秸秆饲料开发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促进了秸秆资源的广泛利用,但是由于秸秆资源本身的附加值较低,因此怎样经济、合理、安全利用和兴利除弊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点。
一是碱化饲料。碱化饲料制作是利用牛的瘤胃微生物在碱性环境中可有效分解纤维素机理,提高秸秆利用价值,但是利用首先要安全、有效和经济合理,在碱化过程中,原料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时也受到破坏,不宜在蛋白含量高的牧草及玉米秸秆中利用,只适于蛋白质、维生素含量很少的麦秸、稻秸类利用。还要注意碱化过程中的废水污染。
二是氨化饲料。氨化秸秆饲料的成本、处理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和家畜有一定负作用,近年来发展趋缓。国内外一些科学研究证明,氨化秸秆的发展可行性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常有引起动物氨中毒的报道,饲喂氨化秸秆的母畜虽然没有中毒症状,但其产奶引起幼畜轻微中毒。美国、英国、南非、以色列等国有氨化秸秆饲料致家畜“发狂症”报道,是否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威胁也在探讨中。②长期使用的窖池,氨浓度积累到15%~28%时,遇火星即爆炸,带来不安全性。③与农业争肥料,另外氨气利用受到化工企业限制。④氨源浪费太大,氨化秸秆饲料制作和处理时约有2/3过剩的氨被浪费掉。⑤氨化秸秆饲料应用的经济效益不够理想。
三是微贮饲料。微贮饲料关键是微贮的菌种及活性的安全,微贮饲料对提高饲料消化吸收利用率和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很大争议。
总之,利用秸秆饲料发展草饲家畜生产,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对秸秆饲料资源加以生产利用,但是也要看到科技是把“双刃剑”,只有高度重视秸秆饲料加工利用的安全问题,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作洲)